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安琪 呂小小 孫風林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初中智慧課堂的精準互動教學模式創新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HJG22069。
摘要:在教育數字化的背景下,智慧課堂逐漸成為初中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這既是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數字化向縱深發展的必然。通過對智慧課堂環境下精準互動教學的特征進行梳理,本文探討了智慧課堂環境下精準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并總結了其有效性與可行性以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智慧課堂? 精準互動教學? 教學策略? 初中教學
一、引言
隨著數字化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移動互聯網、虛擬實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在教學中,其中,兼具智能化、精準化、個性化的智慧課堂,逐步成為推進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成為高效達成教學目標、培養具有核心素養人才的重要手段,成為推動初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精準互動教學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精準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因此,探索構建智慧課堂環境下的精準互動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二、智慧課堂環境下精準互動教學的特征
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在深度學習、人本化、混合式學習等教學理論的引導下,在智慧課堂創設的交互式學習情境中,精準互動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更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在學習任務中有目標、有興趣并獲得成功,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其成為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型人才。具體而言,它具備以下特征:
1.個性化。老師利用智慧課堂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解決個性化問題,學生利用智慧課堂完成個性化學習,滿足個性化需求。
2.交互性。智慧課堂能夠促進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利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尤其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并解決課堂上的教學問題,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3.自主性。智慧課堂環境下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利用智慧平臺,將學生的問題與學習資源相結合,促使學生提前學習和主動學習。
4.深度學習。智慧課堂環境下,老師根據學生需求,給學生提供思維導圖、微課等工具,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幫助他們培養高階思維能力,促進其深度學習。
總之,智慧課堂環境下的精準互動教學體現出初中階段利用智慧課堂平臺進行教學的具體實踐優勢,對各學科教學活動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三、智慧課堂環境下精準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
(一)精準數據分析,提升教學效果
1.科學推送數字化教育資源,實現個性化教學
智慧課堂環境下的精準互動教學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根據各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力水平以及面臨的困難,為他們提供針對性強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和指導。在我校語文課程智慧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教學,這種個性化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對教育規律的尊重。
首先,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從數字化教育資源庫中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如課文朗讀、生字詞學習等。其次,根據教學資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制定了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路徑。比如,在生字詞學習環節中,對于生字詞掌握較差的學生,教師為其設計相應的生字詞練習和鞏固任務;對于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則為其設計了更多的生字詞擴展和應用任務。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我們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路徑,提供更準確和個性化的教學支持。此外,豐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彩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了解學生實際問題和困擾,提供個性化關懷和幫助
在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下,智慧課堂環境下的精準互動教學既幫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也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感和心理狀況。通過精準地了解和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個別輔導、重新講解等方式進行補救教學,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重拾學習興趣與信心。
在我校的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運用了個性化關注的教學策略。首先,教師通過與學生交流和對學生進行觀察,以及在云平臺發布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對物理學科興趣濃厚,但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故缺乏信心;有的學生則在某個知識點上存在困惑,需要老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等。為了應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遇到的問題,教師采用了多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學生,教師為其設計了更多的基礎練習題和鞏固任務,幫助他們夯實基礎;對于某個知識點存在困惑的學生,教師則采取了一對一的輔導方式,為他們答疑解惑,并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和練習題目。
通過該案例不難看出,智慧課堂平臺助力老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實現個性化關注。同時,數字化教育資源以其便利性和靈活性為學生提供更加自主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加強教學互動,推動教學實施
智慧課堂的交互性特征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這種互動是協作式與批判式的,有利于提升智慧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小組研討和角色扮演等授課方法,促進學生的互動與合作,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技巧。
在我校的九年級數學課程中,教師采用了基于智慧課堂的精準互動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利用云平臺向學生發布預習任務,學生需在課前完成。學生的答題數據會被實時收集并分析,幫助老師提前了解學生此節課相關內容的知識盲區和薄弱點。課中,老師根據學生事先的反饋,設計了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針對性的教學環節和課中練習,學生利用設備提交答案,平臺即時統計并呈現答題情況、正確率、錯誤學生名單等,教師根據數據再進行講評,更具針對性與精準性。課后,教師根據課堂互動和答題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制分層作業。學生借助設備完成作業并進行提交,系統會自動進行作業批改和學情診斷。根據診斷結果,教師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這樣,課程開始前、進行中以及結束后的三個環節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循環。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智慧課堂可以加強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討論;可以精準地分析和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幫助教師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和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優化深度學習,培養核心素養
深度學習被視為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法。智慧課堂的出現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擴展,使得學生可以靈活地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智慧課堂還可以推動教學活動更加深入地展開、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例如翻轉課堂、微課。
在我校初中英語課程中,教師采用了智慧課堂的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深度學習。在文化素養的培養上,老師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將英語課程內容中的語篇和文化知識分享給感興趣或有困惑的學生,讓學生進一步自主探索和學習。比如,英語課程中有許多西方文化知識,包括感恩節等節日文化、餐桌禮儀等民俗文化,學生興趣濃厚,卻又了解甚少。針對這樣的情況,老師便可利用云平臺將相關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如相關視頻、音頻,圖片或文本分享給學生,供學生觀看閱讀,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更能深入理解課程內容“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一系列問題,在語言和文化之間搭建起橋梁,提升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語言能力方面,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上大都存在英語詞匯量少、句式結構知識匱乏等問題,本校老師便利用智慧課堂將語法、句式內容與結構轉變為思維導圖及結構圖等發送給學生,幫助學生構建結構化知識,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智慧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對深度學習的需求,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大數據分析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教學課堂中加入了移動互聯網和智能學習終端,形成了多功能的課堂網絡互動空間,教學數據量快速增長,與傳統教學數據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于數據的采集方式和潛在的教育應用。在智慧課堂教學中,數據被引入教學中,成了改善教學的工具。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學校引入了教育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學校借助數據平臺搜集了學生學業成績、課堂表現及作業情況等眾多方面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實施了分析和挖掘。
通過分析學生的學業成績數據,學校發現一些學生在某些科目上存在薄弱點,需要及時進行干預和幫助。因此,學校為這些學生提供了針對性的輔導和練習,幫助他們提高成績。此外,學校還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數據,發現一些學生存在拖延、抄襲作業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強作業監管、提供作業輔導、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等,以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和效果。
這些措施體現出學校充分利用了教育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教學和學習支持。同時,學校也通過這些數據了解了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教學改進和學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據。
四、智慧課堂環境下精準互動教學模式的成效與不足
從課前到課后,從校內到校外,智慧課堂環境下的精準互動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與質量;關注到了每一位學生,體現了以人為本。但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對智慧平臺的功能缺乏深入的研究與利用;學生對平板的依賴性過強;等等。這要求教師在實踐中善于思考與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加強家校合作,加大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監管力度,充分發揮智慧課堂平臺的優勢。
結語
我們構建了基于智慧課堂的精準互動教學模式,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在未來研究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優化基于智慧課堂的精準互動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也可以將研究對象擴展至其他年級和其他學科,以驗證該模式的普適性;此外,還可以探討如何將基于智慧課堂的精準互動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孫曙輝,劉邦奇.智慧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劉軍.智慧課堂:“互聯網+”時代未來學校課堂發展新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17(7):1419.
[3]李子良,莊小云,郭庭光,謝惠.核心素養導向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建構與實踐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23(7):2529.
責任編輯: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