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癥(EMs)術后復發的相關因素,為臨床預防EMs復發提供相關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襄陽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95例EMs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后隨訪2年期間病情是否復發分為未復發組(40例)和復發組(55例),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通過單因素分析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篩選出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結果 復發組中有痛經史、術后妊娠、最大囊腫直徑≥6 cm的患者占比及術前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均高于未復發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后妊娠是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有痛經史、最大囊腫直徑≥6 cm及術前血清CA125水平高均為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均Plt;0.05)。結論 術后妊娠是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保護性因素,有痛經史、最大囊腫直徑≥6 cm及術前血清CA125水平高均為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需要針對性地實施早期預防措施。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 ; 腹腔鏡手術 ; 復發 ;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71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9.0105.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9.034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宮體肌層以外的部位生長、浸潤,并伴隨反復出血的現象,這種病癥可能會導致疼痛、不孕及結節或包塊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EMs的癥狀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患者通常表現出逐漸加重的繼發性痛經,可同時伴隨其他癥狀,如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淋漓不盡等,疼痛主要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也可能會放射至會陰、肛門及大腿等位置[1]。EMs常發生于卵巢,即卵巢型,可見囊性腫塊,約占55%,發生機制還存在爭議,常累及盆腔臟器、壁腹膜等相關組織,育齡期女性發病率為10%~15% [2]。當前對于EMs的治療較為成熟,主要手術方式為腹腔鏡下保守治療,該術式可排除EMs發生惡性病變且不切除卵巢,但EMs病灶細胞增殖能力強、解剖位置復雜、病灶不典型,且受子宮內膜碎片黏附種植影響,術后復發率較高, EMs復發后激素治療的并發癥較多,經濟負擔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體驗[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EMs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襄陽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EMs患者95例的臨床資料,患者均于接受腹腔鏡手術后隨訪2年,根據病情是否復發分為未復發組(40例)和復發組(55例)。納入標準:⑴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 [4]中關于EMs的診斷標準;復發標準為:經超聲、MRI及病理學檢查等確診新的子宮內膜樣囊腫/結節,糖類抗原125(CA125)再次升高,盆腔陽性癥狀再次發生/加重,疼痛加重;⑵未絕經,接受腹腔鏡下保守治療,未切除子宮及附件;⑶根據修訂后的美國生育協會(r-AFS) [5]分期為Ⅲ~Ⅳ期。排除標準:⑴盆腔、生殖系統有重癥病史或手術史;⑵有生育障礙、慢性疾病、免疫疾病史;⑶合并惡性腫瘤、內分泌系統等疾病;⑷圍術期出現嚴重并發癥。本研究經襄陽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2 手術方法 EMs患者術前禁水、禁食,排空胃腸道,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臥位,標記手術部位皮膚,常規消毒后鋪設洞巾,于臍上緣10 mm處作一切口,使用腹腔鏡配套手術器械(桐廬優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浙械注準20152021062)中氣腹針穿刺腹壁,注入CO2建立氣腹,同時在麥氏點及對側點作一5 mm穿刺孔,對側點上方5 cm作一10 mm穿刺孔,放入硬性三維胸腹腔電子內窺鏡(卡爾史托斯公司,國械注準20232060360,型號:26606BCA),查看盆腔內情況,觀察病灶深淺、大小、是否與周圍粘連、輸卵管是否扭曲變形等情況,恢復病灶及周圍的解剖結構,如分離粘連帶、游離子宮/附件等,于卵巢皮質作切口,暴露并鈍性剝離囊腫病灶,取出病灶標本迅速送檢,并對病灶周圍沖洗,使用高頻內窺鏡手術器械(奧利巴斯葦音特和意北公司,國械注進20173011957,型號:A6282)止血,排出積液,隨后放置引流管,縫合傷口。術后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a)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長春賽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4922,規格:1 mL∶0.1 mg),首次注射時間為術后首次月經次日,劑量為3.75 mg/次,間隔1個月經周期1次,共注射6次。
1.3 檢測方法 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分離上層血清,使用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11第3402843號,型號:cobas e 411]檢測血清CA125、人附睪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水平。
1.4 觀察指標 ⑴單因素分析。分析兩組患者年齡、r-AFS分期、痛經史、術后妊娠、最大囊腫直徑、合并癥、人流次數情況及術前CA125、HE4、AFP水平。⑵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篩選出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篩選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單因素分析 復發組中有痛經史、術后妊娠、最大囊腫直徑≥6 cm的患者占比及術前血清CA125水平均高于未復發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為自變量,以EMs患者術后是否復發作為因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并進行賦值,見表2;結果顯示,術后妊娠是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保護性因素,有痛經史、最大囊腫直徑≥6 cm及術前血清CA125水平高均為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EMs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具有惡性腫瘤的特征,如浸潤、種植生長、破壞周圍組織、遠處轉移、極易復發等,EMs的臨床表現包括疼痛、月經不調、不孕等,根據EMs病灶位置,可將其分為淺表腹膜型、深部浸潤型及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其中卵巢型是最常見的癥型,而Ⅲ~Ⅳ期EMs的病灶分布更為廣泛,可能會擴散至盆腔各部位或盆腔器官的表面,對患者的影響更為嚴重。關于EMs的治療,Ⅲ~Ⅳ期EMs建議采取腹腔鏡下保守手術,通過保守手術切除EMs病灶,可控制盆腔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的妊娠能力[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妊娠是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保護性因素,有痛經史、最大囊腫直徑≥6 cm及術前血清CA125水平高均為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術后妊娠是EMs術后復發的保護因素,這與朱晴晴[7]等的研究具有一致性,EMs發展過程中,月經無法完全排出體外,刺激盆腔環境,但妊娠后月經停止,子宮內膜蛻膜樣改變,瘀血逐漸排出,EMs病灶退化,盆腔組織、子宮內膜肌層粘連改善,且妊娠會擴大宮頸口,減少輸卵管子宮內膜運動,從而緩解EMs[8]。
EMs是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內源性或外源性卵巢激素也會刺激術后EMs復發風險增加,痛經與EMs有較強的相關性,雌激素能促進異位內膜生長,疼痛會刺激前列腺素E2過多產生,導致子宮肌層張力過高和繼發性缺血,出現周期性出血,進而引起局部腹膜炎癥,使盆腔組織炎癥反應加重,盆腔內臟器粘連和異位病變壓迫或浸潤腹膜下盆腔間隙的神經,使其術后復發概率增加[9],對于有痛經史的EMs患者,在其術后應增加清淡、營養的飲食,多攝入鈣、鎂、維生素等,定期鍛煉,增加運動量,緩解自身壓力,減少濃茶、咖啡等飲用,并在醫師建議下開展中西醫(激素治療、針灸治療等)治療,控制疾病發生發展[10-11]。最大囊腫直徑則與本次研究選擇患者均為Ⅲ型、Ⅳ型有關,r-AFS評分參考病灶深度、粘連程度及大小等,有研究表明,囊腫直徑較大,侵襲性更強,增生活躍,盆腔炎癥因子、粘連情況等受到的影響顯著,更容易激活異位內膜細胞,病情較易復發,因此對于病灶直徑較大的EMs患者,需要在術中徹底切除,并在術中嚴格檢查,確保無微小病灶遺漏,并在術后定期檢測病灶,觀察復發情況[12];血清CA125是腫瘤常見標志物,本次研究中其也是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有相關研究指出當CA125gt;38 U/mL時,EMs復發率可能高達76.10% [13],CA125因病灶部位腹膜受損進入外周循環,EMs病灶越嚴重,浸潤或侵襲程度越深,從而提升了手術清除難度及術后復發率,因CA125為無創性檢查,因此術后可定期檢查其血清水平,對于血清水平有明顯上升的患者,可考慮復查原位病灶。
楊玲玲等[14]在研究中指出有盆腔炎癥疾病患者更易復發,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指出盆腔炎癥疾病是EMs患者術后影響因素,在炎癥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等影響下,會加強促血管生成物質的釋放,從而刺激病灶發展,進而影響雌激素分泌,影響異位內膜細胞生長[15]。但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合并癥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次研究為回顧性分析,選擇的多為Ⅲ~Ⅳ期患者,對于子宮內環境的影響差異較小相關。本次研究未考慮術后應用GnRHa及r-AFS評分對于患者的影響,其中GnRHa治療可優化卵泡的質量,提升妊娠概率,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術后6個月內應用GnRHa相關藥物,因此未將該指標納入研究。
綜上,術后妊娠是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保護性因素,有痛經史、最大囊腫直徑≥6 cm及術前血清CA125水平高均為影響EMs患者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臨床對于EMs患者的治療應當針對性實施預防性措施,減少EMs術后復發概率。
參考文獻
[1]胡來花, 陳艷, 周穎, 等. Ⅲ~Ⅳ期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復發相關因素的研究[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21, 48(3): 314-317.
[2]SAAVALAINEN L, LASSUS H, BUT A, et al. Risk of gynecologic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endometriosis[J]. Obstet Gynecol, 2018, 131(6): 1095-1102.
[3]CECCARONI M, BOUNOUS V E, CLARIZIA R, et al. Recurrent endometriosis: A battle against an unknown enemy[J]. Eur J Contracept Reprod Health Care, 2019, 24(6): 464-474.
[4]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協作組.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5, 50(3): 161-169.
[5]THE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osis: 1985[J]. Fertil Steril, 1985, 43(3): 351-352.
[6]張船華, 王家建.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腹腔鏡術后復發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9, 34(23): 5348-5351.
[7]朱睛晴, 吳明富, 馮嚴支, 等. Ⅲ/Ⅳ期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手術后復發相關因素分析[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50(1): 90-93.
[8]權麗麗, 曲麗霞.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復發的相關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 2020, 27(5): 566-568.
[9]徐小敏, 江秀秀, 林俊. 腹腔鏡保守手術聯合GnRH-a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卵巢功能及妊娠率影響研究[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21, 37(7): 786-789.
[10]宗曉燕. 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后復發的相關因素分析[J/CD].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21, 8(8): 18-21.
[11]冷金花, 史精華. 子宮內膜異位癥復發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策略[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8, 53(9): 640-643.
[12]段華, 孫馥菁.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復發處理[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6, 32(11): 1041-1045.
[13]趙赫, 張軍. 手術前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癥嚴重程度的研究進展[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8, 53(10): 721-724.
[14]楊玲玲, 陳瑞欣, 郭清烽, 等. 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24, 39(7): 1288-1291.
[15]YEIA D A, VITALE S G, XIZOTTO M P, et al.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J]. J Obstet Gynaecol Re, 2021, 47(8): 2713-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