潘元東
[摘 要]文章探討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的意義、難點和策略。通過分析學生情感表達能力、自我認知和情緒調節能力、自我成長和發展、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闡述了敘事療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敘事療法在應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如情感表達的控制和引導、個體差異的正確看待、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護、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準備。針對這些難點,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包括營造和諧和輕松的氛圍、給予有針對性的引導、整合其他教育資源、提供后續支持、與社區合作。
[關鍵詞]敘事療法;心理健康教育;情感表達;自我認知;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9-0061-03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側重于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情緒問題的解決,易忽視對學生情感表達、自我認知、人際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敘事療法是一種心理咨詢方法,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和發展。因此,將敘事療法應用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具有很大的實踐價值。
一、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
敘事療法是一種通過敘述個人經歷來幫助個體調節情緒、減輕壓力、解決問題的心理療法。教師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情感表達能力。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各種壓力和困擾,可能是來自學業上的挫折,也可能是與同學、老師之間的沖突,甚至可能是一些家庭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敘事療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開放的環境,讓他們將自己的經歷和情感通過敘述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獲得宣泄和解脫。通過敘述自己的經歷,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緒和了解自己的需求,并且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不必感到羞愧或內疚。同時,敘事療法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情緒管理技巧,讓其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情感表達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十分重要,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還能夠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情緒調節能力
敘事療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情感,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進而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學生的自我認知是指他們對自己的了解和認識。通過敘述自己的經歷,學生可以回顧及思考曾經的情緒和行為,從而對自己的性格、價值觀、優點和缺點有更深入的認識。培養自我認知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有利于他們的個人發展和目標設定。學生還可以采用敘事療法觀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緒,并找到合適的方式和策略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遇到各種情緒的困擾,比如焦慮、抑郁、憤怒等,如果自身沒有一定的情緒調節能力,這些情緒困擾則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利用敘事療法,學生可以學習到一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放松訓練、積極思考等,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三)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和發展
敘事療法讓學生通過敘述自己的經歷和情感,促進自我成長和發展。通過敘述自己的經歷,學生可以回顧和思考自己的成長歷程,了解自己過去的成就和困難,進而挖掘出自己的潛力。這種自我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同時,敘事療法可以幫助學生勇敢地面對問題和挑戰,從而培養他們的逆境應對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教師采用敘事療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思考自己的行為和決策,評估其帶來的后果和影響,進而探索和選擇更合適的行為方式和應對策略。學生通過這個主動思考和行動的過程,可以積極應對挑戰,主動解決問題,并獲得自我成長和發展。
(四)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敘事療法可以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幫助學生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敘事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學生之間會互相理解和支持,建立起良好的互動和合作關系。同時,敘事療法可以為學生提供鍛煉“傾聽和關心他人”能力的機會。在敘述自己經歷的同時,學生也可以傾聽他人的經歷和情感變化,并給予適當的反饋和支持。通過這種互相傾聽和支持的交流,學生可以培養自身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和合作。這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社交技巧,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的難點
(一)情感表達的控制和引導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情感表達是敘事療法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敘述和分享個人的情感經歷,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情感,從而有助于消除內心的矛盾。然而,情感表達的控制和引導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首先,不同學生在情感表達上存在差異。有的學生比較內斂,不愿意向他人闡述自己的情感;有的學生比較外向,情感和表達方式過于激烈。其次,情感表達容易引發學生情緒激動和沖動行為。在學生的情感表達中,可能會涉及一些負面情緒和痛苦經歷。這些情感的激發容易導致部分學生情緒失控,產生沖動行為,甚至可能引發自傷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二)個體差異的正確看待
學生在敘事療法中的參與程度和效果可能會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年齡、性別、家庭背景、個性特點等方面。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合理看待這些個體差異。首先,學生的年齡和性別差異會對其情感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產生影響。年齡較小的學生可能缺乏對自己情感的認識,表達能力較弱;男生和女生在情感表達方式的選擇上可能存在差異,男生更偏向于選擇內斂的方式,而女生更偏向于選擇開放的方式。其次,學生家庭背景的差異也會影響他們對敘事療法的接受程度。部分家庭條件較為優渥的學生可能對敘事療法持抵觸態度,認為這是一種過于直接和暴露的方式;而部分家庭條件較為困難的學生則可能更愿意通過敘事療法來尋求心理支持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學生個性特點的差異也會影響敘事療法的應用效果。部分內向、害羞的學生可能會對情感表達和問題解決的過程感到不適,需要更多的鼓勵和支持;部分外向、活躍的學生可能會在情感表達中過分夸張和個性化,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
(三)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護
敘事療法需要師生之間建立起信任和親近感,在情感表達和分享中,學生需要感受到教師的支持和理解。然而,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和親近感。部分學生可能對教師有抵觸情緒,需要教師的耐心和信任來逐漸打開心扉;部分學生可能對情感表達和分享感到不適,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引導來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在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護上,教師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以滿足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四)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準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敘事療法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厘清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并進行相應的設計和準備工作。首先,教師需要準備一些適合學生情感表達和分享的話題及活動。這些話題及活動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其次,教師需要合理安排課程實施時間和方式。敘事療法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情感表達和分享,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和注意力的特點來安排課程時間。
三、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的策略
(一)營造和諧和輕松的氛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生表達內心困擾和情感的場所,為提供一個安全、開放、包容的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需要營造一個和諧和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感到被接納、被理解。這可以通過尊重學生的感受、傾聽他們的聲音,以及對他們的困難表示關心來實現。教師應該表現出對學生獨特性的接納,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不隨意評判或批評。這樣,學生才敢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才不會擔心被嘲笑或批評。其次,教師需要采取一種開放的交流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這可以通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進行非評判性傾聽和反饋來實現。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他們可以隨時來尋求幫助,無論問題多么嚴重。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開展小組討論和舉行分享會等方式,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傾聽和理解,從而增強彼此之間的聯系。
(二)給予有針對性的引導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和故事,因此,教師采用敘事療法時為每個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和困擾,并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引導。這主要包括情緒引導、提供資源,鼓勵他們挖掘內在資源和能力,以及提供必要的技巧及工具來應對困難和挑戰。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的故事、理解他們的情感和經歷,以及提供積極的反饋和鼓勵來支持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挖掘自身資源和能力,如自我效能、自我同情和自我接納等。這些資源和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困難及挑戰時保持積極的態度、信念,從而更好地應對困難及挑戰。例如,教師可開展“一對一”的輔導,通過與學生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挖掘他們的潛能,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引導。同時,教師可以教授一些心理調適技巧,如情緒管理、壓力應對等,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抗挫能力。
(三)整合其他教育資源
敘事療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應用不局限于課堂內,還可以與其他教育資源相結合。首先,學校可以建立敘事療法工作室或咨詢室,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導。這些場所可以提供私密的空間,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其次,敘事療法可以與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相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通常包括心理咨詢、心理評估、心理治療等。教師將敘事療法應用于心理健康服務中,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個性化的支持和服務。此外,學校還可以與家庭合作,建立家庭支持網絡,通過定期溝通、共同參與和支持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等方式,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四)提供后續支持
學生在接受敘事療法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感和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提供后續支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不斷溝通及關心學生來提供后續支持,如通過面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支持與建議。教師還可以與學校心理咨詢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合作,提供更多咨詢和支持服務。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繼續參與其他與敘事療法相關的活動,如學生俱樂部、社團或研討會等,以進一步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自身發展。通過提供后續支持,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應對自己的情感和困擾,培養他們的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
(五)與社區合作
教師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可以結合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導。學校可以與社區心理健康機構、社工組織、志愿者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合作與互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學校可以邀請社區心理咨詢師或醫生到校舉辦講座和組建工作坊,向學生介紹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和相關技巧,提供咨詢服務。同時,學校可以邀請社區志愿者到校開展一些與敘事療法相關的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項目,與社區的弱勢群體進行互動和交流,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交水平。通過這種合作與互動,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促進他們的發展和成長。
綜上所述,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敘事療法可以讓學生提高情感表達能力、培養自我認知和情緒調節能力、促進自我成長和發展、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應用中的難點包括情感表達的控制和引導、個體差異的管理和處理、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護以及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準備。為突破這些難點,可以采取營造和諧和輕松的氛圍、給予有針對性的引導、整合其他教育資源、提供后續支持以及與社區合作。為保證教育效果,教師需要定期評估和調整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