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數學教師要積極追求創新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高效率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在作業方面也要精心設計。為了真正地促使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充分得到提高,本文對于“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以期能夠真正在“雙減”的背景下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數學? 學生需求
“雙減”政策促使教師要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將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對于知識進行高效的掌握,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就目前的教學來看,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充分關注班級的學情。在此,本文對于“雙減”政策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進行了具體的研究,以期充分促使“雙減”政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發揮出來。
一、結合“雙減”政策滿足學生需求
“雙減”政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影響之一,就是促使教師能夠積極改善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向課堂有限的時間要效率。要想讓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果,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學有所得,這樣才能真正滿足“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真正分析學生,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要,結合學生的多方面需要去不斷優化教學。這樣才能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教師應該先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時候,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讓學生能夠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這樣也有利于學生了解到圖形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體會到數學這門學科的價值,找到學習數學的意義。或者在引導學生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再為學生布置一些計算多邊形內角和的任務,看看哪個小組能夠最快且最準確地完成相關任務,然后可以得到教師的獎勵,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于數學知識加強掌握。[1]
二、結合“雙減”政策實施分層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之外,也要滿足學生的能力需要。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需要關注到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情況。有的學生的數學學習理解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拓展延伸,而有的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比較弱,所以在課堂上就需要教師逐步地進行引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關注到學生之間的能力層次差異,從而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引導,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的時候,對于一些學習理解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學生對于知識進行充分的鞏固。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先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完成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之后能力慢慢提升以后再進行別的訓練;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和其他方面的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比如讓學生去運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計算一些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將其融入在其他學習內容中,以此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相關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這樣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提供針對性的輔導。[2]
三、結合“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影響還體現在作業方面。在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去進行創新,體現出作業的趣味性、新穎性,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作業的價值與魅力,樂于去完成相關的實踐類作業。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教師應該對于作業進行一定的創新。
例如,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知識屬于圖形幾何知識,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親自動手畫一畫。在動手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于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概念加強認知,鞏固自身的學習效果。又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節課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比如讓學生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相關物品,然后計算它們的面積和周長等,這樣促使學生加強知識的運用。這樣的作業帶有很強的實踐性,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去運用知識,改變了以往單一書面作業的枯燥性,可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鞏固效果。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積極對于教學進行一定的創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優化作業的設計等,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董宇.“雙減”政策下指向“增效”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2):46-48.
[2]陳蕾,徐敏.關于“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