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腸內營養支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醫院收治的60例COPD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和觀察組(給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各30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營養指標[前白蛋白、白蛋白、轉鐵蛋白和總蛋白]、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量峰值(PEF)]、免疫功能指標[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身體質量相關指標[BMI、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圍(MAMC)]水平和預后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轉鐵蛋白和總蛋白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PEF水平均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均大于對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MI、TSF和MAMC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觀察組患者呼吸困難消失、呼吸功能恢復和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腸內營養支持更利于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營養情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身體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腸內營養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缓粑ソ?/p>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6.0044.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6.015
持續性氣流受限和氣道阻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受空氣污染、氣溫變化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影響,該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病死率[1]。呼吸衰竭是COPD的嚴重并發癥,既往研究發現,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普遍伴有營養不良,而營養物質缺失將進一步導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加重患者病情[2]。傳統干預方法是通過口服或經導管等方式將腸內營養液輸送至胃腸道,向患者提供代謝所需營養物質,達到改善營養和代謝、提高免疫力的目的[3]。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作為一種補充人體正常生理菌群、改善腸道菌群失調的臨床常用藥物,適用于各類人群,具有較高的安全性[4]。故本研究主要探討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腸內營養支持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醫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4.87±6.31)歲;BMI 15~22 kg/m2,平均BMI(19.13±2.27)kg/m2;COPD病程1~13年,平均COPD病程(6.87±2.23)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4.45±6.82)歲;BMI 15~23 kg/m2,平均BMI(18.67±2.59)kg/m2;COPD病程1~12年,平均COPD病程(6.23±2.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COPD的臨床診斷標準[5],并伴有呼吸衰竭癥狀[動脈血氧分壓(PaO2)lt;60 mmHg(1 mmHg=0.133 kPa)、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gt;50 mmHg];⑵均經X線、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⑶符合腸內營養指征[6]。排除標準:⑴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者;⑵合并認知功能或精神疾病者;⑶合并消化道出血者;⑷合并惡性腫瘤者;⑸合并甲狀腺、免疫、感染性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依據Harris-Benedict方程計算每位患者休息狀態下的基礎熱能消耗(BEE),結合患者的能量消耗,男性應乘以校正系數1.16,女性應乘以校正系數1.19,另在此基礎上需結合患者活動情況乘以活動系數1.2~1.75,計算每位患者最終熱量供給值[6]。對照組患者給予腸內營養乳劑(費森尤斯卡比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89,規格:500 mL/瓶)支持,以20 mL/h的滴速經鼻胃管勻速滴入,300~500 mL/次,3~5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4,規格:0.5 g/片),1.5 g/次,3次/d,將片劑經溫水稀釋后注入腸內營養乳劑中經鼻胃管勻速滴入。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營養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離心機以5 cm半徑、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后提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型號:Atellica CH 930)檢測前白蛋白、白蛋白、轉鐵蛋白和總蛋白。⑵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麥加菲公司,國械注進20162073128,型號:EXPRESS CCM)檢測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量峰值(PEF)。⑶比較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采用同⑴方法提取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⑷比較兩組患者身體質量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I,使用皮褶卡鉗(上海潤寶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PZJ-01)測量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SF),使用軟尺測量上臂圍度,并計算上臂肌圍(MAMC)=上臂圍度-3.14×TSF。⑸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包括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呼吸功能恢復時間和ICU住院時間(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穩定,心功能穩定,可自主呼吸即可轉出ICU)。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營養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營養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轉鐵蛋白和總蛋白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PEF水平均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身體質量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身體質量相關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MI、TSF和MAMC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呼吸困難消失、呼吸功能恢復和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5。
3 討論
在吸煙、遺傳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COPD的發病率持續上升,且受年齡、藥物等因素影響,部分COPD患者會伴發呼吸衰竭,該類患者治療難度更大,臨床病死風險更高[7]。治療過程中呼吸機、抗生素等應用可能對患者的機體代謝、胃腸道消化功能和呼吸功能造成一定不良影響。因此,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一定的營養支持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但營養制劑種類多樣,臨床在治療時如何選擇仍需進一步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轉鐵蛋白和總蛋白水平均更高,FEV1、PEF水平均更大。分析原因是COPD并發呼吸衰竭發作時患者的呼吸肌收縮次數增加,機體所需能量消耗上升,營養物質很容易被快速消耗,導致呼吸肌萎縮,加重呼吸肌疲勞,而在常規營養補充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可通過促進胃腸黏膜修復,進一步改善患者營養狀態,提高呼吸收縮功能和肺順應性,緩解患者病情[8]。本研究結果發現,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IgA、IgG、IgM、BMI、TSF和MAMC水平均更高,提示腸內營養支持與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用更利于調節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身體質量。分析是因傳統高糖低脂營養制劑更注重于減少體內糖分聚集,降低高碳酸血癥發生風險,但對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效果較弱。而長期缺乏營養物質將擾亂腸道內微生態平衡,隨著腸道菌群移植,將加重機體炎癥、免疫反應,增加病情惡化風險[9]。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可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調,促進胃腸道黏膜修復,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清除體內細菌的同時抑制內毒素產生,進一步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為患者恢復提供有利條件[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呼吸困難消失、呼吸功能恢復和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提高免疫力、改善營養狀況,從而促進肺呼吸功能恢復,縮短ICU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營養情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身體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王金誠,弋可,曾強,等.綿陽市年齡≥40歲常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 2021, 61(5): 47-50.
石齊芳,盛鷹,楊光耀,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預后相關合并癥的初步篩選[J].實用醫學雜志, 2021, 37(5): 643-647.
鄭堯帆,林召嫩.早期腸內營養配合雙歧桿菌干預對消化道穿孔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大醫生, 2022, 7(7): 53-55.
李瑞霞,張滿堂,孟明哲,等. 腸內營養混懸液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在AECOPD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1, 21(12): 8-9, 70.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8, 17(11): 871-877.
紀鳳山,顧紅霞,王基,等. Harris-Benedict公式在TICU營養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創傷外科雜志, 2000, 2(3): 155-156.
吳明,劉欽華,郭永明,等.福州市40歲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國際呼吸雜志, 2020, 40(2): 107-113.
沈東鋒,王黎恩,張玲瑋,等.高脂低糖結合益生菌添加腸內營養支持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胃腸黏膜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16): 2717-2720.
李敏敏,徐海霞,楊莉莉.量化評估指導的四級康復聯合高脂低糖腸內營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 2022, 19(22): 164-167.
楊勇,陳文靜,鄭偉,等.含益生菌腸內營養干預對老年AECOPD住院患者營養狀態,胃腸道功能,心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 2020, 22(4): 61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