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
摘要:本文通過實證研究法和文獻分析法對電子商務專業職業教育體制機制與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提出基于技術賦能的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型開展沉浸式教學體驗,培養滿足現代服務業需求的電子商務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技術賦能;電子商務;沉浸式教學
進入21世紀以來,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但電子商務企業和傳統行業的電子商務崗位一直存在人才短缺的情況。側重應用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每年有大量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畢業,然而他們卻無法直接從事電商行業,這導致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偏低。同時,企業花時間和成本重新培養入職畢業生也已成為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培養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跨界復合型人才和高素質的應用創新型人才、解決電子商務人才供需矛盾和發展不平衡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一、高職電子商務教學的現實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移動設備日益普及,電子商務行業的新媒體、新業務、新模式方興未艾,也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帶來了許多挑戰。[1]
(一)學生的學習質量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課堂教學和實訓環節往往只開展一段時間的教學,各個專業課程相互之間只存在形式上的銜接,而缺少真實商業情景的銜接。例如,《電子商務實務》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講解CA中心認證時不會去銜接另一門專業核心課程 《網頁設計與制作》的SSL證書申請與使用部分,《網頁設計與制作》的SSL證書部分內容學生也不會自然地與 《網絡營銷實務》課程中的SEO部分聯系起來,然而在實際的工作場景中,這些知識和技能是屬于一個連貫的整體操作,相互關聯,缺一不可。[2]學生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工作完成度很低,無法獲得學習和實踐上的成就感,導致學習質量不高。
(二)學生的實踐能力問題
電子商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在目前的實踐學習平臺幾乎都是電子商務模擬平臺,如 《電子商務運營》的實踐平臺是模擬的SEO、SEM和投流過程,缺乏真實競爭關系和成本預算,《網頁設計與制作》的學生作品并不涉及SEO和SEM,而這些實踐操作對于電商核心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3]通過校企合作共建的電子商務課程往往可以解決一門或一部分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學習,但通常情況是實訓內容圍繞企業的某一時期、某一業務或某一崗位所開展,這會讓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實踐效果產生理解誤差,甚至對專業產生誤解。[4]缺乏市場化系統化的真實體驗過程,學生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能力提升。
(三)教學效果評價問題
目前,對于電子商務教學質量的評價往往存在評價功能價值取向單一、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主體單一、指標內容陳舊等情況。如 《網絡廣告》 《網店裝修》等課程中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僅來自老師在某個時間節點的主觀判斷,而這些內容的學習效果恰恰需要真實的市場環境和時間過程去驗證。就目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情況而言,即使是電子商務綜合實踐環節,其效果評價也往往是建立于軟件模擬的電子商務過程之上,教師對學生電子商務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缺乏客觀性和實效性。
二、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技術賦能沉浸式教學的重要性
(一)技術賦能的作用
以VR、AR、AI等技術為依托,構建技術賦能電子商務教學新模式,以實帶虛、以虛助實、虛實結合,育訓結合,將虛擬仿真技術應用到實體設備和實際操作中,挖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并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思維得到培養。此外,技術賦能電子商務教學采用學習軌跡打包成塊的形式,真正實現了課程的過程評價。
(二)技術賦能沉浸式教學的重要性
沉浸式教學發揮技術賦能與學習情境的作用,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使用技術和其他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強吸引力的、高沉浸度的學習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其開展深度學習。沉浸式教學中還可以結合使用虛擬現實 (VR)、增強現實 (AR)和模擬等沉浸式學習技術,輔助創造高還原度的實踐工作場景,[5]讓學生擁有高度參與和互動的學習體驗。
沉浸式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保留他們正在學習的知識、技術與經驗。通過創建還原真實場景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對專業課程有更深的理解,他們會真正理解傳統課堂上所講授內容的價值與意義。[6]
三、基于技術賦能的“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型
(一)模型設計主張
技術賦能下的電子商務教學模型是一個包含 “人”“貨”“場”在內的沉浸式教學模型 (詳見圖1),其強調電子商務教學過程應該還原真實場景下的電子商務活動,且認知活動的對象不僅僅來自知識、技術,還包括工作經驗和職業素養。
相較于傳統課堂與模擬實訓教學,該模型下的沉浸式教學將分析碎片化的知識個體擴展到所有認知要素的電子商務環境,主張學習目標的實現是認知主體和外部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7]
(二)模型主體組成
1.人。“人”分為電商專業學生、電商客戶、電商教師三種角色。傳統電子商務教學活動是教師的 “教”與學生的 “學”二元活動的過程,其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本教學模型中加入了電商客戶,構成了學生、客戶、教師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技術賦能的支持,可以與具體課程相融合,挖掘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素材、教學項目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結合課堂教學,有側重點地開展課堂學習,選擇合適的教輔資源;電商客戶根據學生所選擇的營銷場景可以分為校內電商客戶和校外電商客戶,這些客戶都是真實存在的TOC市場,是天然的最佳教學素材。
2.貨。“貨”分為CPS (Cost Per Sale)供應鏈商品、一件代發商品和自營商品三種。CPS (Cost Per Sale)供應鏈本質上是大電商平臺的營銷工具,如淘寶天貓的淘寶聯盟、拼多多的多多進寶、抖音電商的精選聯盟等,學生可以借助CPS供應鏈,以獲得銷售傭金的方式獲取供應鏈上的商品代碼和圖文資料,通過選擇合適的 “場”開展營銷和電商活動;一件代發商品主要來自阿里巴巴1688、義烏購等TOB在線批發市場;線下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通過組建團隊開展采購、倉儲和銷售的自營商品活動。
3.場。“場”是連接 “人”和 “貨”的關鍵,分為線上觸點和線下觸點兩個方面。線上觸點分為官方VR商城、社群、社交媒體、自媒體和學生獨立站點,線下觸點分為校園AI智能互動大屏、活動廣場、食堂、小店、宿舍樓大廳等公共區域。線上觸點中的官方VR商城是采用VR技術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和通過API技術將真實第三方電子商務網店銷售及評價數據與 “人貨場”電子商務活動教學管理后臺打通的真實網店,由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教師負責管理,任何電子商務專業在校學生都可以入駐成為賣家,開展電商活動。學生也可以通過抖音、頭條、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新媒體觸點開展營銷活動。線下觸點中的校園AI智能互動大屏通過AI技術采集校內客源信息、互動營銷活動和推廣引流三大功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營銷渠道。
4.綜合管理系統。綜合管理系統是圍繞 “人貨場”電子商務活動教學實施過程建立的管理后臺,是觀察和記錄學生電子商務活動的 “監視器”。綜合管理系統通過微信、淘寶、天貓、抖音、1688等平臺的API開放接口實現數據對接。所有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學生需要在綜合管理系統注冊賬戶并綁定或提交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營銷、電商平臺賬號或地址,教師通過綜合管理系統可以實時查看學生在不同平臺、站點的營銷數據、電商數據、財務數據和客戶反饋等活動表現開展過程性評價,并可以和學生在系統內實時交流答疑。
(1)控制管理。以互聯網環境下TOC商務活動過程為主線,將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產品采購、營銷、交易、配送、支付以及相關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打通VR新零售供應鏈、淘寶聯盟、多多進寶、1688等平臺的采購數據以及銷售端數據,學生可以獨立創業開展網上零售,也可分組開展團隊合作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教師通過基于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管理后臺可以對每一位學生任務開展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2)反饋評價。通過本系統的管理后臺,教師將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操作記錄,從而對其整個電子商務活動中每一塊任務點作出客觀的過程性評價。借助智能技術,教學評價將以全面發展為導向,學習與評價過程可同步進行,即時、準確地為學生提供評價結果與發展建議。
(3)教學模型的特點。“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型是一種對電子商務學習要素進行重構整合的教學模型。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資源之間、人與技術之間,學生的學習重點將逐漸個性化、精準化,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同時豐富了工作經驗、提升了職業素養。到大三上半學期,學生對于電商不同工作環節的偏好將顯現出來,從而有針對性地給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參考和制定學習路徑。
四、基于技術賦能的“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過程
在 “精互同”理念指導下的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平臺建設中,學生參與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經驗積累是連貫性、系統性的 (詳見圖2)。
(一)“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目的
現在許多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任務型教學過分重視形式,每門課的授課計劃和教案看上去都是項目式、任務式的,似乎就是在開展任務型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某一任務的 “經歷”,并沒有充分獲得該項技能和知識,更不用提經驗的獲得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二)“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過程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過程針對的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是整個教學思路與學習模式的重構,實施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需要教師充分意識到:高職電子商務教學本質上是一種基于真實任務開展的認知過程。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一般為三年制,根據目前互聯網營商環境和電子商務活動的特征,即使大一年級下半學期沒有開設專業課,也可以開始啟動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在這個階段,教師的角色主要是管理電子商務活動的有序開展。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在大二開始陸續開設專業課程,在課程設計中應根據電子商務活動階段有序開設專業課程。“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平臺由于是完全市場化任務,并沒有固定教學任務的實施順序,因而實際教學過程可以在任何階段開展時獲取學生參與的工作任務來配合教學任務的完成。比如,某班學生在大一年級下半學期已經完成了自媒體內容的建設,在同一階段或者大二開始了電商變現,教師在講授 《網絡營銷》或者 《新媒體營銷》等課程時就可以直接在學生完成的工作任務上進行講解和評價,學生在上課前已經擁有了實際工作經驗,產生了營銷和電商數據,教師可以開展更為精準和有效的指導。
在教學模型中,學生的學習已經不區分課內和課外,學生能夠循序漸進,既學習和鞏固了課程理論知識和技能,也能夠從創業經營角度分析行業、品牌角度辯證分析電商活動中的痛點,提升對具體產品、服務電商環境的機遇和風險認識,提高職業綜合素質。通過系統內置的IM工具,教師可以和學生開展實時聊天,關注學生的過程性反饋,采集的數據不僅包括學習結果,還包括學習行為、認知過程和心理變化等大量過程性數據,可以實現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8]每一位學生評價報告的內容也將更加豐富,不再過分強調橫向比較學生間的差異,轉而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凸顯評價對教育教學的診斷和促進功能,實現沉浸式教學的發展性評價。
該過程是學習者沉浸式、個性化的知識建構過程。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把實踐、經驗和體驗結合起來,對于教師開展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五、結束語
利用技術賦能的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平臺實施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一年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把課余大部分時間都用到了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可以通過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平臺把專業興趣延伸至具體的全程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踐中,絕大部分學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了 “工學結合”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對課堂講授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也都有了實踐基礎,學生的學習效果持續改善。教師在授課和指導過程中不再因為缺乏教學素材和電商活動展示而煩惱,他們可以更加專注于組織探究和任務點講解。隨著平臺數據的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師也將會獲得更為有效的評價參數。
利用技術賦能的 “人貨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型開展教學,可以極大地改變沉浸式任務型教學開展的難度,可以讓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中每個環節的教學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張軼,曹瑩.大數據背景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多元化共建與共享[J].江蘇高教,2017(11):71-73.
[2] 馬國勤.成果導向的高職教學質量評價改革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21,37(05):62-69.
[3] 李倩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2(10):87-88.
[4] 劉葉梅.基于產教融合模式的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J].納稅, 2018,12(22):217.
[5] 張華,王青.基于VR技術的沉浸式教學[J].四川教育,2020(Z2): 56-58.
[6] 陳杰,王淼.美國職業教育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及啟示[J].成人教育,2021,41(06):90-93.
[7] 趙立斐,于東曉,郭秀梅,等.虛擬仿真技術在高職院校實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山東畜牧獸醫,2022,43(03):60-62.
[8] 任云暉,趙利民.基于網絡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1(08):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