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英杰
摘? 要:文章從當前高中英語單一文本閱讀的弊端出發,提出以群文閱讀為指向,活化文本組合方式,引導學生在融入語篇中解讀,深化認知感悟,是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教師要圍繞主題意義、語篇類型以及文化知識,多元化、多角度組合文本,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文本組合形式,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供目標和方向。
關鍵詞: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文本組合
“讀”占鰲頭。從關聯角度出發,閱讀作為文本信息的認知活動,需要閱讀者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廣泛獲取多元信息,利用自身已有的認知積累,開展深層次、廣視角的認知推理,準確把握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與交際意圖。不過,受單一文本閱讀的影響,出現語篇閱讀碎片化、表層化問題的不在少數,尤其值得深思。
就當前的文本閱讀教學問題而言,缺少與之相關聯的語篇是當前的一大通病,仍使得學生未能發揮好自身的閱讀主動性與創造力,不能從文本中汲取營養。打破個體文本閱讀的局限,輔以群文運用,從文本組合中想方法,能使文本閱讀在適度拓展延伸的過程中獲得深層次發展,能給學生帶來啟發和深思。教師走出文本組合單一和議題單一的窠臼,引導學生以開放化視野和多層次方式組合文本,不僅能補充學生的認知不足,還能幫助學生在組合中深有感觸,增強英語學習的內部動力與活力。
一、聚焦主題,從意義中開展文本組合
群文閱讀下的文本組合,應在主題意義下開展面向更多文本的語言教學活動,以實現對議題的深入探索。教師應從主題學習探究出發,圍繞合適的話題,引導學生根據主題探尋隱藏背后的意義。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關注全文的主題意義探究,讓學生在知曉文章建構中揣摩文本主題的指向,這能夠幫助他們從相應的提示中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內容,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使用文本的內涵意義。教師要按照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引導學生從相關組合中獲得有效認知,幫助他們從相應的文本中探索相關主題,進而引發他們的多維度、深層次認知,幫助他們從知曉主題向了解主題意義轉化。這種轉化為文本閱讀指明了方向,為閱讀提供了遵循,讓學生形成了閱讀目標。
圍繞主題開展適度引導閱讀,能使學生從主題意義中獲得有價值的認知體驗。例如,在“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Confusion.(轉基因食物:面臨的困惑)”群文導讀中,針對“What doe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bring us?”“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on peoples diet?”等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The History of Transgenic Soybeans”“The significa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ood or danger?”等文本,引導學生聚焦轉基因食物的主題,引領學生從“轉基因食物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的角度去深入探索與之相關的內容。
結合文本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轉基因食物的正面積極影響與可能帶來的危險角度,深入剖析轉基因食物的未來發展趨勢,讓學生能夠從主題中去探索與之相關的內涵意義。這些文本組合可以將轉基因食物的好處歸為一類,從“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轉基因食物所蘊含的營養價值)”角度出發,挖掘隱藏其中的內涵,幫助學生就“Impac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on future human food development. (轉基因食物對未來人類食物發展的影響)”搜集與之相關的內容及素材,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運用文本。此外,對轉基因食物給人們帶來的危險作為一類,要求學生圍繞“There are many uncertain factors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especially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genetic development.(轉基因食物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對人類基因發展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從文本中找出與之相關聯的信息,以此引發學生對主題意義組合文本的深入解讀和探究。
在學生對轉基因食物有較為全面的認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話題從文本中找出與之相應的表達切入點。以主題意義為載體,為學生提供閱讀篇章,能讓學生在合并同類項的過程中形成明確的閱讀指向,也為學生提供了可探究的指引話題。
切合文本主題意義,引導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探究,能使學生在明確閱讀目標方向中找到更多可表達運用的著力點與發散點。按照學生的理解差異,教師要多引導他們從正反兩方面的角度深入探知,引發學生對“轉基因食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做深入探究,給他們留有空間去深入解讀。在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有了足夠的認知體驗后,可以要求學生切合文本主題,讓他們能根據文本表達要義開展有針對性的聯想,讓他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去探析隱藏其中的要義與主旨,獲得更為深厚的認知。同樣,這些主題意義也能使得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多予轉基因食物以關注,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與好感。
二、關注語篇,在知識應用中深入引導
群文是由諸多語篇組合而成的,而語篇的類型也不盡相同。從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以及表達形式出發,引導學生深入品味和解讀,既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又有利于他們根據語篇類型開展表達交流。教師可以通過具有一定關聯的語篇鏈接,為學生提供不同維度、不同角度的語篇,這樣能切實喚醒學生的大膽探知意識與激情,能賦予語篇特有的活力。學生在中心文本與拓展文本中深入比較分析,可使他們能夠在由此及彼地運用中從讀懂“一篇”向讀懂“一類”轉變。這種轉變能突破單個語篇“模式化”不夠的局限,讓語篇閱讀更有連貫性。教師通過多元語篇連貫,引導學生在深入探究知識點中產生可運用的技法,進而提升語篇整體閱讀能力水準。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中的“Reading Alex around the world”的過程中,針對“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foreign customs and traditions?”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解讀“An Indian wedding”和“Rio Carnival, Brazil”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其中的風俗習慣。同時,推薦學生閱讀“Thanksgiving”“Chinese Spring Festival”“Holi”等文章,引導學生從“What are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these festivals?”“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se festivals?”角度構思,讓他們在深入對比的過程中找出其中的異同。
比如,在對比印度的“灑紅節”與巴西的“狂歡節”時,引導學生從The background of the festival,The difference between festivals and real production and life,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festivals等角度出發,對兩種節日都具有五彩斑斕的特征,都是人們為了慶祝某種勝利而形成的風俗習慣,都是發生在春天等進行認知;可以要求學生針對巴西狂歡節是對女性化的狂熱,印度的“灑紅節”是慶祝惡魔胡里卡(Holika)滅亡,并希望美好春天到來等不同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What inspiration have you gained from foreign festivals?”話題,從語篇中找出與之不同的線索信息。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從上述語篇表達的特征、語言構成、結構安排等角度出發,要求他們建立相應的思維導圖(見圖1),圍繞某個特征有針對地開展研讀和修正,幫助他們找到與之相關的切入點與發散點。
以西方文化的特征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閱讀與此主題相關的語篇,能喚醒學生探究的渴望與激情,能激發學生多維度、深層次的認知與感知。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此主題語篇時,可以通過比較異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過程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引發學生深入構思,能使學生在閱讀理解、比較異同的過程中獲得真切體驗。
根據語篇的構成以及素材表達的要素去探索與之相關的內容,在觸類旁通的過程中消化吸收知識,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語用技能。按照學生的理解需求,教師要多給他們提供具有代表性和共性的文本,引導學生針對文本內容開展拓展延伸。以此為切入點活化閱讀理解,使得學生帶著探究的好奇心深入研讀文本。
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文本組合,通過歸納整理的方式,引導他們結合語篇表達的主題意義,開展有針對性的探索,從文本中找出與之相關的信息。教師通過以點帶面與觸類旁通的形式挖掘文本主題意義,并引導學生在不斷歸納總結中深化認知,使得群文閱讀更有鮮明的指向性與價值。教師通過對語篇的串聯和解讀,使得學生在探究運用中獲得可運用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厚植知識底蘊。
三、圍繞文化,在思維發展中強化訓練
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反映英語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的重要參數,考量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等方面的層次與水平。文化意識則是體現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學生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化意識培養為指向,能引導學生增強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教師要在群文閱讀中圍繞跨文化引導學生認真研讀文本和素材,引導學生通過挖掘文化內涵的延伸角度,理解和比較中外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中去偽存真,吸收文化精髓,從而使得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更好地同步發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文本中找出與之相關的話題,幫助學生在聚焦文化中形成辯證學習方法,生成理性認知思維,讓思維更有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Reading Alex around the world”課外拓展延伸閱讀中,圍繞“The impact of multiculturalism on social development. (多元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101 stories for foreigners to understand Chinese people”“Culture Smart!”“Diary of a Wimpy Kid”等讀物,要求學生從中國與外國的文化差異角度,圍繞“How does colorful culture help humanity transform the world?”“What is the impact of colorful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話題,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去搜集與之相關的答案。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應根據主題意義的指向,能按照文化的特征、文化構成、文化發展、文化價值的思路,引導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角度深入剖析,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予以歸納總結。
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文本提出的文化價值意義,要求學生從“Valu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角度深入挖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去深入探究,讓他們能在前后關聯中找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突破點,提升思維發展品質。在學生提出異議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文化的社會價值意義,大膽提出自己的構思設想,幫助學生在靈活思考運用中開闊思維,增強認知反思的深度與廣度。
教師要圍繞文化元素,深入挖掘與之相應的內涵,使得學生在主動關注和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強化認知感觸。同時,教師要透過文化知識挖掘與文本相關聯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在充分思考和醞釀的過程中探索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引導他們理性思考,最后提升其高階思維品質。總之,教師通過文化意識滲透,有利于學生在綜合分析、辨別鑒賞中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綜合運用能力水平。
總之,教師要突破單個文本閱讀的局限,引導學生以多元化、趣味化與遞進性群文為閱讀載體,引領學生在參與閱讀中深入品味,學生定會有所發展。教師要切合教材文本教學需要,通過開放性話題設計,引導學生在拓寬眼界、浸潤文化和提升思維中強化理解識記,靈活化運用文本組合策略,引導他們在深度閱讀中有所啟發,這有利于他們在靈活運用中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多文本的群文閱讀,能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一線英語教師嘗試。
參考文獻:
[1]楊果. 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組合的問題及對策[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06):55-57+71.
[2]林才回.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群文閱讀關聯策略:以“人與自然”主題為例[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8):68-73.
[3]張秀娟. 例談窄式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21(01):109-110.
[4]沈佰存. 基于單元主題的窄式閱讀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1(99):121-123.
[5]李敏燕. 高中英語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的原則與策略[J]. 福建教育,2022(28):50-52.
[6]杜寧. 基于語篇主題的群文閱讀指導:“Plastic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教學設計[J]. 山東教育,2023(Z2):106-109.
[7]張誠,林姝,劉并蒂. 活動觀視域下以促進思維品質提升為目標的高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J]. 英語學習,2022(08):49-53.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