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中,問答法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區別于義務教育階段,當下高中生需要更有深度的設問,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將理性思維與感性認知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促進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鑒賞;有效設問;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俞銀芝(1996—),女,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學。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頒布促進了核心素養落地,高中音樂課堂也隨之迎來了轉型,其著眼于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原有知識技能、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深化了學科內涵,使教育真正轉向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但是,當前的高中音樂課堂中依然存在形式化和淺表化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師的設問質量不高。那么,如何設計好基本問題和關鍵問題,提出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呢?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給出的思考。
一、音樂鑒賞課中的設問類型
(一)導入式提問
教師通過針對課程內容的主題和相關要素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關注鑒賞課的重點內容,并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
(二)過渡式提問
在鑒賞課中,教師要適當在教學段落處停頓,設計承上啟下的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總結上一章節的內容要點,引出接下來的鑒賞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總結式提問
在鑒賞課結束時,教師需要檢驗本次鑒賞課的學習成果,因此,需要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對本次鑒賞課的內容進行概括整理,溫習課程內容。另外,在新課程開始時,教師也需要針對上一節課的內容
要點進行總結式提問,對學生的知識吸收情況進行考查。
(四)拓展式提問
提出非課本知識范疇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音樂作品,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者情感表達。這樣的提問需要教師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對鑒賞作品的細致研究。
(五)探究式提問
在鑒賞課程的分階段停頓處或者鑒賞課的尾聲,用探究式問題提出對立觀點,讓持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小組,對問題進行充分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
(六)自主式提問
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結合學科知識點,引導學生闡述觀點,找出答案。
二、有效設問在音樂鑒賞課中的作用
(一)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有效設問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高中生的思維活躍度較高,感情細膩,對于接觸各類音樂作品有較高的新鮮感與積極性。在音樂鑒賞課中,設問不僅要關聯藝術生活,還要緊跟時事,有選擇性地關聯當下熱門作品,問題語言不能過于啰唆[1]。高質量的問題能展現音樂作品的內涵,使學生體會到音樂鑒賞的樂趣,愿意投入音樂鑒賞課程學習。
(二)質疑追問,拓展思維廣度
教師通過有效設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提出更多問題,可以培育學生的“追問”意識。質疑和提問的過程也是重要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追問,可以收獲更多知識。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使其對音樂作品保持辯證思考的態度,通過不斷追問更透徹地理解音樂作品,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集中注意,活躍課堂氣氛
有效設問能夠適時地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學習中,不僅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讓課堂氛圍保持活躍。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會積極地發表觀點,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觀察、討論、總結、表達。
(四)增進友誼,構建和諧課堂
教師進行有效提問,有助于拉近師生距離,使教師了解更多學生的心聲。在鑒賞課中,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發表看法或自問自答,不與學生互動,就會導致師生之間產生邊界感,無法獲得良好的課堂互動效果。課堂互動十分重要,而有效設問是增進課堂互動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發揮專業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在作品鑒賞過程中用提問適時切入,積極與學生互動,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熱情,推進課程開展,形成良性循環。
三、在音樂鑒賞課中有效設問的策略分析
(一)課前導入,溫故知新,助力知識遷移
定期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通過導入式提問進行預熱,回顧舊知,不僅能夠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還能順暢地引出本次課程內容[2]。課程導入環節在鑒賞課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導入問題,能夠將學生帶入課堂情境,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找到課程學習的重點。另外,課程開始前的總結式提問也能夠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接下來的知識遷移運用打好基礎。
例如,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了解并學習了一些優秀的民歌作品,如河南民歌《編花籃》、河北民歌《小放牛》、蒙古族民歌《銀杯》和《牧歌》等。因此,在學習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時,教師應立足大單元、大觀念,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民歌素材與高中音樂鑒賞課相聯系,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已知、應知、能知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有深度、有啟發性、有梯度的教學方案。筆者在教學這一單元時,在新課導入環節中為學生播放了《打麥號子》《打支山歌過橫排》《姑蘇風光》三首作品,然后提問學生漢族民歌的體裁分類與特點。學生在聆聽、感知的過程中思考并總結了號子、山歌、小調的特征。而后,筆者再播放教材中的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維吾爾族民歌《牡丹汗》、侗族大歌《蟬之歌》,讓學生聽辨它們與漢族民歌的區別,深化學生對不同民歌的理解。有的學生無法將自己的聽覺感受轉化為客觀的音樂賞析語言,這時候,筆者便提出了引導問題:“不同民歌的音樂要素有何不同?它們之間為何會存在這些區別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意識,幫助學生感悟音樂、理解音樂,為后續的音樂鑒賞做鋪墊。
(二)新課教授,激發興趣,營造良好氛圍
部分高中音樂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比較少,容易形成教師的“一言堂”。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課堂效率,高中音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想學生所想,巧妙把握設問時機。有效設問應抓住學生當下的“矛盾沖突”和“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調動學生的情緒。
當今的高中生成長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受流行音樂的影響很大,因此,教師在選擇和延伸教學內容時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選取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音樂素材,并通過巧妙的方式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的學生大多成長于江南水鄉,從小說著吳儂軟語,聽著江南絲竹,對于民族特色音樂會有不理解的時候。以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為例,由于學生的農村生活經驗有限,他們很難從純打擊樂器中聯想到具體的音樂形象。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借助多媒體影像資料,讓學生觀看斗雞等農村娛樂活動,感受當地人的淳樸和對生活的熱愛。此外,筆者還現場帶了一些打擊樂器進行示范演奏并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感受民族打擊樂器獨特的演奏技法和音響效果。有了這些鋪墊,學生在聆聽打擊樂合奏《錦雞出山》時會更主動關注演奏樂器的種類、技法,以及樂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在研究教材、梳理教案時,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問題,凸顯學習重點。
(三)線索貫穿,首尾呼應,升華學生思想
一節好的音樂課要做到首尾呼應、一氣呵成,課堂中的關鍵問題應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在課堂開始埋下的種子,要在結尾時生根發芽,甚至結出果實。臨近課堂結束,學生一般會對本課所學知識有所感悟,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討論,讓思維碰撞出火花,升華課程主題。以《黃河大合唱》為例,教師圍繞“我國新音樂運動時期的音樂有什么特征?”“我國新音樂運動時期的音樂家及其作品對我國近現代音樂有怎樣的貢獻和影響?”這兩個關鍵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作品風格,感受《黃河大合唱》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知道其中豐富的聲樂表現形式、鮮明的音樂形象,最終理解中國新音樂運動在革命時期不僅是一種精神支柱,也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最后,經過《黃河大合唱》八個篇章的洗禮,教師提煉《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提出問題:“當今我們又該如何捍衛國家的尊嚴呢?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愛國?”由此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思考、討論交流當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又如,在鑒賞皮亞佐拉《自由探戈》時,教師以“舞蹈和音樂之間是如何通過表現形式等特點相互聯系的?”“舞蹈音樂的風格特征與時代變遷、社會發展之間有怎樣的關系?”“舞蹈音樂在時代發展中具有怎樣的功能和意義?”三個問題為關鍵問題展開教學,從舞隨樂動、舞樂新生到最后深度思考:“皮亞佐拉為什么傾其一生創作和發展新探戈音樂?”學生通過觀看皮亞佐拉演奏的新探戈音樂思考問題,感受舞蹈音樂的與時俱進。
(四)由點及面,開拓思維,提升核心素養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要明確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以美育人、立德樹人。音樂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促進學生素養和品格的提升。教師需要善于概括總結,由點及面,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與精神內涵。在學習樂曲《凱旋進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威爾第歌劇創作的特點等方式鞏固課堂內容,從《凱旋進行曲》到歌劇《阿依達》,再到作曲家威爾第,甚至拓展到整個浪漫主義樂派,讓學生從一個作品聯想到一個時代、一個流派的風格特征,從而發展音樂思維,提升藝術鑒賞的格局。音樂是有力量的,音符所傳遞的情感是真實的,教師應當思考如何留住學生心中的旋律,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實踐,真正熱愛音樂,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
當前高中生學業壓力較重,我們要喚醒學生音樂鑒賞的內驅力,加強音樂與其“姊妹藝術”的聯系,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在學習古琴曲《流水》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聽覺感受轉化為筆墨,用書法、國畫等形式展現士大夫們堅韌不拔的品格,感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文精神。貝多芬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
音樂課堂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觀念,提升關鍵能力,塑造必備品格。
結語
綜上所述,巧妙地運用設問藝術,是培育核心素養,促進深度學習的重要條件,能有效地改善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低效的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涵養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施冠品.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中的有效設問[J].天津教育,2022(26):135-137.
[2]劉磊.談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設問[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