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裕水
摘 要 近年來,高考語文素養測評已經明確將批判性思維納入關注范圍,而語文新高考試題也相應作出了清晰、直接的調整以適應這一趨勢。2023年新高考語文Ⅰ卷第一組現代文閱讀設置了批判性思維測評的典型考題,表明新高考語文對批判性思維的重視和考查。適應語文高考的這種變革方向,對新高考語文批判性思維測評進行研究,預測這種測評的方向,分析相關典題,以助力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 新高考? 批判性思維? 測評? 研究背景? 方向? 典題
隨著新高考語文的實施,批判性思維成為評價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指標。這一新的評價理念并非一時之舉,其源遠流長,源于二戰后對“平庸的惡”和“反宣傳”命題的關切,后逐漸演變為20世紀中葉的一場思維浪潮。從美國要求學校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開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納入高等教育培訓和研究使命,再到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如芬蘭將其視為教育核心目標,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成為各國教育的核心目標,得到國際教育界的廣泛認同。雖然中國近代在批判性思維教育方面有所落后,但一些與批判性思維有關的理念在中國古代就有出現,比如《禮記·中庸》主張批判性思維。近年來,國家在批判性思維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了批判性思維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應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逐漸形成辨識、分析、歸納等能力,同時學習任務群中也有批判性思維的影子,比如批判性思維就體現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中。
隨著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凸顯,新高考語文中的試題設計也緊密貼合這一理念。通過深入分析2023年新高考語文Ⅰ卷的一組現代文閱讀題目,特別是涉及“后真相時代”的赫克托·麥克唐納著作的相關問題,可以看到典型的批判性思維測評。這組題目不僅通過思辨性的文本設置和題干要求,引導學生運用多方面的認知和分析能力,還注重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運用多種方法去獲得更全面的信息。這樣的試題設計重在考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檢測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方法、路徑、策略的熟練情況,檢測學生發現真相、拒絕誘導、防止欺騙的能力。整體而言,這組現代文閱讀題目充分體現了新高考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考查,為學生在面對復雜信息時更全面、更理性地處理信息提供了良好的訓練和檢測機會。
一、新高考語文中批判性思維測評的研究背景
新高考對教育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變革與考查要求。從新高考語文試題的命制角度來看,開始注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再以課程知識點掌握為主。批判性思維是語文核心素養之一,高中語文教材課文有很多可以用來進行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素材,做好相應的教學與測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達成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教學目標。批判性思維的產生主要是人們對歷史中“平庸的惡”和“反宣傳”命題的重視,慢慢醞釀出能夠蔓延的浪潮,從而使批判性思維逐漸成為很多國家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自1998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培養批判性和獨立態度”納入高等教育培訓和研究使命中,很多發達國家也注重從批判性思維角度推動教育改革。
從中國教育角度來看,批判性思維的觀念也有所體現,比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再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等。《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批判性思維提出了要求,希望教育者能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逐步提升思維,這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逐步具備辨識、分析、比較、歸納等能力,并能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看法進行意見、情感方面的表達,這就明確了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從中國學術界來看,各類刊物上刊發的關于語文教育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文獻有很多,研究該領域的學者對高中階段語文教育中如何引入批判性思維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這些都有助于推動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
二、新高考語文中批判性思維測評的方向
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教育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已經成為共識。測評是對批判性思維培養效果的檢驗,可以為后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準確的方向。批判性思維在教育學上被定義為一種謹慎、公正的分析、構造和發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種“負面、挑錯”或形式邏輯的單純推理技巧。董毓教授提出,批判性思維應該具有謹慎和謙虛的態度、講道理的品質,包括問題清晰、嚴謹的思考與表達,以及判斷信息可靠性和尋求不同觀點的能力等。這些特質構成了批判性思維的學業質量標準,對中國學生尤為有針對性。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維強調信息篩選、辨析和表達的重要性。
初中語文學業質量標準中,對學生的品德和素質提出了明確要求。初中語文學業質量標準有批判性思維的顯著特質,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是因為這些標準涉及到信息的篩選、辨析、表達等行為,幾乎每一項都是品質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特征。
語文學科中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和測評可以從情境角度出發,結合真實情境與語文實踐進行落實。從新高考語文角度來看,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測評融入了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中,通過這種方式來考查學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為未來的語文教學提供了切實的參考與明確方向。
2021年新高考語文Ⅰ卷的第一組現代文閱讀以朱光潛和錢鍾書的著作為材料,設置了有關“詩畫異質”觀點的題目。第3題要求學生判斷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選項,實質上考查了對論據有效性的判斷,涉及“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5、6兩條內容。第5題則要求學生結合材料論述嵇康詩與顧愷之畫的不同之處,考查學生的論證能力,對應了“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4條內容。
在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其中的新聞報道涉及有關批判性思維的文章。第9題要求學生分析《人民日報》《自然》《讀賣新聞》報道的側重點差異,并解釋其原因,考查學生對信息類文本的閱讀素養,對應了“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7條內容。
2021年1月八省聯考的語文試題涉及了關于人工智能的題目。第3題要求學生選取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觀點的選項,考查學生對論據有效性的判斷,與2020年新高考語文Ⅰ卷(山東卷)的第3題有相似之處,主要關注“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5、6兩條。第5題則要求學生談論對待人工智能的態度,并結合材料論述觀點,涵蓋了“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2、3、7、8四條的相關內容。
這些試題通過多樣的文本設置和題干要求,融合了批判性思維與文本閱讀素養的考查,促使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運用多方面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2022年新高考語文Ⅰ卷文學作品閱讀與馮至《江上》有關。其中第9題涉及漁夫拒劍的故事,通過將漁夫人物設定改寫為普通漁人,要求考生談論這一改寫帶來的文學效果。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對不同人物設定版本的比較,考查學生對創作意圖、表達目的以及對歷史的認知等多種觀點的辨析,關聯“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3、7、8三條的內容。
2023年四省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的文言文閱讀給出兩則材料,要求考生解答孔子只同意子貢出使的原因。其答案在材料一中,試題要求學生從這些材料角度分析思考材料一給出的信息,結合分析結果解決材料二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測評。此題綜合考查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素養以及批判性思維,測評對應了“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1、2兩條內容。
分析這些典型考題,可以看出新高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已經發生了改變,明顯注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考查了。比如很多考題中涉及文學閱讀素養、論證實踐素養、信息閱讀素養等多個方面。試題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多方面的認知和分析能力,既要求學生找到答案,又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體現對過程性評價的重視。批判性思維的測評不僅注重學生記憶答案,更強調自主思考、尋找證據和作出選擇的能力。
三、新高考語文試題中批判性思維測評的典題分析
2023年新高考語文Ⅰ卷第一組現代文閱讀選用《后真相時代》作為閱讀語料,從整體材料看,不僅在題材上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理想的素材,而且在對“后真相”的深度解讀中能引導學生思考和辨析。
“后真相”被定義為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說法,將情感和感覺置于事實之上,導致真相的邊緣化。試卷選文以《后真相時代》為材料呈現了“競爭性真相”的概念,其中描述了一些事件,這些描述可能服務于作業表達,也可能服務于一些觀點主張,且可能存在真實性因素。從這一點看,要求學生應具備不受欺騙、拒絕誘導等能力,學會公正分析與理性表達,這是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目標。
試卷中的第2題設計巧妙。除了涉及基本的語言理解外,A、B、C三個選項都在考查學生的推理、推測、推斷能力。推理是批判性思維之一,要求學生在推理過程找到足夠的證據,這個過程可以一定程度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整體而言,該考題直接瞄準了批判性思維的理解、現象與認知,為學生提供了鍛煉思辨和分析的良好機會。
第3題要求選取最適合支撐第二段觀點的論據,通過分析四個選項的邏輯和論證方式,學生需要判斷哪一項是最有力地支撐作者關于當地人食用量下降原因的觀點。此題側重考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能對論據的有效性進行判斷,符合“批判性思維學業質量標準”的第5、6兩條的能力考查要求。
第4題和第5題更為精彩,涉及“競爭性真相”概念,要求學生理解西方媒體報道中的不同觀點。通過簡要說明西方媒體在報道時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學生被引導去發現媒體如何通過夸大、選擇性報道來影響公眾觀念,呈現出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第5題要求學生分析作者采用的方法,通過引用經濟學家的調查數據、合理解釋媒體提出的問題、實地調研等手段,揭示了批判性思維的實際運用,希望學生可以通過合理有效的分析來獲取更多、更全的信息,幫助學生在解釋現象時能夠有諸多路徑,不再受到單一路徑思維的影響,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走訪調查效果,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第4題和第5題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恰當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方法、路徑、策略,重在考查學生發現真相、拒絕誘導、防止欺騙的能力。整體而言,這組現代文閱讀題目將批判性思維的實際運用融入考查中,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更全面、更理性地處理信息。
綜上所述,本文以新高考語文批判性思維的測評為研究對象,首先關注研究背景,認為新高考語文將批判性思維納入測評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其次探討批判性思維測評的基本方向,明確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和培養的基本能力;最后結合新高考語文的典型試題進行分析,發現很多語文考題都有批判性思維測評方面的內容。新高考語文對批判性思維的測評體現了對學生綜合素養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全面理性處理信息,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水平。
[作者通聯:福建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