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文化傳播的方式在普及傳統文化中有著持續的突破與創新。在交互藝術裝置中使用傳統文化元素成為非常有意義的藝術形式。優秀的交互藝術裝置需要將主題、裝置與視覺進行融合,以帶來最直接的互動體驗。如何把交互藝術裝置與傳統文化結合,使觀眾能從交互中獲得最佳體驗,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是一項值得持續研究的課題。該文使用調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圍繞傳統文化與新媒體技術的結合展開研究,結合案例分析用交互藝術裝置普及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并總結出不足并展望前景,提倡用新穎的交互裝置來促進傳統文化的推廣效果,從而實現藝術與社會的雙重價值。
關鍵詞:傳統文化;交互裝置藝術;體感交互技術;五行;交互設計;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P11"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3(c)-0041-05
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of Interactive Device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ZHANG Ziyu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ondon," LE113TU, Britai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ethod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continued to break through and innovate in populariz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s has become a very meaningful art form. Excellent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s need to integrate themes, installations and vision to bring the most direct interactive experience. How to combine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the audience can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from the interaction, so as to actively become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be a topic worthy of continuous research. The thesis uses an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a case analysis metho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culture,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is, interactive art installations are used to popularize the specific forms of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spects and shortcomings are summarized. Advocate for innovative interactive devic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by realizing the dual value of art and socie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rt; Somatosensory interaction technology; The five elements; Interaction design; Application research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要充分運用全媒體手段,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脈。”[1]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的一些年輕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得不夠全面。由于認識的片面性,缺乏接觸的契機與主動了解的動力,所以在普及傳統文化時,讓大家去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就成了創作者的重點研究方向。如何帶來新鮮感,讓觀眾在享受文化藝術的體驗過程中對文化自發地產生濃厚興趣,從而引發更加深入的思考,將是一項值得持續研究的課題。
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逐漸發達,文化傳播的媒介增多,新媒體技術正在逐漸走進大家的視野,并介入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互動裝置藝術是以當代裝置與新媒介技術為基礎發展的嶄新技術?;友b置具有媒體性、動力性、互動性特征,所帶來的轉換性、參與性和滲透性,突破了傳統的條條框框,能把觀眾直接帶入作品中去體驗,讓藝術更加貼近生活,透過直接的接觸、溝通,得到心靈的觸動,讓觀眾沉浸于藝術與技術深度交融的探索中。互動裝置是一種突破傳統靜態審美模式的新型藝術形態,將置身于作品之外的觀眾,通過同作品相關聯的互動與場館設計結合帶入作品里,獲得更直接的體驗。
因此,用交互藝術裝置來普及傳統文化成為非常有意義的藝術形式,“隨著當代美學對于大眾審美的高度尊重,逐漸以大眾的審美趨勢為藝術設計主導方向” [2]。優秀的交互藝術裝置需要將主題、裝置與視覺進行融合,以帶來最直接的互動體驗。那么,如何將交互藝術裝置設計與傳統文化的內容相結合,使觀眾能從交互中獲得最佳體驗,從而積極地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將是一項值得持續研究的課題。
1 裝置藝術的交互性
互動裝置藝術是以當代裝置與新媒體技術為依托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技術。“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所謂新媒體,是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新型媒介,新媒體具有‘數字化’‘互動性’和‘即時性’等基本特征?!盵3]新媒體技術的互動特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物理和空間的不足,讓裝置藝術由觀眾被動欣賞轉變為主動參與其中。這對藝術創作的觀念和模式產生了積極又有意義的影響?;拥男问绞寡b置藝術具有人性化、協調性和相似性,并著重于觀眾和裝置的互動體驗,使觀眾對先前的互動行為有更深刻的反思。同時,它還賦予作品更宏觀、更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有些互動裝置作品以新媒體技術的方式呈現,與傳統的造型藝術有著本質的不同。僅依靠淺顯的數字化單項展示是不夠的[4],它的藝術形態由多種媒介表達,這種形態雖然不一定是靜止可觸碰的,卻能使人感覺到,使其具有更深層的文化內涵,從而達到情感與認知的轉化,使觀眾們完全沉浸于這種體驗之中,展現出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價值。它不僅要求創作者有專業的技術能力,還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要將科技與藝術創意等諸多要素融合,還要結合觀眾的心理讓觀眾與作品的思想內涵發生共鳴,也可以說互動裝置藝術就是科技和藝術的結合。
2 交互裝置在傳統文化傳播中應用的案例
如何創造更好的裝置和影像視覺效果的關聯,如何讓用戶體驗裝置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趣味,實現方案為利用交互藝術裝置來體現傳統文化的某種特色系統,讓大家在與裝置互動的體驗中了解傳統文化??墒褂玫募夹g包括人機交互技術、動作捕捉技術、C4D場景建模、影像生成、數碼藝術投影、傳感器裝置等。
“參與性的交互操作需要避免傳統交互裝置中單方面接收信息的情況,提高用戶的參與度,根據用戶的不同操作提供靈活的反饋。在制作流程結束后,提供記錄與分享功能,符合當下大眾的行為習慣,提高交互裝置的內容參與性,行為參與性與社交參與性?!盵5]本文嘗試使用交互裝置這種觀眾感興趣的藝術形態,將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的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的,蘊含豐富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將場地、材料和情感結合,讓大家接觸、體會傳統文化的樂趣。
2.1 賽博朋克山海經
從古至今文化交融的道路,令眾多的學者和藝術家為之著迷。人類一直在努力把古老而又深遠的文明與現代科技和創新技術進行激烈地碰撞。這樣不僅繼承了傳統文化,也是對現代新文化的不斷開拓。
圖1是短片《賽博朋克山海經》中的一幀畫面,它是由國內Lei Alucard團隊為全球頂尖創意節Pause Fest制作的。該片是對古代智慧提出的疑問,古人在書中記錄未知的神靈和魔鬼,給它們起名字,記錄它們的事跡,幾千年來代代相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擁有了更強大的技術,曾經的遠古神秘的神明也能依靠科技傳給后代。作品希望可以引起觀眾的思考,當科技逐漸發達到超出人們的想象時,技術被不同人掌控,人類又該如何應對世界的變化。創作者結合傳統文化山海經元素與賽博朋克風格,為影片帶來豐富的視覺效果。短片的主人公是《山海經》中的人物孟涂和銃,講述了未來感的天界。運用了很多細節與小元素,結合視覺效果與音效讓觀眾耳目一新。
創作影片的初衷是運用流行的視覺元素來展現一個傳統文化故事。希望從符合大眾喜好的作品開始,慢慢有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流行化,做出讓觀眾容易接受并產生興趣的視覺風格,從耳目一新到引導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傳播。傳統文化的體量十分龐大,所以創作的空間也十分巨大。
隨著故事的深入,需要的元素也越來越多。雖然傳統文化的文化性可以讓作品本身具有古代風格元素,但還需考慮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和未來風格的賽博朋克結合起來,既能表現出中華傳統文化,又能展示出賽博朋克的魅力??偨Y起來,用得比較多的方法就是替換元素。也就是保留影片中物體本身的功能性,但使用造型、功能性相似的傳統文化元素去替換物體,這種結合需要通過閱讀大量的素材,可以讓物體變得更加協調。
影片中的人物、場景畫面及美術風格的設計也采用了替換元素。大部分的人物設計是由《山海經》的描述再創作改編而來。原著中關于神鬼的描述十分簡單,留下了很大的再創作空間。在完成設計時,確保在原有細節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進行部分的架空,可以創建出一種新的視覺設定。在場景設計時,只要先設定好固定的地點和某角度的鏡頭后,就能更準確地找到需要的參考。比如,需要某個場景時,結合場景本身的故事性,在一個富有科技感的未來場景中,將此場景古代風格的元素放進來替代元素,但是保持其自身的功能性(見圖2)。為了實現故事性,也要思考在賽博風格下未來故事會擁有何種創新。在作品表達傳統文化時添入自己對細節的思考與對未來的展望,就能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見圖3)。
2.2 七茶研究所
國內外設計師爭相利用藝術裝置的交互藝術形式來展現傳統文化。一些藝術裝置通過讓觀察者或訪客走近它們的周圍來實現目的。
圖4是“SeeekLab此刻裝置”團隊在福建省安溪縣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建立的項目:七茶研究所。項目的創作主旨為:通過輕松有趣的互動,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將科技和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打造具有文化性、科技性和話題性的創新文旅目的地。
展區的前面,以觀眾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的“茶廳”的形式呈現。觀眾可以跟隨展覽體驗板塊,從中國茶歷史到微觀茶界,從不同維度對茶文化進行多角度地解構,初步了解茶文化的大背景。進入體驗館,第一個展區是“制茶”,是一塊可以互動的展覽體驗板塊,用光影互動構筑起一副制茶畫卷。通過這種環保且有儀式感的互動形式,每一次觸碰都能激活墻面上的制茶場景,全面地了解茶葉的工藝制作流程。
第二個展區是“炒茶”。作為制茶工序之一的炒茶看似簡單,實則非??简炛撇枞说慕涷炁c專注力,炒茶時的溫度與時長關系著每一片茶葉的受熱及發酵成敗,是影響茶葉品質的關鍵因素。而這些觀眾都可以在墻面投影動畫的帶領下,在互動中完成一次難忘的炒茶初體驗。屏幕對應現實炒茶火候與時間,通過觸覺讓觀眾增加真實感,身臨其境。第三個展區是“聞茶”。不同的茶葉散發出來的香氣不同,有經驗的人可以通過這種香味來分辨一杯茶的產地、采摘時間、發酵的程度。在這個空間里,有兩個互動裝置其中之一是茶香制造機器,觀眾與它互動來感受茶葉的味道(見圖5),主動觸發茶香制造機器,通過真實的香味,激發觀眾的嗅覺,體驗茶葉的芬芳。
第四個展區是“揀茶”。在鐵觀音的生產工藝中,揀茶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揀茶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將茶的質量提煉到極致。即便在現代工業化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許多安溪人依然堅持手工采茶,最大限度地保持匠心精神和原汁原味。在“揀茶”的互動環節,觀眾會化身為安溪鐵觀音的分揀人員,用手勢和動作在屏幕上進行互動,將品質更好的茶葉分揀出來,體驗“隔空摘茶”的樂趣。第五個展區是“茶坊”。為了體現茶文化的傳統性和當代性,在茶坊的七茶裝置中滿載從千年茶文化中提取的最具代表性的知識與玩法,運用視覺設計語言,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實驗,常使用機械動態配合數字燈光。通過此項藝術演繹,將每一道茶的特色一一呈現出來,并結合不同的季節,為觀眾奉上最佳的茶品。最后一個展區是“茶趣”。這個篇章為觀眾們構筑了一方小小的茶室空間。通過空間里的道具,打造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4個維度的沉浸式體驗,讓體驗者通過沉浸式空間四周投影調節情緒,以平靜愉悅的心情進入茶境(見圖6)。觀眾結合空間內的燈光、聲音、投影等提示,即可完成傳統的泡茶步驟,感受“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
展區包含了觸摸、觸覺、嗅覺、體感、視覺和聽覺的交互,結合茶文化中固有的邏輯順序讓展覽形式新穎又有趣。通過藝術審美與有趣的交互體驗,突破了人們的固有觀念,使傳統文化獲得了新生。在設計和布置各版塊時,著重于各種互動的體驗,讓觀眾一步一步地被吸引,好奇地參與其中。這些藝術互動裝置不僅能體驗茶文化和制作過程,也能使人們對傳統文化更有興趣。茶空間是一種展示茶和品茶的場所,是體驗茶文化的地方。傳統的茶館空間設計常常是單一而又平常的,創作者在趣味性、創新性的基礎上,將茶文化的知識深度融合,高度還原了自然的現場,使傳統的商業空間煥發出更多可能。用科技為傳統空間賦能,將新媒體藝術運用到各個場景,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坝脩艨梢酝ㄟ^身體動作和手勢來模擬和體驗文化遺產的創造過程,通過語音交互與虛擬角色進行互動。這不僅能夠提高用戶的參與度,還能夠增加游戲的趣味性,豐富用戶的游戲體驗”[6]。創新并不意味著傳統的缺席,當空間里傳來陣陣茶香,桌面的水流光影閃爍,這一切激勵著人們去不斷感受、不斷創造。
3 用交互裝置來傳播傳統文化的前景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盵7]近年來,新媒體交互裝置藝術發展十分迅速,它以科技、設計藝術和傳統美學相融合為主要推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也離不開最新科技的應用”[8],科技的進步使許多新媒體的交互藝術裝置通過材料的革新可以取得以前無法實現的效果,并且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將藝術和科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然而,可以看出,某些理性的裝置藝術家對于這一藝術形式的前途感到憂慮。例如,由于受到西方現代美術的影響,其先天不足、很多方面滯后,對科技的過分依賴導致作品缺少內涵。目前,國內交互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研究較少,而裝置藝術中的人機交互技術也缺少彈性,也缺乏藝術表現力。人類思維與科技的相互轉化、科學與藝術的創作如何獲得參與者的認同和專家的認可、新媒介藝術缺乏藝術表達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問題,值得創作者思考。
互動裝置是一種新興的藝術類型,它的交互方式為和科學技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可視化交互設計的主要優勢在于數字化的互動科技拓寬了人們的感知能力” [9]。這種方式要比傳統的平面媒體和印刷媒體要好得多,它的交互可以給觀眾帶來最直觀的視覺沖擊?!岸喔泄俳换パb置藝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這種創新給受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10],其虛擬現實空間與感官的沉浸體驗會讓觀眾沉醉其中,是其他藝術形式不能達到的效果。人文精神是藝術的根本,所以設計者需要結合觀眾的心理,讓觀眾與作品的思想內涵發生共鳴。交互裝置已不是簡單的擺設,也不是簡單的藝術表達,它已經成為科技和藝術的融合。如果人們不單純追求科學藝術,將傳統文化精神層面的思考帶入作品,那么用交互裝置的形式來普及傳統文化不僅不會讓人們變得依賴高科技,還會維持文化與藝術的協調發展,追求藝術與社會的雙重價值。
4 結束語
現階段交互藝術展逐漸成熟,更多的人有了看展的意識和需求。交互藝術裝置這種老少皆宜、體驗感高的形式能夠為觀眾帶來新奇和刺激的新體驗,也更容易讓思想和觀念得到傳播。因此,互動裝置藝術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讓裝置藝術更具公共意義,更具魅力,同時也能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它既能充分展示科技的成果,又能更好地引導人的文化自信,通過讓人回味無窮的裝置達到教育的效果,從而實現藝術與社會的雙重價值。
參考文獻
[1] 于克曉,盧春潔.全媒體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正向機遇、現實梗阻和優化路徑[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4(1):39.
[2] 許歡.基于互動裝置藝術的景觀設計研究[J].佛山陶瓷,2023(9):178.
[3] 何曉喬,戴甜甜,趙寅.產品交互體驗設計研究[J].藝術科技,2019(7):55-56.
[4] 吳偉和,萬巧慧.體感語境下的交互行為設計[J].裝飾,2013(6):104.
[5] 黃升,靳文奎.基于用戶場景理念下的語音交互設計研究[J].設計,2020(9):100-102.
[6] 程閩萍,葉鳳華.基于用戶體驗的文化遺產類嚴肅游戲交互設計[J].文化產業,2024(5):168.
[7] 譚宇菲.新媒體場域中傳統文化傳播儀式建構研究: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9):114.
[8] 任慶亮.全球文明倡議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理念轉型和實踐進路[J].榆林學院學報,2024(1):77.
[9] 蔡培,沈頌.數字化時代中國傳統節氣文化的可視化設計研究[J].藝術市場,2023(5):110.
[10]張博文,李玉童.多模態交互理念下黃河文化數字化傳承策略探究[J].開封大學學報,2022(3):60.
作者簡介:張子煜(200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