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如何在專業群視域下推進課程思政,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焦點。本文以寶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為例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其次構建了專業群視域下課程思政建設整體框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進路徑,最后總結應用成效,得出研究結論,指出按此路徑進行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了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
關鍵詞:專業群視域;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引言
2017年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1],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提出“雙高計劃”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2],專業群包含了幾個相近的專業,包含了各類型、各層次的課程,因此,以專業群為視域,進行課程思政系統性推進的研究,有助于貫徹課程思政全覆蓋,對促進專業群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現狀及問題
(一)專業群課程思政缺乏頂層整體設計
體制不健全,沒有成立課程思政推進工作領導機構,缺乏課程思政建設實施隊伍;機制不完善,專業群層面鮮有制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等機制文件;師資培訓不夠,在各專業專題類課程思政培訓方面缺乏針對性培訓。
(二)專業群課程思政缺乏體系與層次
目前,絕大多數教師都以研究和實施單門課程的課程思政為主,一門課包打天下,囊括所有角度的思政元素[3],而依專業群系統推進各門課課程思政的很少有。
(三)教學過程忽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大部分專業課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挖掘了大量的思政元素,但是卻忽視教學設計,沒有達到鹽溶于水,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效果。
二、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整體框架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首先需要建立整體框架進行頂層設計規劃,再基于整體框架組織實施,按照清晰的路徑推進,從而提高建設效率和效果。
整體框架,見圖 1 ,首先依據文件,在學校和專業群層面出臺建設方案,繼而完善體制、設計機制、制定教師思政能力提高方案;其次制定群內課程思政目標體系,再著力教學過程,在教學各個環節加強課程思政。最后檢查課程思政效果,依據結果,對課程思政建設方案進行優化改進。
三、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
基于整體框架,課程思政建設具體路徑可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建立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完善體制、健全機制,加強培訓,縱向上有序推進課程思政
1.完善體制建設
首先,學校層面要構建課程思政建設領導小組,頂層規劃。其次,專業群層面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實施團隊,協同推進。第三,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研究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2.健全機制建設
在學校和專業群層面,建立可持續推進的課程思政建設機制,從制度層面保障課程思政有序推進。形成學校統一領導、各部門聯動、各二級學院推進落實的協同共建機制。首先制定學校層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協同共建機制、質量評價體系等。其次制定專業群層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課程思政共建共享機制等。
3.加強培訓和示范引領
教師發展中心等部門組織開展常態化培訓,搭建交流平臺、選樹典型,提升教師思政能力。培訓包括全校一般性培訓和專業群針對性培訓。一般性的培訓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可結合教師在崗培訓、主題教育等開展。針對性的專題培訓包括機電類課程思政素材挖掘、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等,可由教研室結合專業特色開展。同時,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典型經驗交流等活動搭建交流平臺。通過選樹典型課程開展示范引領。
(二)以專業群為平臺,貫通目標、規劃體系,共享共建,橫向上協同推進課程思政
1.貫通專業群內課程思政目標,同向同行
圍繞立德樹人目標,將《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要求的德育目標和思政目標,貫通融入專業群育人目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目標、課堂教學目標中,整群、全專業、全課程目標一致、同向同行。
2.規劃專業群課程思政目標體系,分類、分層落實
專業群內課程包括思政理論課、公共平臺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拓展課程這五大類和第二課堂。所有的課程都有育人功能,但五類課程擔當的職責和使命不同:思政理論課側重政治素養,公共平臺課程側重人文素養,專業基礎課程側重基本原理的分析能力,專業核心課程側重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專業拓展課側重技術創新,第二課堂板塊側重知行合一。同時,這五類課程和第二課堂又同向同行,指向共同的思政育人總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由此,可以構建一個覆蓋專業群內各專業、各模塊、各課程,有共同的思政育人總目標,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的專業群課程思政目標體系[5],以機電一體技術專業群為例,目標體系,見表1。
3.共享共建專業群課程思政資源庫
在建立了目標體系后,各門課程可根據自身在體系中所處位置,明確課程思政目標,挖掘相應的思政元素,共建共享專業群課程思政資源庫,促進優質資源在群內共享。首先,專業群搭建好平臺,然后在平臺中設計好資源庫建設框架,再按不同思政目標給資源庫做出分類目錄[6],然后上傳分類素材。
(三)立足于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思政效果
1.明確教學目標,實現協同育人
將課程思政目標落實到各方面,做到八融入:入學校教學工作方案、入專業群建設方案、入各專業人培方案、入課程標準、入教學計劃、入教材、入教案、入課堂。
2.深挖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
深挖思政元素,一方面要挖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思政元素,像機電行業的發展、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杰出人物事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愛黨愛國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針對高職教育職業性的特點,挖掘教學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的思政元素,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等,引導學生崇尚勞動、遵守規范。
3.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一方面教學中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采用“混合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自主研討式”等教學方法,課堂實行小組制,每組配備電氣現場工程師、安全員等企業崗位,讓學生分角色體驗,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另一方面以項目教學法等,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教學,使學生在項目完成中,在真實企業環境中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內化于心。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思政效果
推進現代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應用,賦予課程思政更強的現代感和科技感。充分運用各類線上平臺、云智慧課堂、可視化交互課堂、移動課堂、VR等新技術,塑造沉浸式課堂,加強與學生互動,提升學生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沉浸、互動中,學習知識技能,感悟企業生產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和素養。
5.完善課程思政評價標準,注重過程和多元主體評價
如何考核是課程思政的難點。一切內化于心的思想最終都會外化于行,因此教師在考核時要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可定量測量的結果和學生的日常表現、思想狀態等不可定量測量的情況留心觀察記錄,采取多元主體定量結果考核和定性思想形成過程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教師、學生本人、企業第三方等多個主體對學生給予評價,作為思政考核的客觀評價依據。
結語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基于專業群視域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面進行積極的實踐,將立德樹人貫穿于專業群建設的全過程。 通過頂層設計,縱向上有序推進課程思政,橫向上以專業群為平臺,協同推進課程思政,立足于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設計,使課程思政建設與專業群建設相統一。實現了專業群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雙提升,產生了1+1>2的協同效應。
本文系1.2022年度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專業群視域下高職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GH22Y1662)的研究成果;2.2023年度陜西省職教學會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混合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3SZX094)的研究成果;3.2024年度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精品課建設項目《現代電氣控制系統設計與裝調》(項目編號:20410903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賀志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基礎[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10(03):34-37+43.
[2]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03):74-78.
[3]陳安慧.協同育人: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思政體系建設路徑探索[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23,25(03):112-118.
[4]鄭宏亮,牛彩雯,張晶等.機電類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21,(04):34-38.
[5]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6]黃文林.基于學生畫像分析的高校精準思政探索[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3):104-111.
(作者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