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武
摘? 要:文章聚焦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幼兒成長發育為目的,從在幼兒園教學中培養幼兒閱讀能力的現實意義出發,結合現今幼兒園閱讀教學現狀探討以繪本為抓手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有效路徑與方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傳授正確的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發信息技術優勢,提升閱讀教學實效;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促進快樂閱讀落地。旨在通過對幼兒園閱讀教學形式的優化與完善,讓幼兒更好地感知閱讀的魅力,實現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前教育;閱讀能力;繪本閱讀
在幼兒園教學中以閱讀為切入點,對幼兒的閱讀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良好發展,對于幼兒智能潛力的開發、綜合素質的提高、良好習慣的養成同樣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幼兒園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牢牢把握繪本這一關鍵閱讀教學抓手,進一步增強幼兒園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讓幼兒在深度感知、體悟閱讀魅力的基礎上,得到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良好養成。
一、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興趣對幼兒學習、成長與發育所起到的影響與作用是不容小覷的。由此,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展閱讀學習活動時,便可以通過營造良好、和諧閱讀氛圍的方式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以幼兒的“樂讀”驅動幼兒的“深讀”,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良好發展。對于良好閱讀氛圍的營造,教師可以從外部物質氛圍和內部情緒氛圍兩個方面入手。
1. 營造外部物質氛圍
教師可以針對幼兒喜愛卡通動畫人物、鮮艷明亮色彩的年齡特點,在幼兒園閱讀區域中粘貼與閱讀有關的圖畫,或利用繪本、畫冊的封面進行色彩搭配,讓幼兒一進入閱讀區就被舒適得體、賞心悅目的畫面所吸引,進而在外部物質環境的熏陶感染下自主投入書海中,開展自主閱讀。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公共區域??梢栽谟變簣@的走廊墻壁上粘貼與閱讀相關的勸學名言與警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可以在幼兒經常進出的區域擺放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繪本、畫冊和兒童文學作品,以供幼兒隨時翻閱;還可以在幼兒園的教室內設置展示幼兒閱讀成果的櫥窗,以此來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產生閱讀興趣。
在幼兒讀物的選擇上,教師可以依照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投放不同類型的幼兒讀物。例如,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投放圖畫多、文字相對較少的圖書,如《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猜猜我有多愛你》《抱抱》等,讓小班幼兒通過對此類繪本的閱讀學會識字,學會結合圖畫理解文字意思;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以投放圖文結合的有完整故事線的繪本或寓言故事,如《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肚子里有個火車站》《母雞蘿絲去散步》等,或是《守株待兔》《坐井觀天》《掩耳盜鈴》等簡單易理解的寓言故事,讓幼兒通過閱讀拓寬知識面,積累語言文字經驗,初步感知閱讀的樂趣;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投放帶有拼音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與經典的童話故事,如《神筆馬良》《小紅帽》《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狐貍分肉》等,讓幼兒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研讀得到思想與智慧的啟蒙,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外部物質氛圍的營造,不僅能夠讓幼兒在多重外部因素的積極暗示下主動開展閱讀,促成幼兒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利于學前教育育人優勢的彰顯。
2. 營造內部情緒氛圍
教師可以從拉近師生距離入手,發揮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讓幼兒在喜歡教師的基礎上愛上閱讀,自主閱讀。例如,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時,教師可以從繪本中汲取恐龍的元素,用硬紙卡動手制作霸王龍、三角龍、劍龍等恐龍面具。而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佩戴恐龍面具,繪聲繪色地為幼兒講述繪本中一只霸王龍和小甲龍的溫馨故事。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以這一繪本故事為原型的動畫電影,以其中逼真的形象、配音、音效等將幼兒帶入繪本中描述的恐龍世界,讓幼兒更加自覺、主動、積極地開展繪本閱讀學習,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圍繞繪本故事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角色扮演活動,如分角色朗讀、繪本劇演繹等,在豐富幼兒繪本閱讀方式的同時,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多重感官,讓幼兒通過多元化繪本閱讀方式更加深刻地把握閱讀繪本的樂趣,進而更加自覺、主動地閱讀繪本。例如,在指導幼兒閱讀繪本《狐貍孵蛋》時,教師可以在幼兒理解繪本故事內容后,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扮演繪本中的狐貍、鴨子與兔子等小動物,并嘗試用肢體動作、語言表達等多種形式將繪本中狐貍、鴨子和兔子等動物的情緒演繹出來,增強閱讀的可視性、可聽性和可操作性,讓幼兒的繪本閱讀感受在多重感官的作用下得到豐厚與充實,進而生成主動讀繪本、自覺演繪本的自主閱讀意識。
由此,便會在教師與幼兒之間形成濃厚的閱讀情緒氛圍,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也會得到自然形成。
二、傳授正確閱讀技巧,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幼兒正處于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且具有模仿能力強的年齡特點。在幼兒園教學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有規劃、有意識地傳授幼兒正確、恰當的閱讀技巧與方法,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引導幼兒開始閱讀時,教師可以從細枝末節入手,傳授幼兒正確的閱讀方法。
首先,在選擇繪本時,需要讓幼兒先認識繪本的名字和封面,以此實現對繪本的有效選擇與取用。通過指導幼兒閱讀繪本封面內容、觀察繪本扉頁圖片,使其學會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理解繪本大意,把握語言文字信息。
其次,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要讓幼兒按照由前到后的順序逐頁翻看,時刻保持專注,不可東張西望。在翻閱繪本時要輕柔,盡量不破壞。在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指導。例如,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加油雞蛋哥哥》時,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雞蛋哥哥是誰?雞蛋哥哥有幾個弟弟妹妹?雞蛋哥哥為什么突然沒了精神?雞蛋哥哥最終變回蛋了嗎?”等與繪本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幼兒通過分析、思考以上問題更好地理解繪本的故事內容,學會以讀思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讓幼兒掌握良好的閱讀姿勢,從而在有效規范幼兒閱讀姿勢與行為習慣的同時,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
最后,教師在閱讀后要指導幼兒將繪本放回原位,并及時與其他幼兒交流繪本中的故事內容與情節。一來讓幼兒在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中得到閱讀體驗的深化與閱讀理解水平的提高;二來讓幼兒養成讀后感悟的閱讀習慣,進一步促進幼兒深度閱讀、有效閱讀的實現。
三、開發信息技術優勢,提升閱讀教學實效
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現代化發展,讓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幼兒園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手段。鑒于此,教師在培養幼兒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開發和運用,通過為幼兒創設與繪本故事內容相關的情境,降低傳統幼兒園閱讀教學的枯燥性,提高閱讀對幼兒的吸引力,達到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糟糕,身上長條紋了!》時,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微課、多媒體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故事情境,將幼兒帶入繪本故事中,感受繪本主人公卡米拉身上發生的變化,進而在讀懂這一繪本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接納自己的特點、喜好與性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教師利用微課為幼兒呈現繪本的封面“一個身上有彩色條紋的小女孩捧著水杯,口中銜著體溫計茫然無措地坐著”,并向幼兒提問:這個小女孩看上去怎么了?為什么她的皮膚是五顏六色的?她是誰?她生病了嗎?通過問題啟發幼兒的思維,引發幼兒對繪本中小女孩卡米拉彩色皮膚背后故事的好奇心,創設極具懸念的繪本故事情境,調動幼兒閱讀繪本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在大屏幕上投影繪本的具體內容。愛吃青豆的卡米拉為了和大家一樣忍著不吃青豆。開學的第一天,卡米拉正在挑選自己上學的新衣服,為了讓大家印象深刻,卡米拉一共換了42套衣服。當她穿上一件漂亮的紅色洋裝后,看著了鏡中的自己時大聲尖叫了起來??桌瓰槭裁醇饨心兀吭瓉硎且驗樗砩祥L滿了五彩繽紛的條紋,卡米拉的媽媽看到后也嚇了一跳,讓她不要去上學,并給卡米拉找來了醫生。但韓糊醫生給卡米拉做了仔細檢查后,也沒有找到卡米拉的病因,只能簡單地給卡米拉開了一些膏藥。到了第二天,卡米拉身上的情況更加糟糕了,身上的條紋不僅沒變少,還冒出了許多星星,同學們也都嘲笑她。更神奇的是,同學們大喊變成什么,卡米拉身上的花紋就會做出變化??桌婀值哪w色讓其他學生分心,校長不再允許卡米拉上學了。但卡米拉的爸爸媽媽卻并沒有責怪卡米拉,反而積極請來醫生幫助卡米拉。先后找來了5位專科醫生、專家、博士,但是他們都沒有弄清楚卡米拉的病情??桌牟∏橛萦?,引來了許多人的關注,但沒有一種治療方法是有效的。最后,來了一位老奶奶,她一眼就看出卡米拉是想要吃青豆。剛開始,卡米拉還不承認自己喜歡吃青豆,但經過一系列思想斗爭后,卡米拉最終還是承認了自己喜歡吃青豆,并將老奶奶給的一把青豆都吃掉了。隨即,卡米拉身上的奇怪現象都消失了。在故事的最后,卡米拉變得不太一樣了,即便是有些小孩說她很奇怪,但是卡米拉一點都不在意,她盡情地享用著自己喜歡的青豆,而且身上再也沒有出現過條紋。教師讓幼兒在動態、直觀的形象演示下更全面、深刻地把握繪本主人公卡米拉身上所發生的神奇故事。在此之后,教師便可以在幼兒整體閱讀繪本內容后,向幼兒提問:從卡米拉換了42套衣服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卡米拉最想要的是什么?她為什么不吃青豆?為什么卡米拉最初不接受青豆,但在最后卻吃了老奶奶給的青豆?比起繪本封面上的卡米拉形象,繪本最后的卡米拉是怎樣的?通過提問讓幼兒在問題的啟發下展開對繪本內容的深度思考,更加透徹地理解繪本內容。
最后,教師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入手,讓幼兒思考:你身上有哪些與卡米拉相似的地方?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會怎樣?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又會怎樣?通過思考驅動幼兒從表層的繪本閱讀過渡到聯系自我、聯系生活的層面上,進而得到情感的升華,幫助幼兒學會正確接納自我,客觀認識與他人的不同。
四、組織豐富閱讀活動,促進快樂閱讀落地
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育人工程。因此,在幼兒園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對多種閱讀形式、多元閱讀活動的利用與組織,從而在有效革新幼兒園固化、單一閱讀教學模式的同時,讓幼兒從更多元的層面上感知與把握閱讀的魅力和樂趣。
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幼兒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培養嵌入幼兒園一日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入園時組織晨讀活動,在離園前開展集體閱讀、自由閱讀、讀書分享活動,在離園后利用家園共育機制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由此,幼兒的閱讀習慣與能力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穩步提升。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幼兒閱讀教學與區域游戲活動相結合,讓幼兒通過對各類活動的踴躍參與獲得快樂閱讀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閱讀能力與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我愛講故事”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閱讀過的繪本故事內容,促進幼兒閱讀經驗與心得體會的交互,從而在有效擴大幼兒閱讀面、增加幼兒閱讀量的同時,使其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繪本醫院”區域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給繪本“診病”“治療”,如修補破損的繪本、壓平折頁的書角、整理書架等。由此,幼兒便會更加切實地感知與體會在閱讀過程中愛惜書籍的重要性,不良閱讀習慣也會因此而得到規避。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閱讀教學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不僅是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有效渠道,還是推動幼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路徑。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持續提高對幼兒園閱讀教學優化創新的重視程度,通過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傳授正確閱讀技巧、開發信息技術優勢、組織豐富閱讀活動等多種方式提升幼兒園閱讀教學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助力幼兒閱讀能力的穩定提高。
參考文獻:
[1]成溢.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提升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J]. 教育界,2023(36):95-97.
[2]羅興春,鐘建軍. 幼兒閱讀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 教育教學論壇,2013(32):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