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梅
摘? 要:柔性管理模式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體現形式,是作用于學生心理的教育,具有非強制性、啟發性特征。柔性管理模式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能起到保持學生心理健康、鍛煉學生多元能力、構建和諧成長環境等作用,對學生個性化發展與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深遠影響?;诖?,文章以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效果為目標,以柔性管理模式為班級管理的基本抓手,探究柔性管理模式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應用策略,以柔性管理叩響學生心門。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級管理;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以人為中心,倡導權利平等、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旨在通過柔性管理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高效完成班級事務。以柔性管理模式開展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能有效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對班級任務的責任感和對班級榮譽的使命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班級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班級風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把握柔性管理的藝術,以尊重和信任促進學生成長。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應用柔性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柔性管理模式在實際班級管理工作中有著重要的應用意義。從學生心理健康角度出發,應用柔性管理模式管理小學班級事務,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柔性管理要求班主任以尊重、包容、開放的態度面對學生,向學生傳遞“信任”信號。這種管理模式能減輕學生因剛性管理產生的逆反心理,有效培養學生積極的管理情感。學生能受集體意識、團隊精神等積極情感的驅動,自發維護班級榮譽,在班級生活中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從班主任管理的角度出發,將柔性管理模式應用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能大幅度減省班主任的管理精力,激發班主任的教育熱情。班主任能在引領學生自主管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積極的情感驅動能使班主任長久維持工作熱情,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班級事務。從學生能力提高與成長角度出發,應用柔性管理模式指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發展。學生能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參與管理班級事務,共同制訂班級管理規則,做班級生活的主人。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應用柔性管理模式的策略
以柔性管理模式指導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把握柔性管理模式的精髓,采取下放權力、組織建設、評價管理、文化滲透、獎懲激勵等方式全面落實柔性管理模式,形成師生管理合力,共同推進班級優秀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1. 班級權力管理,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將“以人為本”作為柔性管理的內核,將平等思想融入班級事務管理全過程。從班級管理權力的角度出發,班主任可以采取學生自管與班主任統管相結合的班級管理機制,適當下放部分班級管理權力,讓學生承擔部分班級管理責任。學生能在班干部的組織下合作商議班級自我管理辦法,循序漸進地優化管理制度。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扮演統籌者和輔助者的角色,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規章制度的制訂,鼓勵學生在討論班級事務過程中大膽發表個人看法。班主任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觀察學生自我管理的發展態勢,及時進行思路點撥與活動調停,確保班級自管工作始終沿著正確軌道運行。久而久之,學生能有效積累自我管理經驗,培養自我管理意識,在集體生活中自覺遵守班級規則,維護和諧班級氛圍。
例如,在“我們的班規我們定”班級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將權力下放,讓學生自主制訂班級管理規則和監督、獎懲機制。學生在班主任的組織下舉辦主題班會,就班級規則展開合作討論,分別提出了班級衛生、紀律、學習、禮儀等多個方面的具體規則。班主任在旁聆聽學生交流,提示學生可以選出代表將提到的規則匯總在黑板上,避免規則重復或遺忘。學生立刻派出代表抄錄規則。在意見充分匯總后,班級學生初步制訂了包括衛生、紀律、學習、禮儀等領域的班級規則,并匯總了幾種班級規則的獎懲措施?;顒咏Y束后,班主任先對學生的表現提出表揚,肯定了學生熱心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讓班長宣讀新班規,并將重要內容粘貼在文化墻上,便于學生隨時回顧,及時提醒自己。在班主任的主觀引領下,學生能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大膽行使建議權,為班級制度的更新和優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2. 班級組織管理,打造高素質班干部隊伍
班干部隊伍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紐帶,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起到榜樣示范、組織活動、傳達思想等重要作用。班主任打造高素質班干部隊伍,能提高班級組織管理效果,形成班級管理自主運轉體系,為建立良好班風、學風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在班干部隊伍培養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把握柔性管理的藝術,為班干部隊伍提供更多實踐、管理、試錯、成長的空間。在班干部隊伍培養初期,班主任可以細化交待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標準,讓班干部分工負責班級事務,嚴格按照規則執行管理任務。當班干部熟悉班級基本管理事務后,班主任可以逐漸簡化管理任務指令,為班干部隊伍提供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班干部能在前期經驗和民主意識的驅動下,合作探究班級管理事務落實方法,分工合作組織班會活動,匯總班級學生意見和建議并生成可行規則,最終形成班級全員滿意的管理方式。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作為班干部的堅強后盾,必要時對班干部隊伍的決策進行評價或建議,以提升班干部隊伍決策的合理性,促進班干部隊伍綜合素質的發展。
例如,在小學日常教學活動中,班會是不可或缺的集體活動,承擔著主題教育、制度管理、總結回顧等多元教育職責。班主任可以采取柔性管理策略,將班會組織工作交給班干部隊伍。在班干部組織班會初期,班主任可以為他們提供較為全面的指導,包括活動流程、主持人演講稿、具體活動的執行、班會前的話題準備、班干部責任分工等。在班干部自主摸索期間,班主任不做批評和指導,在班會結束后可以給予優化建議和積極評價。一段時間后,班干部會積累一定的班會組織經驗。班主任可以逐步減少指導,設置簡單的班會主題,讓班干部自主開會明確分工、指定班會活動,并向學生小組委派任務,豐富班會內容。應用柔性管理模式能為班干部搭建成長階梯,有效分散班主任的管理精力,鍛煉班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效能。
3. 班級評價管理,營造平等、公正的自評氛圍
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學習的自律性,使學生由他人管理轉變為自我管理、自我評價、自我提升,幫助學生養成自律的行為習慣。在班級評價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遵循柔性管理模式的以人為本思想,讓學生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強,能在持續性自我評價、反思的過程中修正自身思想和行為方面的不足,提高自控力。久而久之,學生能學會在問題中找到原因和解決方法,能通過與他人的對比產生客觀的評價認知。另外,班主任可以設計多元化自我評價機制,如班級日志、班級周紀律評分表、家長聯系手冊等,以固化評價項目、評價標準和評價周期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在學生自評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為學生營造平等、公正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說真話”。平等、公正的評價氛圍能提升學生對于自我評價結果的認同感和重視程度,使學生結合評價結果進行自我糾錯、自我完善。
例如,在班級周競賽總結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就各小組在本周的積分排名和表現情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活動。首先,由班主任下發各小組周積分記錄,讓各小組能在積分數據中清晰了解到過去一周內小組成員在課外活動、課堂表現、作業完成、衛生和紀律等方面的加分、扣分記錄,以及小組的優勢和劣勢。在小組內,小組成員對小組這一周的整體表現進行概括性評價后,相互評價小組成員的本周表現,記錄好扣分的原因并商量合理的解決辦法。小組中有名學生在過去一周因英語單詞抽考分數低而扣掉小組積分。新的一周,小組可以實施課間互考制度,在考前相互監督、相互抽查,確保此類扣分問題不再發生。這樣,學生能在自評與互評的過程中直觀面對個人問題,通過反思在后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修正問題。久而久之,學生能規范班級生活中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由此可見,以柔性管理模式指導學生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
4. 班級文化管理,形成積極班級思想風尚
柔性管理模式強調管理的非強制性。這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將柔性管理作用于學生的精神、情感層面,使學生自覺自發、積極主動地向著正確的行為標準看齊。文化滲透是加強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班級歸屬感的有效方式。班主任可以將管理文化融入班級文化中,將民主、自由、和諧、尊重、理解、信任等柔性管理文化體現在班級環境、班級制度、班級活動、班歌、班服等文化要素中,使隱性班級文化成為可視化的精神導向。在積極管理文化的熏陶下,學生能提升自我管理效能,積極維護班級優良風尚,形成班級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班級管理工作向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例如,在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將班級環境作為滲透管理文化的主陣地,將柔性管理模式中的和諧、平等、尊重、民主等核心思想融入班級環境文化。班主任可以為宣傳小組布置黑板報創作任務,讓學生以上述柔性管理思想為主題設計黑板報,幫助學生課下閱讀、理解;可以在班會上征集有關上述管理文化思想的班級口號,作為新一周的跑操口號。學生結合和諧、平等、尊重、民主等關鍵詞發散思維,深度探究其意義后提出“班級榮譽,人人有責”“民主務實,超越自我”“和而不同,個性發展”等口號。班主任還可以就上述主題在班級內開展有獎征文、手抄報、毛筆字競賽等活動,讓學生自愿參與,選出最佳征文粘貼在文化墻展示區并予以學生或小組積分獎勵。學生能在集體榮譽感的作用下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將和諧、平等、尊重、民主等思想作為班級生活的新思潮、班級文化的一部分,厚植柔性管理理念,營造柔性班級管理氛圍。
5. 激勵機制管理,喚醒學生活動參與熱情
激勵機制既是柔性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調動學生班級事務參與積極性的重要驅動力。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大幅度提高小學班級柔性管理效率,營造活躍、積極的班級活動氛圍。激勵機制具有發展性特征。在管理班級事務時,班主任可以就學生不同心理發展階段、學情和個性特征采取差異化的激勵機制和手段。班主任可以從個人獎項出發,設置多元榮譽,以榮譽感激勵學生超越自我,在班級活動中踴躍表現;可以從管理權力角度出發,實行班干部輪崗制度,讓班級進步幅度大的學生獲得參與班級管理事務的權力,以此激勵學生積極表現;可以開展周期性班級趣味競技活動,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和公平競爭精神。此外,班主任還要注重激勵評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升學生對激勵機制的認同感,從而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例如,在班級激勵機制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激勵機制的設計,以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個人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形成較好的行為表現。班主任可以為學生設計個人積分文化墻,將學生的課時表現、作業表現、集體活動參與表現、衛生紀律表現等各種班級活動納入考核范圍,為表現優秀的學生蓋章。當學生的積分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可以選擇兌換獎章,以此激勵學生在日常活動中積極進取,提升主觀參與意識。班主任還可以設計小組競賽制度,在班級組織學習小組,將拓展學習、社會實踐、課外閱讀、勞動技能比拼等趣味性自主學習活動納入小組考評范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提升,培養個性化學習愛好。從學生的個人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角度出發設計班級激勵機制,能使激勵機制貼合學生的興趣點,喚醒學生的班級活動參與熱情,促使班級內形成良好的學習風尚。
綜上所述,小學班級管理包括權力管理、組織管理、評價管理、文化管理、機制管理等多元管理要素。班主任在推行柔性管理模式時可以將柔性管理的核心思想融入多元管理要素中,以尊重、信任的態度推行班級自管制度,培養優秀班干部,營造平等、公正的班級自管氛圍。如此,能形成良好的班級風尚,喚醒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熱情。班主任需把握柔性管理的藝術,寬嚴并濟地參與學生的自管生活,使班級自我管理體系張弛有度,呈現和諧、高效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倪仕生. 柔性管理理念在小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 華夏教師,2022(34):29-30.
[2]蔣丹. 小學班級管理中柔性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22(10):109-110.
[3]楊萍. 柔性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索[J]. 讀寫算,2022(26):106-108.
[4]謝敏. 小學班主任要讓柔性管理彰顯獨特魅力[J]. 小學生(中旬刊),2022(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