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發布,廣大體育教師認識到,常規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改進空間,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課程優化創新指明了方向。游戲化教學極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認知思維發展規律,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文章立足新課標要求,探索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符合學生年齡與興趣愛好特點的體育游戲化教學,并提出具體可行的路徑,期待共同推動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低年級體育 游戲化教學
新課標的發布將體育教學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體育納入中考不僅反映出社會各界對體育教育質量的重視,更體現出體育課程改革的緊迫性。與常規體育教學模式相比,體育游戲化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求教師立足學生實情,科學合理地將小學低年級體育要求、教學目標以游戲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吸引低年級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與實踐,進而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一、新課標下低年級體育游戲化教學的理念
首先從身心發展規律來看,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且他們普遍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其思維、認知、能力等各種素養尚處于初級階段,對直觀形象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從而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到體育學習與鍛煉的樂趣,促進學生體育知識、技能水平等學科素養的進階發展。這既是踐行新課標理念的重要體現,也能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其次從教學模式上來說,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與實踐過程中倍感枯燥,缺乏活力與動力的體育教學不僅扼殺了學生天真活潑的天性,而且降低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從而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不高。新課標為小學體育課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強調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靈活運用教學方式面向全體學生授課的同時,幫助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與實踐,實現自身思維與能力的協調發展。
最后從新課標理念和要求出發,其明確提出了“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關于水平一的體育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各種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種類的游戲,并且明確提出了相應內容應該設計的游戲方式方法,也提出了要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開展游戲化教學,引導學生模仿或跟隨語言提示做動作,重點通過體育游戲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因此,構建游戲化教學的模式,堅持“以人為本”“以游戲為主線”,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并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掌握比較難的技能是教師要認真思考和努力追求的。
二、新課標下低年級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實踐
(一)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樂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體育課堂中也不例外,一堂課是否開展得順利,還得看課的開始部分是否吸引人,尤其在低年級,教師要踐行體育游戲化教學的備課理念。根據低年級學生具象思維的特征,筆者會通過開展情境游戲的方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準備,并讓學生樂上體育課。
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時,筆者根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動物王國運動會”的小劇場,讓學生扮演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等角色,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學生很快就會進入角色,去模仿,去認真對比誰模仿得最像,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在創設的情境游戲中跟著教師的語言引導集中起來,并且會很期待接下來的比賽任務。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快速集中注意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豐富游戲內容,讓學生“好學”
游戲化教學考慮的不僅僅是玩游戲,更重要的是進行教學,一切的游戲離不開教學內容,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在體育新課標的水平一的教學中,每一項基本運動技能學習都有關于游戲串入的實施建議,明確提出學生要按照要求參與體育游戲、感受體育游戲的樂趣。為了增加學習樂趣,筆者盡量保證每一項技能學習時游戲不重樣,保證游戲內容的豐富性,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
例如,體育教學中移動技能的學習里有“小青蛙跳荷葉”“高矮人走路”“老鷹捉小雞”“動物爬行”等,非移動技能的學習里有“不倒翁”“金雞獨立”“木偶人”“燕式平衡”等,而在操控性技能學習里有“毛毛蟲劃龍舟”“鴻運當頭”“托乒乓球比賽”“武林大會”等游戲,形式多樣的學習內容配上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樂此不疲并期待每一次體育課。教師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認真思考并合理安排每一次游戲內容,學生在形象的游戲中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同時在多樣的游戲內容里體驗游戲教學帶來的樂趣。豐富的游戲教學內容是學生“好學”的動力。
(三)創新游戲方法,讓學生“會學”
固定一層不變的游戲方法會導致游戲索然無味,學生掌握了固有的游戲模式后就會消極應對游戲,學習思維會受限,同時在技能的掌握上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發現學生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低年級教學中要不斷創新,豐富的游戲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快樂并讓他們會上體育課。
例如,在“跑、跳、投”一系列的教學中,筆者提前開展游戲比賽,讓學生自制可以投擲的安全器材,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紙飛機、棉條做的“手榴彈”、襪子裹面粉做的小沙包等。筆者通過創設動物王國的趣味游戲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分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人數相等的動物小組,確定每個小組內大熊貓、小白兔、大獅子等角色,并為學生講解游戲規則,鼓勵小組依據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目標并結合自身實情選擇相應的角色參與小組游戲對抗。筆者還基于課堂巡回為小組提供針對性建議與指導,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體育技能和技巧的同時規避體育活動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害的風險。通過各種創新游戲吸引低年級學生體育學習和實踐的深度參與,夯實體育基礎,促進學生體育學習質量的提升。
(四)創設游戲實踐,讓學生“善學”
小學生近視率、肥胖人數上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憂。體育新課標的發布為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核心依據,“雙減”政策的實施為保障小學生身心健康發育提供了必要的時間保障。體育教師應重新審視體育教學結構,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為目標,統籌課內外實踐活動,通過游戲化教學的課外延伸促進學生身體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善于上體育課。
例如,在完成“跳繩”教學后,基于低年級學生健康成長發育的需求和活潑好動的天性,筆者讓學生課后訓練螃蟹走和蜈蚣爬,如參與蜈蚣爬運動的學生可以劃分為人數相等的小組,按縱隊站好,除第一個學生外每人一根跳繩,依次用跳繩圍住同學的腰,全組向目標跑,先到達目的地且陣型不亂獲勝。又如,參加螃蟹走運動的學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開展競技比賽,用跳繩將彼此膝關節互綁,類似兩人三足的方式側對行進方向橫著走,比一比哪組先到達目的地。通過多元化的課后協調性訓練,豐富學生課后娛樂生活,鍛煉學生判斷能力、身體快速反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協調性,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腦、心、肺功能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引導學生善于進行體育學習是小學低年級游戲化教學的目標。
三、新課標下低年級體育游戲化教學的效果
低年級學生原本就心智不成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但通過游戲化教學,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并且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學習效果且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翻滾吧小刺猬”游戲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滾翻技巧,還能增強其手腳協調的能力;在“士兵突擊”的游戲中,學生需要運用平衡走跳、鉆爬、躲避、翻轉等技能來突破各個障礙關卡,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拔河”“毛毛蟲大比拼”等小組合作的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齊心協力、積極溝通交流的能力。游戲化教學是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緩解學生獲取知識的壓力,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教師除了向低年級學生傳授必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外,還應重視其身體素質的健康成長對全面發展的重要影響。小學體育課程實踐的質量是影響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核心途徑之一,教師應深入了解低年級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通過體育游戲與體育教學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明確闡述了情境教學的實踐價值,要求教師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在運用游戲化教學時,體育教師應立足教學實際,探索游戲化教學與情景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創設特定游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了解體育游戲項目的任務及規則,切實提高其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慧麗. 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2).
[2]劉獻棟.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新課程,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