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婷
摘 要:隨著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正在為教育界所廣泛認知。本文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行探討。首先,討論了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其次,從社會文化背景、教師素質、教材內容等三個方面剖析了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在數學概念中滲透傳統文化、創新教學方法、建立與文化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開發和利用文化資源等四點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穩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中國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20
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人們開始反思教育的本質和目標,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在教育中貫徹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然而,如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例如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仍然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行探討,希望本文的討論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啟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深度融合。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限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觀念和道德認知的培養,尤其要使學生具備對本國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融合了數千年的智慧和經驗。使新一代學生更好地認同本民族文化,是當前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現實層面,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比如,通過算盤,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歷史文化的同時,理解加減乘除等基礎運算原理。再如,借助中國古代的“勾股定理”,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勾股定理。
國家層面上,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和解決許多復雜的問題,如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社會公正等。這需要我們的教育能培養出擁有生態智慧、社會責任,以及公共精神等素養的公民,而這些素養就蘊藏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比如,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就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生態智慧,而儒家的公平公正理念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公正精神。
由此可見,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有實踐的需要,而且呼應了社會現實與國家戰略的需求。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方法,引導他們了解、認同自己的本土文化,樹立兼容并包,寬厚深邃的世界觀,為更好地推進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二、影響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
1.社會文化背景與認識層面的影響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恰當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提升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對于小學生而言,初步了解并理解社會文化背景對于他們的認知發展尤為重要。重視社會文化背景與認識層面的影響,將數學知識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了解并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但是,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在現代社會,由于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以及一些誤解和偏見,部分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持有負面看法,認為其過于落后、保守,不利于現代教育理念的實踐。這種觀念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往往會影響到數學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教學選擇,從而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因此,在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過程中,需要社會、教師和學生從現有的文化環境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傳統元素,同時挑戰和打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誤解和偏見,真正讓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培育全面發展的新一代人的重要資源。
2.教師素質與教學觀念的影響
教師素質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技巧、教育理念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都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又深刻地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傳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首先,教師需要具備對數學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只有具備這兩方面扎實的知識基礎,教師才能有效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通過獨特的教學策略將傳統文化的元素與數學知識有機地連接起來,幫助學生形成關于數學知識的系統理解以及文化價值認同。
其次,教師的教學觀念對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也有重要影響。如果教師認同并重視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價值,那么他們更可能主動地采取行動,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踐中。反之,則可能會忽視或者排斥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另外,既然要打破常規,把傳統文化帶入數學課堂,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以創新和開放的態度尋找與傳統文化相契合的新的教學路徑與方法,同時,不斷地探索與實踐,改進教學策略,這樣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學教學中得到真正的融合和發揚。
3.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影響
在教材內容上,我們需要注意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教材本身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足夠的內容支持。例如,將古代數學家的生平事跡、數學發展歷程及其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等內容納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納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并深入了解和欣賞中國的傳統文化。二是教材內容應能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索數學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結合。這需要教學者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出富有創新和引導性的教學任務和活動,促進學生深層次的學習。
另一方面,教學方法也極其關鍵。傳統的教學方式如講授法、演示法等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得比較頻繁,但是如果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就需要教師以更開放和創新的教學方式來探索實踐。例如,實施情境教學,運用故事、游戲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把含有傳統文化的真實生活場景帶入數學課堂。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在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中,深刻體會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策略
1.數學概念和原理中的文化滲透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方式之一,是將文化內容直接融入數學的概念和原理中。這需要教師挖掘數學概念和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創設與生活、歷史和文化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期讓學生在學習具體知識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精神。
以“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種富含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教學資源——餅圖。在中國古代,“餅”是一種象征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吉祥食物,餅圖很形象地展示了“整”的概念與“分”的概念,使得學生能夠清楚地感受到“整、分和整除”的含義。此外,深入挖掘,餅圖中的分塊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均分”的思想,進一步引申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和諧”和“公平”的追求。
教學實驗環節中,可以通過制作和分食月餅的活動,讓學生動手切割月餅,看到切割后的每一部分都是原來的一部分,認識到分數的基礎性質,如=1,4×=1。然后,利用月餅的形象,通過實物演示和數字運算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師可以根據餅圖進行具體的數學講解,引導學生發現分數的比較、整數與分數的關系、分數的簡化和等價轉換等一系列性質,以此深化學生對分數概念的認識,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使數學學習更為生動和豐富。
2.創新教學方法,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別是融入故事、情境、游戲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完美的圖形——圓》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在教學的引入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來引出圓形的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是一種重要的哲學觀念,天被象征為圓,因其無始無終,寓言天道無極;地則被描繪為方,象征了地理和四方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即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圓的特性,又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教學主要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由圓形元素組合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作為教學內容,例如太極圖、八卦圖、中國古代銅錢等。教師借助這些文化符號,向學生講解圓形的性質和運算規則,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在思考和探索中,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數學美感。以太極圖為例,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太極圖的對稱性,進一步理解圓是關于中心點對稱的性質,同時也能詮釋道家的陰陽互濟、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
最后,在課堂的活動環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如“射圓表”等,讓學生用尺、鉛筆和彈弓實際操作,真正感受到“圓周率”和“半徑”的概念;或制作中國傳統燈籠,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手工技巧,更能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真正掌握圓的性質和相關知識。同時,這些活動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直觀體驗,使他們在親身參與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
3.建立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倡導文化滲透的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體系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意味著,需要構建一個涵蓋知識技能、思維能力,以及對傳統文化理解和欣賞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以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果。
第一,教師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評價的內容中。對于知識和技能的評價,我們不僅要審視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理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水平,還應著重關注其對相關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掌握程度。例如,可以在測試題目中融入中國歷史上的數學問題和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數學問題,考查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案,以此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第二,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評價,我們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如哲學觀念、歷史故事等,與數學思維和理解相結合。通過這樣做,我們可以看到如何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空間想象等。
第三,要著重強調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如能否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示尊重和欣賞,能否在學習中自覺把握和追求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等。這需要教師在評價中,關注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對自身做出真實的評價,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長處和不足。
第四,評價方式也應該多樣化。不僅需要以考試、測驗等定量方式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而且應該通過作業、課堂表現、學習筆記、學生反饋等方式,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思維能力等做出定性評價。
4.開發和利用包含傳統文化元素的教學資源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蘊含傳統文化元素的相關教學資源。這會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引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會激發并滋養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敬仰和熱愛。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圖書資源,如描繪中國古代偉大數學家如祖沖之、張丘建等的一些有關書籍等,這些書籍往往將他們的生平經歷以及重大數學成就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數學發展歷程的有效途徑。同時,教師可以引入有關中國傳統文學作品,如《九章算術》《孫子算經》等內容,這些文獻中充滿了中國古代的數學智慧,不僅有豐富的數學知識,而且融入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其次,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一些傳統游戲,如象棋、圍棋等,教授一些數學概念。如棋盤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結構、對稱性等。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最后,新媒體教學工具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資源,如教育電影、網絡課程等。這些媒介可以用來播放與中國傳統文化及數學相關的短片,比如講述中國古代數學家故事的動畫片,或者圍繞某個特定的傳統文化和數學原理設計的在線課程等,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富有實感的學習體驗,使他們更為深入地體驗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的結合。
本文主要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并且從社會文化背景、教師素質和教材內容等方面分析了影響滲透過程的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策略,包括文化與數學概念的結合、創新的教學方法、建立相對應的評價體系,及有效運用傳統文化資源等。期待這些嘗試能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陳爽《談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8期。
[2] 張連兄《基于傳統文化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8期。
[3] 蘭存智《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有機滲透研究》,《考試周刊》2020年第A5期。
[4] 劉亞楠《談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小學數學課堂》,《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8期。
[5] 梁民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傳統文化資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科幻畫報》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