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楠
摘要:文章基于行業專業主義與組織專業主義視角,分析現行體制下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路徑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發現當下高校仍然以組織專業主義為主導,將輔導員作為特殊的行政人員對待,將其納入組織專業主義的框架,嚴重阻礙和限制了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所以高校需要明確按照行業專業主義重塑輔導員的專業化路徑,為輔導員管理的理論框架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行業專業主義;組織專業主義;專業化
一、專業主義的分野:行業專業主義與組織專業主義
埃維茨將歷史上對專業主義的詮釋分為行業專業主義和組織專業主義,如表1所示。相較于行業專業主義,組織專業主義在團體立場、權威基礎、控制焦點、主導團體等方面有著截然的區別。雖然組織專業主義也強調專業知識,但是它將行會和培養機構所定義的專業知識替換成了由經理與雇傭者定義的專業知識,其本質是將專業人員替換為專業工人。
二、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現狀
我國高校輔導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當時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設立了“高校政治輔導員”的崗位,其主要職責是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初的30年里,高校政治輔導員一直是由高年級學生或教師兼任,直到1984年才開始被視作一門獨立的專業,并在之后的20年里逐漸由兼任轉變為專任,由“政治輔導員”改稱“輔導員”。然而,由于高校輔導員的發展有很長一段兼任的歷史,以至于到了專任時期后,輔導員的工作職能范疇仍然較為混雜,既包含了思想政治工作,又包含了心理健康輔導、就業創業指導、日常學生事務管理等,同時需要兼顧部分公共課教學,其績效考評也包含了科研成果。相較于發達國家分設單獨部門負責單一職能的人事組織結構,我國高校輔導員的崗位雖然已經初步實現了專任化,但因其職能范圍仍不明確,導致對應的人力培訓中的預備專業和在職人員職業晉升的渠道未得到充分的厘清。其中,事務性工作的繁重、角色定位的模糊、職稱晉升體系的不健全還容易導致高校輔導員工作成就感不高、職業歸屬感不強,從而對職業前景不樂觀。
上述問題說明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已經遇到了瓶頸,且這個瓶頸無關于入行門檻、社會地位或經濟收入的高低,而是當下高校輔導員群體的專業化面臨兩種不同路徑之間的抉擇問題。如果選擇行業專業主義的路徑,那么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需要加強職前預備專業與職業崗位之間的專業關聯,將專業發展的前景銜接到學術生涯軌跡上,本質上更接近專任教師;如果選擇組織專業主義的路徑,那么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需要明確工作中的規范標準,通過行政管理培訓促進高校輔導員的在職專業成長,由行政上級對其工作倫理和表現進行監督,性質上更接近行政職務。
本研究通過問卷工具調查、記錄了4個高校輔導員1周的工作情況。教師1為中文專業,來自管理學院,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為心理專業,來自建工學院,具有中級職稱;教師3為英語專業,來自汽車學院,具有初級職稱;教師4為法律專業,來自醫藥學院,具有初級職稱。
三、調查結果
(一)低職稱以組織專業主義為主,中高職稱以行業專業主義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4個高校輔導員均以學生事務為工作重心,占總工作量的80%,同時兼任行政事務,占總工作量的20%。但低職稱高校輔導員負責的學生事務側重事務性工作,而中高級職稱高校輔導員負責專業性較強的學生事務,因此在不同職稱層次上呈現出不同的專業化路徑特征。
以教師3和教師4為例,他們作為初級職稱高校輔導員,分管的學生事務包括公寓管理、學生心理健康與校園危機應對、課堂及晚自習監督、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活動宣傳報道等,需要根據學校整體行政工作的日程完成相應的分工任務,既對上級負責,又對學生負責,接受組織和服務對象的監督,屬于組織專業主義的范式。
而教師1作為高級職稱高校輔導員,主要負責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師2作為中級職稱高校輔導員,主要負責心理健康教育與危機干預。在開展上述工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1和教師2需要根據自身專業判斷和規劃,安排工作內容和進度,享有較大的專業自主權,并主要依靠內部專業倫理進行自我監督和管理,在概念上屬于行業專業主義的范式。可見,隨著職稱的晉升,高校輔導員的專業路徑會跟著專業自主空間的提高而逐步從組織專業主義遷移為行業專業主義。
(二)顯性工作時間以組織專業主義為主,隱性工作時間以行業專業主義為主
高校輔導員需要在早上8點到下午5點的行政工作時間在辦公室坐班,在法定的顯性工作時間內處理行政事務。而在下班后的隱性工作時間,高校輔導員除了需要分配一定的時間完成宣傳、活動組織、學生突發事件應對等事務性活動,還需要額外分配時間完成教學準備、專業發展、學生咨詢、科研活動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
在顯性工作時間內,高校輔導員需要按時完成學院或職能部門分配的行政工作,遵守相應組織的工作規范和標準,對接協調部門并對上級負責,屬于組織專業主義。而隱性工作時間內,高校輔導員可以自行安排工作內容和進度,自主判斷工作質量和標準,具有較大的專業自主空間,屬于行業專業主義。
(三)組織專業主義工作優先于行業專業主義工作
訪談中,研究參與者都提及了不同工作內容之間的沖突和干擾,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組織專業主義的工作優先級高于行業專業主義的工作。
教師1和教師2提出行政性和事務性工作占用了過多時間,使得可以投入專業發展和自我提升的時間被過度擠占。教師3和教師4則強調大部分行政事務具有碎片化和時效性特點,導致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被事務性工作牽扯,缺少連續的時間段用于自主規劃的專業性工作和專業發展。
由于在開展行政工作時,高校輔導員需要與其他行政部門協調配合,導致其工作往往受到對口部門工作效率的牽制,無法像專任教師那樣自主決定工作效率和進度。同時,由于職業生涯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和專業發展等工作內容沒有明確的外部時間節點,但在任務的緊急程度上又不如行政事務。因此,高校輔導員不得不先完成需要與其他部門交接的行政工作,才能擠出時間去從事專業性更強的核心工作內容,導致無法保障專業性工作的時間投入。
(四)雙軌制不夠健全,管理與一線存在沖突
在理論上,高校輔導員可以有兩條專業化路徑:第一,按照行業專業主義路徑累積教學和科研相關專長與成果;第二,按照組織專業主義路徑累積管理和比賽的相關成績與資歷。如教師1在職業生涯指導方面積累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成果,教師2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累積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成果,都屬于行業專業主義路徑。但實際上,選擇行業專業主義路徑存在許多現實困境:第一,低職稱階段所分配的工作內容以事務性為主,缺少專業成長的促進作用;第二,事務性工作占據了顯性工作時間,專業成長空間被擠占;第三,事務性工作與專業性工作發生沖突時,事務性工作占有更高優先級,專業性工作地位被邊緣化。因此,教師1和教師2是投入大量休息時間開展專業進修和科研,克服了客觀制度障礙,才逐漸轉向行業專業主義。
正是這樣的選擇體現出了一線高校輔導員的自主選擇和高校行政管理體系對其身份的定位存在沖突:高校行政體系更多地將輔導員置于組織專業主義的范式下,將其作為身兼多職的特殊行政人員,而一線高校輔導員對這份專業的認同需要轉移到行業專業主義的框架中。因此,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負擔大、亞健康問題突出、滿意度低、流動率高等問題并不只是崗位本身的強度問題,而是因為在選擇何種專業化路徑上存在沖突。
四、結論與建議
(一)明確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路徑
本研究認為,高校輔導員存在專業化困境的主要原因并非自身能力不足或者專業不對口,而是在角色職能定位上存在組織專業主義凌駕于行業專業主義的問題,在分工上將其更多定位成行政隊伍的預備隊。然而,這樣的工作分工未能使高校輔導員在組織專業化路徑上有明確的發展前景,而且嚴重阻礙了高校輔導員追求行業專業化路徑的發展,將思政教育、教學、科研、生涯指導、心理咨詢等工作限定在低水平的完成和發展上,與國家一直以來希望將高校輔導員崗位不斷專業化的政策目標不符。因此,為了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高校需要明確輔導員是特殊的“專任教育者”,為輔導員搭建完善的“行業專業化”制度體系。
(二)抵制“組織專業主義”的潛在危害
組織專業主義被認為是服務業的專業倫理,是市場化邏輯對傳統專業地位的消解。《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規定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能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九大領域,輔導員工作屬性決定了不能按照組織專業主義的邏輯一味強調客戶滿意度和外部監督,而是需要輔導員作為專業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引領能力、專業自主空間和專業群體內部的倫理約束。
參考文獻:
[1]馮剛.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發展路徑:《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頒布十年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6(11).
[2]張端鴻.中美高校輔導員制度比較[J].思想·理論·教育,2005(5).
[3]陳玲,黃燕.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與發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7).
[4]趙健.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科技資訊,2021(11).
[5]徐吉洪,李幫彬,陳杰.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探析: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
[6]郜晉瑜,袁芮.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理論邏輯和現實路徑[J].甘肅教育,2023(3).
基金項目:臺州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思政工作專項課題“高職輔導員專業發展需求的調查研究——以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22SZ13。
(作者單位:臺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