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朱志鹍 耿斐 孫浩森
[摘要]科技期刊作為傳播科技知識、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在元宇宙浪潮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這一變革不僅要求科技期刊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而且對編輯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旨在分析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即深化元宇宙技術理解與應用能力、提升元宇宙信息素養與數字化能力、掌握跨學科知識與培養元宇宙創新思維、創新團隊協作模式以增強團隊凝聚力,以期為科技期刊編輯在元宇宙時代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推動科技期刊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元宇宙;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能力提升
2023年11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虛擬現實與元宇宙產業聯盟發布《元宇宙白皮書(2023)》,認為2024年元宇宙將迎來第一次升階,成為前端體驗層中適人終端(第一階段)到3D沉浸視聽層(第二階段)的關鍵跨越時間[1]。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應用的未來產業,隨著物聯網、5G、Wi-Fi等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元宇宙將實現虛擬與現實的深度融合,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娛樂、社交等的重要平臺。
目前,元宇宙概念產品主要集中在教育、電商、網絡游戲等領域[2-4],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元宇宙文化實驗室發布的《2022元宇宙指數系列報告》指出,虛擬數字人和數藏平臺是國內最熱門的兩大元宇宙賽道[5]。同時,元宇宙也為科技期刊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武曉耕[6]探討了元宇宙視角下學術出版的發展趨勢,指出元宇宙可能會成為中國學術出版追趕和超越西方學術出版的一個重要契機。錢鋒等[7]通過應用《實用臨床醫學雜志》多模態數智內容融合出版實踐范例模板,剖析了科技期刊元宇宙出版與傳播的路徑。
科技期刊作為記錄和傳播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需要充分利用元宇宙的技術優勢,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內容,而在此過程中,科技期刊編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主動把握元宇宙發展機遇,科技期刊編輯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評價論文。元宇宙的虛擬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等特點使得學術成果的呈現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技期刊編輯需要適應這種變化,熟練掌握新的編輯工具和手段。
一、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面臨的挑戰
(一)出版內容呈現多形態
元宇宙為科技期刊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呈現形式,如三維模型、全息影像、虛擬現實場景等。科技期刊編輯應用這些新型的內容呈現形式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學術成果,從而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科技期刊編輯需要不斷創新內容呈現形式,以滿足讀者在虛擬空間中的閱讀需求。科技期刊出版內容多形態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引入虛擬現實技術。科技期刊編輯可以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虛擬現實場景,讓讀者在虛擬空間中親身體驗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為讀者提供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第二,利用三維模型展示相關內容。科技期刊編輯可以將復雜的科技產品或設備以三維模型的形式呈現,讓讀者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其構造。這不僅可以提高科技期刊內容的可視化程度,還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相關技術原理。
第三,實現個性化內容推薦。科技期刊編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更精準地發掘讀者的需求,并依據其閱讀類型、載體等掌握讀者閱讀特征,在此基礎上再利用情景感知計算、知識圖譜數據庫等技術追蹤定位目標讀者[8],從而為每個讀者推送其感興趣的文章。這不僅可以提高讀者的滿意度,還可以增強讀者黏性。
第四,搭建虛擬學術社區。在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作者和讀者可以數字孿生人或虛擬數字人的形態在虛擬學術社區中進行學習、討論,甚至舉辦學術會議。
(二)出版傳播方式多維度
以往,科技期刊主要依賴于紙質媒體或互聯網平臺傳播學術成果。然而,在元宇宙中,科技期刊的出版傳播方式更加豐富。元宇宙中的信息傳播速度遠超傳統媒體。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快速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并有效地將最新科技成果傳遞給全球范圍內的讀者。同時,在元宇宙中,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探索科技的應用領域,感受科技的魅力,這種全新的出版傳播方式無疑大大提升了科技期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元宇宙的多媒體融合特性也為科技期刊的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形式在元宇宙中完美融合,使得科技期刊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讀者可以通過多種感官來接收信息,更加深入地理解科技知識。
在元宇宙中,科技期刊的出版傳播方式呈現互動性和動態性,編輯、專家、作者、讀者等基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通過手勢、語音等方式可以與期刊內容進行實時互動。這種互動不僅提高了各方的參與感和沉浸感,還使得科技期刊的內容更加生動和有趣。
此外,元宇宙中科技期刊編輯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向廣大讀者提供更高效的科研輔助工具。目前,學術出版內容能以顆粒化的形態呈現,讀者可以對文章的任何部分進行獨立檢索,不限于傳統的關鍵字,甚至讀者可以對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進行檢索[9]。另外,科研輔助工具能夠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推薦服務,如根據讀者的研究方向為其提供精準的知識圖譜。這種個性化的智能推薦服務不僅提高了讀者的滿意度,還使得科技期刊的內容更加符合讀者的需求。
二、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
元宇宙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因此科技期刊編輯須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推動科技期刊不斷向前發展。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深化元宇宙技術理解與應用能力
科技期刊編輯應主動投身于元宇宙技術的系統學習,制訂詳盡的學習計劃,并在專業繼續教育中優先選擇相關課程。在學習過程中,科技期刊編輯需要重視提升實踐與應用能力,如通過搭建虛擬編輯部,模擬元宇宙環境下的編輯工作流程,在實際操作中掌握適用于元宇宙的編輯工具和技術,如虛擬現實編輯器、三維建模軟件、交互設計工具等。通過實踐操作,科技期刊編輯能夠熟悉這些工具和技術的使用方法,提升在元宇宙中進行內容編輯的能力,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具沉浸感的內容。科技期刊編輯也需要主動探索元宇宙技術在編輯中的創新應用,如通過虛擬編輯部實現多人在線協同編輯等。科技期刊編輯應通過創新編輯模式,提升科技期刊在元宇宙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大型出版集團具有明顯優勢,有能力建立專業的技術部門,負責論文的可視化呈現,以及元宇宙期刊板塊的運營與維護。但對編輯人員不足、缺乏技術的普通科技期刊而言,則需要與大型出版集團保持緊密合作,共同研究和解決技術應用中的問題。科技期刊可通過與元宇宙相關的優秀企業、機構合作,推動元宇宙技術與編輯工作的深度融合,為科技期刊編輯提供實踐機會。同時,科技期刊可以引入導師制度,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元宇宙編輯專家擔任導師,為科技期刊編輯提供指導,提升其元宇宙技術應用能力。
(二)提升元宇宙信息素養與數字化能力
提升元宇宙信息素養是科技期刊編輯應對元宇宙信息洪流的關鍵。元宇宙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信息生態系統,包含海量的數據并且信息呈現方式多樣,這要求科技期刊編輯應具備敏銳的信息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為科技期刊的內容策劃提供數據支持。科技期刊編輯可運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增強對元宇宙中各類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確保科技期刊內容的精準性和權威性。
提升數字化能力也是科技期刊編輯應對各種挑戰的必然要求。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掌握與元宇宙相關的技能,以提升編輯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元宇宙的強交互性也決定了科技期刊編輯不能再局限于編校等文字工作。在未來,學術研究會議會更多地在元宇宙中進行,科技期刊作為會議的主辦方需要組織相關學術研究者進行自由、高效地交流和互動,從而實現學術成果的發布、評價、出版、傳播的高度融合。因此,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密切關注元宇宙中新興技術的發展動態,及時了解并掌握新技術、新工具、新平臺,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推動科技期刊的數字化發展。
(三)掌握跨學科知識與培養元宇宙創新思維
元宇宙作為一個多維度的信息空間,涉及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藝術設計、人機交互等多個領域。科技期刊編輯須拓寬知識視野,通過學習和掌握跨學科知識,更好地理解元宇宙的本質和特點,把握科技期刊在元宇宙時代的發展機遇。元宇宙創新思維是科技期刊編輯在元宇宙時代脫穎而出的關鍵。元宇宙作為一個充滿創意和想象的空間,為科技期刊編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靈感。科技期刊編輯需要積極參與元宇宙創新項目和實踐,勇于嘗試新的編輯理念和內容呈現方式。
此外,開展跨學科合作與交流也是科技期刊編輯培養元宇宙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科技期刊編輯可以積極與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合作,共同開展跨學科研究。通過合作與交流,科技期刊編輯可以不斷提升編輯職業素養。同時,參加行業內的研討會等活動,與同行們分享經驗和心得,也有助于科技期刊編輯激發創新靈感和提升編輯職業素養。
(四)創新團隊協作模式以增強團隊凝聚力
在元宇宙時代,科技期刊編輯僅靠自身力量無法完成出版傳播工作,其應充分利用與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創新團隊協作模式。科技期刊編輯可以通過搭建虛擬編輯部、在線協同編輯平臺等,實現團隊成員在虛擬空間中的實時互動。這不僅可以打破空間限制,使團隊成員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工作,還能提高團隊成員的協作效率和響應速度。同時,科技期刊編輯還可以利用元宇宙的虛擬角色和場景設置功能,增強團隊協作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激發團隊成員的創造力和參與熱情。
在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應更加注重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團隊成員應了解期刊辦刊的目標和使命,清楚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責任。科技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團隊會議或活動,從而增強團隊凝聚力。
三、結語
文章對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元宇宙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的提升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通過深化元宇宙技術理解與應用能力、提升元宇宙信息素養與數字化能力、掌握跨學科知識與培養元宇宙創新思維、創新團隊協作模式以增強團隊凝聚力,科技期刊編輯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適應元宇宙時代的發展需求。展望未來,隨著元宇宙的不斷發展與普及,科技期刊編輯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因此,科技期刊編輯需要持續學習,保持敏銳的洞察力,為推動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虛擬現實與元宇宙產業聯盟.元宇宙白皮書(2023年)[EB/OL].(2023-11-23)[2024-03-11].https://www.xdyanbao.com/doc/w2th3bu5e8?bd_vid=10394675779562351184.
[2]冷雄輝,杜平,劉宇,等.心理意象視域下元宇宙教學賦能高校學生的學習效果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4(03):52-62.
[3]郭麗莎.元宇宙電商的產生背景、特征辨析與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23(04):127-130.
[4]孔令順,彭婷婷.游戲、科幻與元宇宙:命運共同體的影像建構[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1):105-117.
[5]南早網.“2022元宇宙指數系列報告”在元宇宙平臺“無盡之塔”全國首發[EB/OL].(2022-07-20)[2024-03-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855816815671558&wfr=spider&for=pc.
[6]武曉耕.元宇宙視角下的學術出版發展趨勢[J].出版科學,2022(03):22-29.
[7]錢鋒,董毅敏,張鐵明,等.元宇宙多模態、跨模態內容時代的科技出版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07):902-908.
[8]馬藝珈.元宇宙視域下學術期刊出版業務的形態重塑[J].西部廣播電視,2023(22):7-12.
[9]余炳晨.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元宇宙場景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03):8-11.
[基金項目]山東建筑大學博士基金項目(項目編號:XNBS20117)。
[作者簡介]張曉(1983—),女,山東泰安人,山東建筑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朱志鹍(1983—),男,山東臨沂人,山東建筑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耿斐(1983—),女,山東濟南人,山東建筑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孫浩森(1977—),男,山東萊州人,山東建筑大學學報編輯部高級實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