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帥 陶星宇
摘要: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科研的戰略管理和戰略領導不僅關乎學院自身的發展,同時還會對國家語言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國際文化交流的深度產生明顯的影響。本文以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科研戰略管理和戰略領導在當前高等教育環境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通過分析學院當前的科研現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戰略管理和領導策略。
關鍵詞:高等教育;戰略管理;戰略領導;科研創新
引言
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作為培養高素質外語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科研管理和戰略領導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學院乃至國家在全球語言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學院的科研戰略管理不僅涉及科研方向的選擇、科研項目的管理和資源的分配,還包括如何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潛能、如何提升科研團隊的協作效率等多個方面。在此過程中,戰略領導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科研管理和領導效能。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過分析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科研的戰略管理和戰略領導現狀,旨在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應對外國語學院面臨的科研管理和領導挑戰,以提升學院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通過深入分析,以期可以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科研戰略管理和戰略領導的參考和借鑒,為國家的語言文化發展和國際交流貢獻力量。
一、理論框架
(一)戰略管理理論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
在高等教育機構的資源配置上,戰略管理理論強調基于機構使命和遠景目標的資源優化配置,以實現最大化的效益。在此過程中,高等教育機構需進行深入的外部環境分析及內部資源審視,通過SWOT分析等工具,明確自身在學術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優勢與不足,據此制定相應的戰略計劃。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不僅可以提升教育質量和研究水平,還能夠增強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其社會聲譽和影響力[1]。在內部治理結構優化方面,戰略管理理論倡導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治理結構,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戰略性。這要求高等教育機構明確各級管理層的職責與權限,實現決策的透明化和合理化,并構建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激發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創新潛力,促進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提升。
(二)戰略領導理論及其對科研管理的影響
海因特哈伯和弗雷德里奇認為戰略領導是領導者制定愿景、塑造榜樣時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是把愿景轉變為結果的科學和藝術。在這一理論指導下,通過對外部科技發展趨勢和內部研究條件的深入分析,領導者能夠為科研團隊制定清晰的研究方向和可行的發展策略。與此同時,戰略領導者還需展現出強烈的目標導向性,通過設定明確的短期與長期目標,協調團隊成員間的努力方向,以促進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目標的達成。在快速變化的科研環境中,僅有優秀的科研項目規劃并不足以保證研究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創新能力同樣至關重要。對此,戰略領導理論強調領導者在激發團隊創新精神、促進成員間交流合作以及構建開放包容的科研文化方面的作用[2]。領導者通過樹立創新為核心價值觀的示范作用,鼓勵團隊成員跳出傳統思維框架,勇于探索新領域,嘗試新方法。
二、我國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科研現狀分析
(一)科研項目概覽
本文選取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作為案例,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2022年度獲批的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美國非裔私刑文學研究與美國暴力文化批判”是其中的亮點。該項目通過深入探討美國非裔私刑文學,旨在揭示美國社會深層次的種族歧視與暴力文化,進而對美國社會的文化進行批判與反思。除了國家級項目,該學院還獲批4項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覆蓋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以及青年項目2項。這些項目圍繞不同的研究主題如文學批評、語言學習、文化交流等展現了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的廣泛關注和深入探究。其中,重點項目聚焦于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研究領域,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則分別體現了學院在基礎研究和青年學者培養方面的投入與成果。
(二)科研團隊與人才培養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成功設立了“文學跨文化傳播”二級博士點,并完成了教育部的備案工作,為深化文學和跨文化傳播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其中,二級博士點的設立不僅有利于吸引和聚集更多優秀的學術人才,而且有助于推動學院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學科專業一體化的新文科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構建與實踐”項目榮獲山東省第九屆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一等獎。該項目通過整合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構建了一套全新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外語新文科人才。“雙高”聯合育人外語教師(多語種)共同體模式的研究與創新實踐項目也獲得了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類)二等獎,該項目通過構建高校與高中之間的聯合育人機制,創新了外語教師的培養模式,有效提升了外語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成功舉辦的“高校外語學刊專業委員會2022年年會”,為全國外語學術界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這樣的學術活動,學院不僅展現了其在外語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學術實力,也促進了學術資源的共享和學術研究方向的深化,有力推動了外語教育學科的發展和創新。學院進入濟南市市級服務外包培訓機構名單,通過參與服務外包培訓,學院不僅將其在外語教學與研究方面的專業優勢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外語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和就業率提升,展示了學院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為。
三、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科研的戰略管理和戰略領導面臨的挑戰
(一)資源配置不足與不均衡
在資源配置上,山東外國語學院在進行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關鍵活動時,所能動用的財力、物力及人力資源有限。不足的研究經費限制了高質量科研項目的開展,導致學院在申請國家級或省級重點項目時競爭力下降,難以吸引和保留頂尖學術人才。物力資源也比較緊缺,研究平臺的不完善制約了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人力資源方面,由于經費限制和學術環境等因素,學院面臨著人才流失和青年才俊難以引進的雙重困境,影響了科研團隊的穩定性以及學術創新的步伐。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則表現在學院內部科研資源分配的失衡,一方面優勢學科和高產學者過多地占用了資源,而其他具有潛力的領域和年輕學者則資源匱乏,這種不平等的分配機制往往導致“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從而影響了學科全面均衡發展的空間[3];另一方面,科研項目和資金的分配往往偏重于短期成果和直接產出,忽視了長期基礎研究和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從而限制了學院科研潛力的充分挖掘和學術視野的擴展。
(二) 科研方向與市場需求的脫節
科研內容與市場需求不匹配主要體現在科研項目的選題與研究方向上,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科研活動有時過分強調理論研究,忽視了對實際語言應用、教育技術革新以及跨文化交流等領域的探索,這些領域正是當前社會發展和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且學院的一部分科研項目的方向與國家戰略需求、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國際合作機遇存在一定的偏差,導致科研活動難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知識支撐和創新動力。學院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低下,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產出的一些高水平的學術成果還停留在理論層面,難以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技術或服務,進入市場和社會實踐。深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一些科研人員缺乏產業界的經驗和視角、學院缺少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和平臺以及與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不夠密切等。這要求學院在戰略層面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構建多元化的科研成果轉化渠道,注重培養科研人員的市場意識和轉化能力。
(三)科研團隊的協作與創新能力不足
在科研團隊成員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導致科研資源的共享和知識的交流受阻,不利于科研想法的碰撞和科研任務的高效執行,且團隊內部角色定位和職責分配模糊,缺乏明確的工作流程和評價體系,進而影響團隊成員的責任感和參與度。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科研團隊管理策略的不當和組織文化的缺失。在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上,部分科研人員過于依賴傳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缺乏跨學科視野和創新思維,從而限制了新理論、新方法的開發和應用。此外,科研環境和制度也未能發揮出應有作用,無法為科研人員提供足夠的創新激勵和失敗容忍,從而使科研人員在面對高風險的創新研究時產生了畏懼和回避的心理[4]。這種心理長期存在,將持續影響科研水平,不利于學院在科研方面的發展。這要求學院應盡快提升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構建積極開放的科研文化,加強跨學科交流和合作,并且還要為科研創新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和制度保障。
四、戰略管理與戰略領導的改進策略
(一)優化資源配置與增強資源獲取能力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應優化內部資源配置,以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具體而言,應進行精細化管理,實施科學的資源分配機制,確保資源在最需要的領域和項目上得到有效利用,并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體系,對科研項目和教學活動進行全面評估,根據其貢獻度、潛力和符合學院發展戰略的程度進行資源傾斜。在此基礎上,學院還應加強跨學科合作,鼓勵不同專業、不同領域間的資源共享和技術互補,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學術創新和知識產出的多樣化。除了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還應拓展外部資源獲取渠道,提升整體資源獲取能力。對此,學院應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教育與科研項目,編制高質量的項目申請書來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并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和國際學術機構的合作,引入更多的研究資金和實踐平臺,從而促進學院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形成良性的資源互補和增值循環。此外,學院還可以通過校友網絡和社會捐贈等方式來拓寬資金來源,以進一步增強學院的資源獲取能力。
(二)緊密結合市場需求,調整科研方向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應建立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積極尋求與企業、其他教育機構的合作,為學院提供第一手的市場需求信息。具體而言,學院可以與外語教育技術公司合作,共同研發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教育軟件和教學平臺;與國際文化交流機構合作以深化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學院還應加強實用性研究,以促使科研方向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在這一方面,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應將研究重點逐漸轉向解決實際問題和滿足社會需求的方向,可以開展外語教育方法的創新、語言應用技能的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等科研項目,并設立特定的研究基金,不斷鼓勵教師和學生開展與市場需求緊密相關的項目研究;學院還應加強對科研成果應用價值的評估,將科研評價體系與市場需求相對接,以此激勵科研人員關注和研究具有高社會應用價值的課題。
(三)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提升協作與創新能力
為了加強科研能力,適應市場,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應集聚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包括資深學者、中青年教師及海歸學者等,構建一個具有廣泛視野和豐富經驗的科研團隊;鼓勵跨學科合作,將語言學、文學研究與信息科技等領域的專家納入團隊以促進學科交叉融合,開辟新的研究方向。在團隊內部,明確每一位成員的職責,根據個人特長和研究方向合理分配科研任務,從而提高團隊協作效率;并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以確保科研項目的相關信息能夠高效流通,為團隊成員的緊密合作以及共同應對科研挑戰提供支持[5]。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也離不開培育創新文化的激勵,因而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應通過構建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鼓勵團隊成員積極提出新觀點、新方法,即使這些觀點存在爭議或尚處于初步階段;學院還應定期組織學術研討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展示創新成果和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從而激發團隊成員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索精神;引入外部優秀學者進行學術講座或合作研究,這有助于為團隊帶來新鮮血液,開闊研究視野,從而進一步提升團隊的創新能力。
結語
綜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學院在科研管理和領導方面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提出了改進策略。通過對資源配置不足與不均衡、科研方向與市場需求脫節以及科研團隊協作與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的探討,明確了優化資源配置、緊密結合市場需求調整科研方向以及加強科研團隊建設以提升協作與創新能力等改進措施的重要性,以期可以提高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科研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鐘秉林.支撐引領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強化高校分類管理頂層設計[J].教育發展研究,2023,43(19):3.
[2]劉丹.新形勢下高校預算管理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9(20):165-166.
[3]劉強.論戰略管理與高校內涵式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06):6-11.
[4]張英玉.大學戰略管理的發展及推進策略[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03):110-113.
[5]賀芬.大學校長在戰略領導中的角色[J].教育與考試,2014(05):55-58.
(作者單位:韓國西京大學)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