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曦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成為重要的學習模式。這一模式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學會辨析不同的態度和立場,并培養勤學好問的優良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明確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核心任務及其子任務。此外,還需要合理規劃每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并設計適當的評價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核心素養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中,學習任務群是一個核心概念,它強調學生要在實際情境中完成一系列相關的學習任務,以促進他們深度學習和高階思維的發展。“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和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系;辨析態度與立場,辨別是非、善惡和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并可以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和重證據地表達,以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這個任務群主要包含兩個部分:思辨性閱讀和思辨性表達。在思辨性閱讀中,學生不僅需要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需要通過分析、評價和反思來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層含義和主題。而思辨性表達則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參與寫作、討論和辯論等活動,將所學的知識和思考表達出來,以提升其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如何有效地實施學習任務群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基于課標要求定準任務目標
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中,教師要基于語文新課標提出的基本要求,確定單元學習任務的具體目標,這樣才能為學生進行高效化的任務群學習奠定基礎。
1.1定準任務目標,培養批判性思維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和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是培養良好思維習慣和能力的關鍵時期。為了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單元教學目標。通過這些目標,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培養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課文,學生不僅可以獲取信息,而且可以學習如何分析文本中的觀點并判斷其合理性。這樣,學生就能夠學會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問題,不盲目接受信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1.2定準任務目標,評估學習進程
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中,要確保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教師要在單元整體教學的框架下明確表述目標。同時,目標應能夠通過適當的評價方式進行衡量和反饋,以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清楚地了解目標的實現情況。這有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目標應當被具體化和細化至可執行的程度,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建立一套有效的評價機制對于評估學生的學習進程與成果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提供即時和客觀的反饋,而且能夠引導和激勵學生持續地取得進步和發展。
2? ?緊扣任務主題,優化任務內容
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習任務內容進行優化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緊扣單元任務主題,并對任務群學習的內容進行優化。
2.1緊扣任務主題,統整教學內容
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一系列策略來提升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要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合理地整合教學內容,以確保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單元主題緊密相連。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中的課文、閱讀材料和寫作練習進行細致的梳理,使其與任務主題緊密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主題,并培養他們的思辨性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為學生構建清晰的學習路徑。其次,為了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根據任務主題的需求,適當引入課外教學資源,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素材,而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討論、示范和練習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最后,還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如多媒體和網絡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此外,學習評價與反思也是促進學生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幫助他們總結學習經驗和方法,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
2.2結合任務性質,形成知識網絡
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基于任務性質建構結構化知識是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研究的核心所在。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要清晰界定每項學習任務的目標、所涵蓋的內容、獨特性質以及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通過對這些任務進行細致的分類和有效整合,教師能夠對任務有更深刻的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向學生提供更加精準的教育指導。另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不同任務間的相互關系及潛在的規律性,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各項任務緊密地與單元知識點結合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從而使學生能夠整合并運用所學知識。
在實施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整合課文中的核心知識點,如文本的主題思想、表述方式和修辭技巧等,并通過實際的閱讀活動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為了進一步優化學習成效,教師要將學習任務的主題與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根據任務的性質進行有序歸類和整理,從而幫助學生系統地理解知識,以提升他們的綜合思辨能力和讀寫表達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結合任務性質建構結構化知識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效的關鍵。通過明確學習任務的本質,綜合各個單元的知識點,以及建立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就能夠促進學生思辨性閱讀和表達技能的提升。
3? ?創設學習情境,統籌任務流程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離不開具體的情境支撐,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并在情境的基礎上對任務流程進行統籌。
3.1創設生活情境,優化任務流程
新課程理念強調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應當緊密結合真實生活情境,充分考慮學生思維發展的特征,并根據學生的年齡差異,創設有利于提升學生積極性的課堂學習主題與情境。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中,要以生活化為情境創設的基本原則,將學生的真實生活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活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學生的思辨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學習效率也會相應提高。這種教學設計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且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選取生活素材時,教師應當關注其質量和適應性。因為這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如果教師選擇的生活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學生可能難以想象和接受,從而影響了思辨的進行。另一方面,如果生活素材與課堂內容關聯度不高,可能會導致教學偏離預定計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因此,教師應堅持真實性和相關性原則挑選生活素材,以確保其能夠貼合學生的實際經驗,易于他們理解和感知。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具真實性的情境,有利于思辨的進行。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關注情境的趣味性。通過巧妙的素材加工和情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這樣不僅能夠營造活躍和有趣的課堂氛圍,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3.2創設媒體情境,拓展任務空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智能教學工具已經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教師在開展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智能工具,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智能黑板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工具,結合了傳統的手寫黑板與現代多媒體技術,不僅保留了傳統黑板的書寫功能,而且增加了多媒體展示的功能。其具有便捷性和實用性等特點,為教師備課和授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智能黑板,教師可以輕松地展示視頻和音頻等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使用智能黑板,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口述教學方式。通過語言、板書和圖像三者的有機結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和具體的學習情境。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升思辨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開展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利用智能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更加豐富和多樣的學習情境。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核心在于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學任務為導向,清晰地設定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目標,深入挖掘課文內涵,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敏感度,為后續的思辨和表達能力的鍛煉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教師應利用生活實例作為創設教學情境的素材,遵循真實性、相關性和趣味性的原則,借助現代教學工具生動再現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吳麗芳.找準思辨點培養思辨力:“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中思辨性問題設計路徑舉隅[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12):34-36.
[2]王華,傅登順.思辨走向“思辯”:提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策略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2(12):32-35.
[3]侯杰穎,向昆.依托統編教材,落實“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學習內容[J].語文建設,2022(20):14-17.
[4]湯瑾.思維學習活動設計:“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軟著陸[J].小學教學設計,2022(3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