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寫作,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然而,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語文知識基礎薄弱,在寫作時存在許多問題,如字跡潦草、語句錯誤、缺乏思維深度等,這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不僅要注重技法訓練,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以實現減負提質,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旨在為語文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策略
“雙減”政策實施的目的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釋放學生的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寫作能力是學生語言知識實際運用水平的體現。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內涵,使其能清晰、連貫地組織語言,從而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自主化、個性化發展。
1?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
1.1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寫作素材積累不足
當前,小學生在語文寫作中常常出現無話可說、內容千篇一律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以及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不強。另外,部分小學生往往缺乏發現素材的眼睛,他們只是將目光放在語文課堂知識的學習上,而忽視了語文習作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陶行知曾說過“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其揭示了教育是由生活而來的道理。并且在“社會即學校”中指出,只要是生活場所便可以作為教育場所。因此,無論是課程學習還是日常生活均能作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單純學習教材知識,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素材積累不足。學生因為缺乏對生活的感悟,所以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限制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
1.2寫作教學內容單一,學生興趣不高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仿寫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仿寫,可以讓學生掌握語言的實際應用技巧,降低寫作的難度。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寫作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基本就是給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寫作的技巧,展示一段優美的片段,然后讓學生根據范文進行模仿和寫作。這樣雖然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但是也造成學生思維的困境,使其寫出的作文相似度極高,而且缺乏生活經驗和情感。同時,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使他們忽略了讀書積累,不注重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寫作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還會對寫作產生恐懼心理,這既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又將寫作教學與學生生活割裂開來,導致作文教學效果不佳。
2?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2.1立足“雙減”政策,制定高效寫作目標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時,通過寫作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展現他們的個性觀點和對生活的感悟,寫出真情實感,提升寫作能力。因為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寫作教學的目標必須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首先,設置契合學生的能力目標。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身心發展不完善、思想不成熟、情感易受外界干擾。教師不應期望學生短時間內達到太高的水平,而應該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和潛能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進行寫作。因此,寫作教學的目標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學生群體。其次,設計層次性目標,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逐步提升。寫作教學的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應具有可操作性。針對學生的年齡和文化水平,寫作教學的目標應該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避免難度過大或者過小。寫作教學是一個逐步深化和提高的過程,應該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和思維方法。最后,寫作教學的目標要遵循適度可達性,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也就是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熱情,又不能使學生感到過于困難而失去興趣。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并在寫作中得到滿足感,從而堅持寫作。只有契合學生的寫作目標,才能夠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激發學生寫作的活力,讓學生能夠熱愛寫作、堅持寫作,進而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2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目前,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較低,不愿意深入思考寫作的內容,對于教師布置的寫作題目積極性不足,這就導致了寫作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對于學生寫作興趣較低的現狀,教師應該根據寫作內容,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使用環境,加強寫作主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情境促使學生產生表達與創作的熱情,這樣學生才能夠主動參與到寫作活動中,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寫作興趣。“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寫作主題,靈活運用情境,激趣勵學,減輕學生寫作的負擔,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寫作主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強化寫作的主題,遷移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寫作體驗。教師也可以搜集與寫作內容相關的資源與素材,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與情境引起共鳴,這樣學生才能夠有話可說,寫出契合主題的作文。
2.3注重方法指導,提升細節描寫能力
細節描寫能力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必備技能,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的心智特征與學習特點,培養學生觀察細節的習慣,使其注重閱讀和積累,并能夠精準把握細節,與文本主題相呼應,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對于人物描寫而言,其通常包括對動作、外貌、心理、神態、語言等各個方面的描寫。外貌主要包括人的服飾、氣質、面貌等,通過外貌描寫,能夠體現人物的性格,并表達出他內心的真實世界。語言描寫主要是通過對話、自語、討論等方面的語言呈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表達人物的觀點。動作描寫則是對人的行動進行刻畫,學生通過細致的動作描寫,能夠豐富作文情節,展示人物形象。神態描寫能夠刻畫人的面部表情,體現人的表情變化,其與動作、語言等細節相聯系,能夠表現人物當時的狀態。心理描寫則是人物在環境或者事件當中呈現的心理狀態及內心想要表達、思考的內容。環境描寫通常指社會環境與自然景物的描寫,社會環境主要是反映社會特征性的陳設、建筑與民宿等,自然景物的描寫主要是自然風光。通過細節描寫,烘托環境氣氛,突出寫作中的人物形象,通常能夠使人物特征更加典型,并促進情節發展以及主旨升華,從而使讀者深刻體會到作品表達的思想。細節描寫既能豐富作文的內容,又能形象生動地表達學生的寫作意圖,使其寫出打動人心的作文。加強對學生寫作方法指導,能夠讓學生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在寫作中細致入微地寫出與作文主題相契合的細節,提升學生的寫作效果,使得作文詳略得當,避免寫出流水賬、湊字數的作文。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寫作教學時,需要指導學生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感悟細節描寫的內涵,深化學生對細節描寫的理解與感悟。這樣,學生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才能夠從環境、人物、心理、語言、正面、側面等方面展開論述,從而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敘述,最終寫出結構完整,情節細膩的文章。
2.4積累寫作素材,有效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素材的積累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素材積累的情況直接決定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水平。所以,教師在進行寫作訓練時,需要重視指導學生在閱讀和生活中積累更多的素材,這樣才能收到“下筆如有神”的寫作效果。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時,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對文本的框架進行剖析,并且找到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對作者的情感進行分析,將文本的寫作方式與自己的寫作想法進行融合,為他們的寫作能力發展打好基礎。
2.5完善評價模式,切實落實“雙減”政策
在整個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寫作過程、寫作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呈現寫作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將其作為調整和優化教學計劃的重要依據。在寫作教學評價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優化寫作內容。鑒于傳統作文評價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一方面,應堅持以“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的原則進行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在第一時間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并給予精準的反饋,以免由于拖延時間而使教學評價的價值大打折扣。同時,教師在對作文進行評價時,應對評價標準進行拓展,不僅要包括寫作的結果,還應包括寫作的過程,使其能夠將學生的寫作水平真實、客觀地反映出來。教師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要避免采用直接打分的方式,應結合學生的寫作情況,給出詳細而客觀的評語,以便于學生明確寫作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評價時,還應從“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參與作文評價的機會,引導學生結合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積極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活動,促使學生在作文評價參與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寫作能力,設置合理的寫作目標,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引導學生注重素材積累并掌握細節描寫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于照永.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 從興趣培養到寫作能力提升[J]. 天津教育,2023(36):143-145.
[2]金泉.談如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5):24-26.
[3]姜鴻基.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寫作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5):85.
[4]汪莉.溶入“調味”,增加“活力”: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1):79.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省揚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文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2/P/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