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芳


摘要:“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創新實踐,嘗試將作業分為基礎型與拓展型兩大類,圍繞教材知識點設計作業,爭取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優的作業效果,為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奠定堅實的作業基礎.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數學作業;作業設計;實踐探索
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強化學生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作業越多越好.古語有言“過猶不及”,過多的作業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課業壓力,還會讓其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最終取得適得其反的作業效果.“雙減”政策的出臺,為中小學課后作業設計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嚴格依照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充分考慮到數學作業的類型、數量以及難度等,著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設計作業時應重視:①嚴格控制作業量.“雙減”政策要求初中學生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控制在90分鐘以內,那么分攤給數學作業的時間可能只有30分鐘左右,故而教師需要結合作業時長科學設計作業內容,避免作業量過大.②嚴格把握作業質量.想要在有效的時間里獲得最好的作業效果,那么就必須重視作業質量.下面筆者從教材出發,以“平行線的性質”這節課的作業設計為例,闡述了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探索.
1 本節作業設計思路
“平行線的性質”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方法,初步形成幾何思想和邏輯推理能力.鑒于此,筆者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兩種類型的作業:
(1)基礎型作業
基礎型作業難度較低,學生只需仔細回憶課上教師所講過的知識,便能順利完成該類作業,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計算與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平行線的性質”章節介紹了多種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如果每道作業題只考查一個知識點,那么則需要布置數道作業題,才能全面考查學生對平行線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拓展型作業
拓展型作業的難度較大,這類作業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想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效與數學素養,就必須要適時布置一些拓展型作業,以此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與知識探究能力,讓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逐步懂得拓寬思路、舉一反三以及逆向思考.例如,教師從平行線的性質出發設計一道這樣的拓展型思考作業:“如果調換‘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的條件和結論,那么該語句是否正確,為什么?”讓學生在拓展探究中獲得提高.
2 本節作業設計結果
(1)基礎型作業
①如圖1,下列條件中能夠判定CD∥AE的是().
A.∠A=∠C
B.∠ABC+∠A=180°
C.∠CBE=∠C
D.∠CBE=∠A
②如圖2所示,已知∠BCD+∠B=180°,且∠B=∠D,請嘗試論證∠DFE=∠E,并寫出論證過程.
(2)拓展型作業
①如圖3,四邊形ABCD中,∠D,∠B均為90°,∠C為130°,如果將四邊形沿AE進行折疊,點B落到AD上的點B1處,請問∠AEB度數為多少?請說明理由.
②如圖4,已知AB∥EF,BC∥DE,則∠1與∠2是什么關系?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3 本節作業設計說明
可以看到,上述基礎型作業①融合了多種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教師只需要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便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需要大費周章布置數道知識點相同或相似的作業題,作業設計實現了精簡化、高效化.
上述基礎型作業②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分析與推理能力,從而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道題的解題方法并不止一種,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發散思維,盡可能找到所有的解題方法,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只通過兩三道數學題,教師便能將與“平行線的性質”相關的知識全部囊括其中,使得作業設計更精簡.如此一來,不僅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還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據此有針對性地進行查缺補漏,幫助學生及時消滅知識盲點,鞏固數學學習基礎.
上述拓展型作業①便對學生的思維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設計該道題目時,將平行線的判定作為解題的先決條件,學生需要先證明B1E∥DC,再根據已知條件求出∠AEB度數;拓展型作業②則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來闡述數學知識,展示個人的思維活動過程.可見,與基礎型作業相比,拓展型作業的解題思路與解題過程會復雜一些,但這類題型更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畢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提高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掌握數學學科背后的邏輯與真理.
當然,在傳統書面作業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型或開放型作業.這類作業并沒有固定的解題方法或準確答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新穎性,容易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同時有助于強化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學會運用課上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這類作業對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4 本節作業學生反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然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
故而學生的作業反饋對于教師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鑒此,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還需要制定相應的作業目標.比如,教師圍繞“基礎型作業”制定的目標為“班上80%的學生都能在10分鐘以內完成兩道基礎型作業,且正確率達到90%以上”,圍繞“拓展型作業”制定的目標為“70%的學生能夠在10分鐘以內完成上述拓展型作業,正確率超過80%”,以此衡量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
教師根據數學作業情況記錄表(表1由學生填寫)中的反饋信息,發現對于拓展性作業②,很多學生難以用數學語言進行概括或論述,這也表明學生歸納能力和知識分析能力還比較薄弱.數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是需要加強數學思想的滲透,多布置一些類似的作業題型,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逐步朝著縱深處發展.
作業建議
總而言之,對于正值青春年華的初中學生而言,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如果教師在教學結束后還要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自然容易對學習產生抵觸和厭煩心理.“雙減”政策的出臺,是國家想要扭轉畸形教育模式的重要舉措之一,在降低作業量的同時賦予學生全新的作業體驗,讓其能夠通過作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并因此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從而不斷提高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曹榮雨.談“雙減”政策下分層理念融入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考.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11):30-32.
魏振軍.“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考.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4):18-20.
張美琳.新課程理念下初一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研究.重慶:重慶三峽學院,2021.
韓錦平.“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差異化作業設計探索.數學之友,202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