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星星
摘要:學生社區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和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抓手。目前,高校仍存在社區育人理念尚未達成共識、育人主體尚未匯聚合力、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問題,亟待通過“一站式”建設彌補育人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強高校學生社區“一站式”綜合管理模式創新,探索基于“主體—機制—技術”三重機制的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路徑,即貫徹育人理念,健全制度體系,探索技術賦能,促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推動“三全育人”格局落到實處。
關鍵詞:“一站式”學生社區;三全育人;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42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以學生共同生活區域為基礎,服務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的成長成才,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指出,高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學生社區”和“學生宿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思政領域該文件是第一次引入“社區”的相關概念。2021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發布的《關于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推進了“一站式”學生社區如何在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發展。“一站式”學生社區管理綜合改革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高等教育正確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建設什么樣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如何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已成為學術研究和實踐探討的重要課題。
1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構建的必要性
1.1“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深入黨建工作的重要平臺
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學生社區應建立黨委和黨支部,完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通過整合資源、凝聚要素,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多維度的社區文化模式,深化學生社區領導力和黨建工作。“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模式是新時期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模式的核心。加強基層黨建的政治建設,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筑牢意識形態堅固防線,發展以黨為中心的社區陣地,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社區建設,圍繞“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為中心,推動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建設持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生心中、腦中,抓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2“一站式”學生社區是落實“三全育人”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生在哪里,我們的思想工作就到哪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高校要落實“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等各個方面。學生社區以空間建構為基礎,通過鏈接教育資源和教育力量,為團結全體教育工作者、鏈接教育全過程、完善整個教育體系提供了平臺。一方面,“一站式”學生社區為教師提供了教育平臺。一些專兼職輔導員、專任教師、班主任、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在學生社區中可以開展思想引領、心理談話、就業指導等活動,由此,學生可以享受全面的服務和教育,編織一個網絡,營造一個促進協作、同伴合作和網絡聯系的環境。另一方面,學生社區是管理服務、支持服務和其他支持學科進駐社區的空間。學生社區是一個空間平臺,可以將入駐學生社區的管理單位和支持服務單位匯聚起來,共同參與,消除各單位之間的障礙。在育人空間的支撐和保障下,學生社區促進了學校管理、服務等各個領域的對接和融合,打通了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三全育人”的新模式。
1.3“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推進“五育并舉”的重要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提出了“五育并舉”的總要求。通過動態多樣的場所,“一站式”學生社區將“五育并舉”的內涵不斷地融入社區空間的建設中,逐步升級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社區教育體系,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
首先,“一站式”學生社區為“五育”提供平臺支撐。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融入思想政治、文化引領、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各個方面,形成學生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和生活相結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全過程育人。
其次,“一站式”學生社區能夠拓展“五育”的內涵和外延。通過黨團活動、就業指導、創業、心理健康指導、體育訓練等各類工作室的協調運作,“一站式”學生社區能夠拓展“五育”的內涵和外延。
2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面臨的現實困境
2.1“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育人理念有待深化共識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頒布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依托書院、宿舍等學生生活園區,探索學生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服務機制改革,將園區打造成為集學生思想教育、師生交流、文化活動、生活服務于一體的教育生活園地。可見,各方都需要在價值意蘊上達成共識,才能有效開展工作。現實中,高等院校的領導層和管理層基本上已經認識到學生社區的“特殊性”,但各院系對“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緊迫性意識不足。學生社區專業的指導人員不夠,而輔導員日常的學生工作已經是千條線,主要以學生管理為中心,導致沒有針對性的學生服務和教育。長期以來,課堂一直是教師教育的主要平臺,在“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等理念的滲透下,部分老師會將一些時間投入到課堂之外,但是大多數還是在辦公室或者教學樓中,“一站式”學生社區在大部分老師的心中是休息的場所,并不是談心談話的地方。同樣,在學生的觀念中,宿舍是和家一樣的地方,可以放松自己,可以休息的場所,并不想讓老師進入到自己的“領地”。因此,教師和學生對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觀念有待加強,對學生社區并沒有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相對而言,有部分教師對“一站式”學生社區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同。
2.2“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育人主體有待匯聚合力
在黨的領導下,高校構建學生社區“四橫”“四縱”工作體系。“四橫”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黨組織、校黨委、校團委、校黨委;“四縱”模式是黨組織戰線、學工戰線、管理戰線、團委戰線。然而,“四橫四縱”體系所涉及到的學院、單位諸多,不同的院系、單位承擔著不同的任務。有一些高校在“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安排中沒有統一的理念,頂層設計不全面,尚未形成一體化的程序,則會表現出形式化等問題,難以形成育人合力。
其一,社區的黨建活動一般體現在社區布置的一些紅色元素和黨建元素上,并沒有將思想政治融入其中,形式化過強,缺乏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管理、領導之間缺乏互動、融合。這樣“一站式”學生社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
其二,學生社區的大部分工作由初級講師承擔,他們必須在需要時花時間與社區中的學生互動。然而,在一定的科研壓力下,他們不得不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艱巨的研究和課堂教學任務。這三者之間的矛盾會導致年輕教師在工作中出現迷茫。
其三,輔導員是高校的骨干力量,處于學生管理的第一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話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真實寫照。輔導員們說,他們從早到晚都忙于復雜的教學管理工作,有時候真想花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群體之間進行一對一的對話。時間和精力很少,迫于學校的考核要求,抽空走進學生宿舍。然而,這是否真的能與學生深入互動,并在實際工作中取得預期結果呢?
2.3“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治理效能有待持續提升
“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治理效能目前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社區環境中的供需、軟硬件需求和財力資源的不平衡等方面。有一些高校的宿舍資源本身就少,完全制約了“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投入和開展。一些高校擁有優越的物質設備,但需要一些蘊含文化內涵的物品、設施,來營造愛黨、愛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一站式”學生社區現還面臨公共活動空間設計不合理或者不足的問題,一些學生社區為了節約成品,活動空間尚未布置,使活動空間使用率低下,資源浪費等現象。同時,“一站式”學生社區缺乏系統管理,每個學院對社區的管理并未統一,以線下管理為主,線上技術尚未投入社區使用,造成了信息的不對等。因此,面對大數據時代,面對高水平的學生,“一站式”學生社區應該融入技術支持——人臉識別、信息同步和篩選,提供“反轉課堂”等網絡服務,利用大數據精準地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服務。對學生需求和問題的快速跟蹤以及面向未來的反饋,在線下生活學習社區和融合學生社區的在線數字社區中為學生提供有效支持。同時整合學生社區的教育資源,提高“一站式”學生社區空間在學生教育中的有效性。
3基于“主體—機制—技術”三重機制的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路徑
3.1立足“三全育人”,貫徹“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育人新理念
“一站式”學生社區具有教育性和生活性。社區不僅僅是一個場所,也包含了多種社會關系。
其一,“一站式”學生社區一般是分為辦公室、宿舍、會議室和院落4個部分,設計學生社區每一部分的基本功能,滿足于師生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為實現“三全育人”奠定基礎,為實現課程育人、實踐育人、心理育人、創新育人等方面提供平臺。
其二,“一站式”學生社區應將各學院、各部門的任務相結合,明確專兼職輔導員、專任老師、心理健康中心老師的職責、任務以及人數比例,學生社區的人才培養應和教師個人發展掛鉤,提供相關制度的激勵,促使教師真正投身社區為學生服務。
其三,學生社區應該注重學生的隱形教育,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變過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積極主動性。一方面,“一站式”學生社區要利用社區布置場景,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通過“一站式”學生社區注入新的源泉,幫助學生創建學生俱樂部,豐富學生的生活。
3.2健全制度體系,是“一站式”學生社區空間建構的保障
“一站式”學生社區必須完善和規范其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明確其任務和責任,確保社區教育新模式的有效推廣。
首先,我們需要加強社區治理機制。學生社區推行“齊抓共管”聯合管理機制,由校黨委書記和各學院院長共同領導;建立大學咨詢機構。建立大學和專業大學等咨詢機構,在學校、職能部門和其他領域促進各種形式的人才培養。通過建立學術和學士學院等咨詢機構,在學校和職能部門等教育單位與社會之間形成溝通機制,協調和促進創建學生社區。
第二,要加強管理和服務機制。建立大學與市政府的合作教育制度,定期組織黨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大學與市鎮聯席會議和市政府辦公室定期會議。研究開展合作教育工作,落實大學與城市互訪計劃,完善互訪制度,研究開展合作辦學工作,落實高校與城市的溝通和行政聯系機制,確保高校與城市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大學與市政府共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要協調學生社區團隊內部機制。建立學生社區工作制度,聘任、管理、服務等,確保學生社區內各團隊形成一支連貫的力量,促使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3.3推進技術賦能,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有效治理
創建“一站式”學生社區,需要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基于涵蓋學生基本信息、思想道德建設、學術水平、身心發展和校外活動。此平臺包含了學生的個人信息、學習情況、參與活動、任職情況等方面,利用平臺識別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普測、志愿服務等。通過學生的活動、財務、游戲等,形成學生真實的“檔案”,此“檔案”可以為后期精準就業提供幫助和服務。同時,學生的學術數據、相關數據和社會數據可以通過大型實時數據服務和分析平臺實時收集。結合準確的算法,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成績、異常行為、生活方式和社會關系模式。基于多類別、多維度的評估系統,圍繞學生學業、活動、資助、志愿等開展點對點工作。“一站式”學生社區信息平臺促進了“被動幫扶”向“主動幫扶”的轉變。“一站式”學生社區正利用信息技術向往學生個性教育,精準服務、自上而下傳達、自下而上服務和管理的方向發展、延伸。
參考文獻
[1]馬成瑤.整體性治理視域下推進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2,(03):10.
[2]關于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EB/OL].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878/sfcl/202112/t20211207_585342.html.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4]李刁,陳志.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2):6568.
[5]楊愛華.新時代大學生社區育人面臨的挑戰與優化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1,(05):154157.
[6]王懿.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價值意蘊、現實問題和實踐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2,(2):107111.
[7]周遠,張振.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空間建構邏輯與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2,(7):102107.
[8]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