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楊茹 倪明輝 王卓 姜曉麗
摘?要:應用型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堅定不移地擔負起自主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重任,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創教育一體化。然而目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仍存在相互脫節等問題,為此,黑龍江工程學院遵循高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通課程內外,強化實踐育人,優化師資隊伍,加強校企共建,構建“課程驅動+實踐支撐+教師引領+評價保障”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育人體系,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業意識和提高創造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專創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
文獻標識碼:A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與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同時也是科教興國、創新驅動和人才強國“三大戰略”的重要交匯點[1],需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自覺履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使命擔當,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多措并舉地培養創新型人才。
1?實施專創深度融合的耦合機理
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專業+雙創”教育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是教育之需更是時代之需[2]。
1.1?專創融合是國家人才需求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提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精神[3],充分體現專創融合在新時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應用型高校在專業教育中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唯有以專業教育為依托,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打造深層次、多維度專創融合課程體系,構建“一專多能、專創融合、強基育新”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實現滿足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1.2?專創融合為高校教育改革創新提供新視角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4]。專業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幫助學生獲得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培養學生職業倫理精神和專業道德品質。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教育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補充,雙創教育已成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常態化教育[5]。唯有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層次、全方位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匯“產—學—研—創—用”,切實在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創造能力,方能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教育需求。
2?“專創融合”存在的現實困境
國家戰略引領應用型高校專創融合教育工作不斷加強,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專業教育與雙創培養仍面臨“兩條道”“兩張皮”的雙脫節困境。
2.1?專創認知“狹義化”
某些應用型高校對專創融合教育的本質認識不清,單純強調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培育,而忽視素質目標的培養,一方面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對極少數有創業意愿學生所開展的培養企業家的教育,對雙創教育存在“無關論”“干擾論”“形式論”等誤解。另一方面,創新創業課程脫離專業教學內容,難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效的專業創新,阻礙了學生創新驅動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的發展。
2.2?實踐平臺“低端化”
受國家政策的指引,大多數應用型高校相繼建立了企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教學實驗中心等實踐平臺,但由于學時、資金、師資隊伍等條件的約束,現有的實踐平臺并未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輔導,組織建設缺乏規范化的專業服務體系,產教融合欠缺深度校企合作動力機制。
2.3?專創師資“匱乏化”
高素質、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在專創融合課程建設中至關重要,組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是專創融合的根本保證。然而,系統掌握雙創技能、專業實踐、企業經營的教師普遍較少,特別與龐大的學生群體相比,更顯師資力量的不足。阻礙了專創融合教育縱深發展,難以實現有效高質量的產學研相結合。
2.4?評價標準“單一化”
“專創融合”是結合專業特色蘊含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教育教學模式,然而目前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仍以傳統的卷面考試為主,缺少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企業導師參評的內容。另外,缺乏過程性評價,僅強調“雙創”類項目結題及比賽獲獎情況,忽視了學生在“專創融合”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實際表現、隱性知識的獲得以及創新創業精神素質的提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6]。
3?構建基于“專創融合”視域下的創新創業育人模式
黑龍江工程學院秉承“厚植創新創業沃土,培育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理念,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交叉、強創新”培養路徑,聚焦專創融合,直面“專創”教育短板,以全面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為宗旨,貫通課程內外,強化實踐育人,構建“課程驅動+實踐支撐+教師引領+評價保障”的“專創融合”視域下的創新創業育人新模式(圖1),呈現出“雙創教育有廣度、專創融合有深度、項目孵化有亮度”的喜人局面。
3.1?構建點面結合、分層遞進的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課堂是人才培養的主戰場,構建“專創融合”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的基本載體[7]。黑龍江工程學院深“耕”細“作”,分階段、分層次、分類型優化課程結構,遵循“面向全體、基于專業、層級遞進、強化實踐”的原則,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優勢,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堿基互補、螺旋上升,將創新創業教育全方位、深層次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黑龍江工程學院在課程建設上,綜合考慮知識發展的內在邏輯、專業學科的相互銜接、教學對象的社會需求等多重因素,構建“大一入門,大二奠基,大三攻關,大四實踐”的專創融合立體分層課程體系。大一階段全面開設“創業基礎”公共必修課程,實施雙創啟蒙教育。大二階段組建“必修+選修”的課程模塊,設置涵蓋學科前沿、創新創業管理、跨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創業課程群,大三階段以專業課程為依托,挖掘專業課程的雙創教育資源,同時開設創業實踐實訓課程,實施重點教育。大四階段通過畢業設計完成創業實踐,產品市場化,促使項目落地,進行實戰育人。
3.2?打造學科交叉、多元協同的專創融合實踐平臺
教學實踐是精準化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一環,也是專創融合育人體系建設中的核心要素,專業實踐與雙創教育的良性整合是高校開展專創融合育人的未來趨勢[1]。黑龍江工程學院聚合實踐資源,拓展“專創融合”途徑,搭建“專業基礎實驗室+產教融合戰略基地+項目孵化訓練中心+眾創空間工作室”的實踐平臺,打通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鏈。
黑龍江工程學院堅持“雙創”人才培養定位,以產教融合、學科競賽、大創項目支撐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組織開展跨學科、協同化、貫通式拔尖創新人才培育。一方面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立足點,依托和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深入實施“育人鏈、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四鏈合力行動,構建了“主體多元、內容豐富、模式靈活、深度合作”的多源協同合作育人體系[8]。另一方面以“互聯網+”“挑戰杯”兩大綜合性賽事為龍頭,專業學科賽事為中堅,“一院一賽”院級雙創品牌賽事為補充,搭建交叉創新項目與團隊的孵化平臺和創賽實戰平臺,發揮學科交叉優勢,激發學生交叉思維、創新意識與創業精神。此外,黑龍江工程學院作為我省首批“共享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黑龍江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開設了“校企合作班”,組建跨專業、跨年級項目團隊,對專創融合項目進行精準指導,鼓勵學生學以致用,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實現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相輔相成[9]。
3.3?組建專精交融、校企互通的專創融合師資隊伍
建設強有力的專創融合師資隊伍是將大學生由“看客”轉變為“創客”的關鍵一環。黑龍江工程學院建設校企互通,專精結合的優秀團隊,重點打造“專業教師+創業教師+創業導師”的“三師型”高水平專創導師隊伍。在內陪方面,通過建立師德修養、教育教學、教研科研和社會實踐四個維度和特色鮮明的教師專業標準,有計劃地開展分層次、遞進式、有針對性的培養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實踐教學和社會服務能力。在外引方面,采取“引、聘、培”相結合的模式,加快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步伐,通過探索“固定崗+流動崗”相結合的教師資源配置模式,柔性引進企業工程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形成學校和企業雙向流動、兩棲發展的用人機制[10]。
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應追蹤專業熱點問題,緊扣專業前沿創新,全方位挖掘課程中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教學環節潤物細無聲地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創造意識和研發潛質。創業教師依托學校學科資源優勢和學術實踐平臺,培育孵化項目,傳授開放、多元、包容的創業觀念,形成長效性、常態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企業導師以項目驅動教學,從行業領域發展,企業實踐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業務流程,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實現專業—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3.4?完善產教融合、多元動態的專創融合評價體系
專創融合的評價機制不僅促進高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同時對提高教育質量和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指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專創融合評價體系應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摒棄單一化、靜態化、結果化的評價方式,建立基于學習知識、提高素質、培養能力全面協調發展的多維度、過程化、立體式考核模式。
黑龍江工程學院圍繞“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及實踐平臺,設計課堂教學、實踐實訓、學科競賽、項目孵化等多個環節的評價指標,將專創融合的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并把過程性考核作為過程性激勵機制,通過反饋機制刺激學生的多巴胺[11]。同時,注重考核學生的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評價結果。具體做法:其一,評價主體多元化,構建教師考評、企業參評、同學互評等多元主體評價體系,形成客觀全面的評價結果;其二,評價指標多維化,構建“目標+過程+項目+競賽”為一體的評價機制,實施涵蓋目標達成度、過程性評價、項目孵化檢驗、學科競賽成果的動態評價體系,科學調控各評價階段、評價內容的權重,形成綜合動態的評價結果;其三,評價方法多樣化,除傳統考試之外,還可采用創新實驗、獲得專利、學術論文、課題研究、自主創業等多種形式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形成科學先進的評價結果。
黑龍江工程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整合雙創教育資源,激活雙創教育體系,從課程建設、實踐平臺、導師隊伍、評價體系協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協同推進專創教育一體化。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建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左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勇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高校新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22(22):46+10.
[2]趙春宇,吳玉涇,范克勝,等.“專創融合”視角下應用型高校育人模式優化探究[J].德州學院學報,2022,38(06):107110.
[3]徐美燕.深化評價改革提升職校生自我效能感[N].中國教育報,20230328(06).
[4]池月.基于工作室模式提升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21):7677+84.
[5]吳高莉.共生理論視角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2(09):125127.
[6]倪明輝.應用型本科高校“跨學科專創融合”教學模式構建——以黑龍江工程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02):6367.
[7]宋偉,邵信儒,郭志欣,陳艷,等.“專創融合”課程體系構建與評價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1,42(07):6873.
[8]鄭玥,孫衛芳.高職院校專創融合培育卓越技術技能人才的現實困境與實施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2:1216.
[9]翟崑,曲韻笙,于蕾.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J].文教資料,2018(04):131132.
[10]范哲超,岳佳,米媛婷.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研究可視化分析教師[J].教師,2023(03):8789.
[11]楊燕.課堂教學視角下“專創融合”教學設計研究[J].職教論壇,2021,37(12):525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專創融合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探索與實踐(GJB?1422505);黑龍江工程學院2022年度新工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專創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XGK2022202);2022年度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委托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跨學科專創融合”教學模式:現實困境、構建思路、路徑創新(SJGZ20220140)
作者簡介:石晶(1979—?),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