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連 鮮航 李祿峰
摘 要: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職音樂教學,對提升學生審美水平、音樂素養、民族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對民族音樂文化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傳承與應用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民族音樂文化與高職音樂教學的內在聯系以及價值,深入探尋民族音樂文化在高職音樂教學中傳承與應用的路徑,以期推動高職音樂教學創新改革。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高職音樂教學;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注:本文系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高等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課堂、教材協同建設研究”(JG2021-1116)研究成果。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不斷融合擴大,匯聚成當今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在悠長的歷史沉淀下傳承了具有本民族獨特風格的人文風俗以及生活習俗,也因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演化出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不同的民族音樂體現著本民族獨有的精神文化,形成其自身獨有的音樂知識體系,這為我國高職音樂教學提供了十分豐富和多元的教學素材。在當前高職音樂教學探尋優化改革的背景下,民族音樂文化無疑為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高職音樂教師應以民族音樂文化為載體,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而實現高職音樂教學與民族文化傳承的協同發展[1]。
一、民族音樂文化與高職音樂教學概述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及特征
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不僅是音樂形式和節奏的表現,更是一種承載著民族歷史、傳統和情感的藝術表達。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社會中,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民族音樂文化展示了各個民族獨有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旋律、和聲和節奏都反映了他們對自然界、生活方式以及人際關系的獨特理解和表達。通過音樂,人們能夠感受到各個民族對于世界的獨特觀察和理解,這為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和諧共處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同時,民族音樂文化還體現了民族情感和精神追求。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工具,能夠深深觸動人們的心靈,激發各種情感體驗。不論是喜悅、憤怒、哀愁還是希望,民族音樂都能夠通過獨特的旋律和歌詞來傳遞情感。民族音樂能夠引發人們的共鳴,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二)民族音樂文化與高職音樂教學的內在聯系
民族音樂文化與高職音樂教學在思想內涵和價值意蘊等方面具有很深的內在聯系,通過高職音樂教學有效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具有極高的可行性。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一種特定民族的藝術表達,承載著該民族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觀。高職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加深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同時,民族音樂文化與高職音樂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于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水平。民族音樂往往與特定的歷史事件、地域背景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學生可以感知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義,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這種情感與審美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2]。
二、高職音樂教學傳承與應用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價值
(一)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高職音樂教學在傳承和應用民族音樂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首先,通過傳授民族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高職音樂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深入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音樂的機會。這些音樂作品反映了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習俗,展現出獨特的美學魅力和情感表達方式;其次,高職音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對音樂表演和創作的熱情。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學生將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樂器、曲調和節奏,加深他們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二)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
高職音樂教學傳承和應用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通過高職音樂教學,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樂的起源、發展和演變過程,從而對民族音樂傳統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局限于理論層面,而是能夠通過實踐和演練,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對自己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3]。這種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培養將成為學生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堅強支撐,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有助于開展多樣化音樂教學
高職音樂教學傳承和應用民族音樂文化在開展多樣化音樂教學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音樂。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表達方式,通過將這些元素融入教學,學生將能夠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培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例如,通過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學生可以了解到古老的琴、笛等樂器以及中國特有的音律體系,從而增加對音樂多樣性的認識。其次,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民族音樂往往富含情感和故事性,通過學習和演奏這些音樂作品,學生能夠培養自己的藝術表達能力,并激發個人創作靈感。他們可以借鑒民族音樂的編曲和演奏技巧,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創作出獨特而具有個性的音樂作品。最后,融入民族音樂文化還能夠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音樂形式逐漸被人們遺忘,通過將其融入高職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這些音樂的價值和重要性,并在學習過程中加以保護和傳承。同時,這也是對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和弘揚。
(四)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而音樂作為一種獨特且普遍的藝術形式,在傳達情感、激發靈感,以及培養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認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音樂教育融合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通過學習和演奏民族音樂作品,學生將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起源、發展歷程以及其所蘊含的豐富意義。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還能夠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4]。另外,高職音樂教育融合民族音樂文化還可以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音樂作為一種無國界的語言,可以跨越文化的藩籬,成為不同文化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學習和演奏民族音樂作品,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和文化背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為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做出貢獻。
三、民族音樂文化在高職音樂教學中傳承與應用的路徑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觀
高職音樂教學在融合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意味著摒棄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其多元的審美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傳統民族文化內容的融合與引入,積極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音樂的特點、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要結合民族音樂文化鮮明的特征和價值賦予音樂教學全新的視角。而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觀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不只是技巧的表現,還是情感和價值觀念的表達。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和演繹民族音樂,進一步培養他們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二)提高高職院校重視程度,強化高職音樂教師素養
高職音樂教學在推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必須獲得院校管理者的全面支持,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目前,高職音樂課堂存在著多種不利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應用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院校或教師對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正確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積極作用,導致投入的教學資源有限,教學重點不明確,限制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實際融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將民族音樂劃分為現代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5]。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不斷強化音樂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通過加強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和教育,提升他們對民族音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這可以通過開設專門的培訓課程、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或開展工作坊等方式來實現。還可以建立起鼓勵教師參與民族音樂研究與創作的機制。教師可以積極參與相關的學術研究項目,或是組織學生參與各類民族音樂文化活動,以增強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和理解,進而為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機融入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
(三)深入挖掘民族音樂文化內容,創新高職音樂課程內容
高職音樂教學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必須深入挖掘民族音樂文化內容,不斷創新高職音樂課程內容,用民族音樂文化來不斷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重視并發掘各個民族獨特的音樂文化遺產,以便向學生傳播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首先,通過深入挖掘民族音樂文化資源,高職音樂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機會。在課堂上,音樂教師可以引入不同地區的傳統樂器,例如二胡、琵琶、揚琴等,讓學生親自體驗演奏這些特色樂器的樂趣。同時,高職音樂教學也可以邀請來自各個民族的音樂家,通過現場演奏和講解,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其次,深入挖掘民族音樂文化資源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實踐性的學習內容。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各地進行民俗音樂調研,親身感受不同地域的音樂表達形式,并通過觀摩和參與傳統音樂表演活動,親身體驗到音樂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這樣的實踐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欲望,提高他們對音樂藝術的理解和欣賞水平。
(四)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滲透民族音樂實踐教學
在當今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和理解,不僅有助于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還能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和審美能力。要想實現高職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實踐的有機結合,音樂教師需要考慮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互動式教學、進行實地考察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6]。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頻和視頻素材,讓學生感受不同民族音樂的韻律和特色;利用互動式教學軟件,讓學生親自操作樂器或嘗試演唱民族曲目,從而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體驗。此外,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參觀民族音樂演出也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高職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通過開展創作活動和個性化表演,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所學的民族音樂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讓他們用所學的民族音樂元素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合作表演,展現個人才藝與團隊協作能力。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表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藝術修養。
總而言之,民族音樂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對高職音樂教學優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高職音樂教學傳承與應用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相關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價值意蘊,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深入探索民族音樂文化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有機融入,充分發揮民族音樂文化巨大的教育作用,不斷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推動高職音樂教學實現民族文化傳承和音樂素養培養。
參考文獻:
[1]霍利華.高職音樂藝術教學中民族音樂課程體系構建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9):117-120.
[2]趙熙.高職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探析[J].大觀(論壇),2021(9):134-135.
[3]黃細英.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8):185-186.
[4]周姝,李晨旭.高職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探析[J].美與時代(下),2020(7):109-111.
[5]馮媛,秦宇.論少數民族音樂進入高職音樂課堂的價值與方式[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1-4.
[6]嚴嘉澍.高職音樂賞析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探析[J].大眾文藝,2022(21):121-123.
作者簡介:
張海連,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
鮮航,碩士,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
李祿峰,碩士,川北醫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創新創業教育、醫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