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虹 胡勇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雙減背景下基于初中數學智慧作業的分層性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為HDJ22070。
摘要:“雙減”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進行政策上的指導。但減負不減質,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要充分利用分層作業,做到題目少而精,在甄選、創新題型上下功夫,重視作業評價與時俱進,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雙減”? 初中數學? 分層作業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的關鍵環節在于作業的甄選設計。本文將深入研究“雙減”視域下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甄選,以期為教育實踐提供可行的建議和探索路徑。
一、“雙減”政策對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影響
第一,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進行作業的選擇和分配,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分層作業的甄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來規劃作業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第二,“雙減”政策要求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與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相結合。數學分層作業設計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才能確保其能夠促進學生學習。
第三,減負政策的實施使得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度學習,這就要求分層作業的設計必須更加精確、合理。
此外,教師還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和在線學習平臺,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二、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甄選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征的課程內容”的課程理念,要求學生能“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給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提出了整體性的要求。
1.本學習領域內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內容分為四大學習領域,整體性首先體現在本學習領域內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設計“軸對稱圖形”第一課時的作業時,可以設計有關旋轉對稱圖形、四邊形和圓等平面幾何圖形知識的題目,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回顧整個圖形與幾何的相關知識,體現了整體性原則。
2.跨學習領域間聯系
整體性也體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內在聯系的學習領域之間。如例1,引導學生將幾何與代數兩大領域結合,用代數方法求解三角形中角的度數問題。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例1? 在△ABC中,點D在BC上,AB=AC=CD,AD=BD,求∠BAC和∠B的度數。
3.跨學科領域間合作
學科融合呈現作業設計的原創精神與改革理念。例2展示了數學實踐性作業與美術學科的結合,將軸對稱圖形知識應用在美術作品的設計上,這種跨學科的作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2? 用剪紙或者畫畫的方式親手制作一件軸對稱美術作品。
(二)多元化原則
1.作業內容多元化
設計分層作業可以讓作業內容多元化。分層作業一般包括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和提優性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學生積極性得到保護,學習興趣也得到激發。如軸對稱圖形第二課時的作業,可設計:基礎題6道,可融入生活元素;拓展題1道,形式為解答題,以考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應用為主;提優題1道,以折紙為主要題境。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數學能力都能得到訓練。
作業內容多元化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作業評價多元化
《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提到要“完善學習過程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的相對變化程度,從“培養學習習慣—觀察學習表現—發展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四個維度對過程進行考量。因學生個體能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用相對進步程度對學生進行評價,給予學生成長的時間,而不是直接貼上標簽,避免對學生的自我效能分析產生負面影響。下面是課時作業的評價等級表(如表1)。
對學生進行評價,要讓學生在學習準備、過程及結果各個環節得到反饋,不以正確率為唯一標準,以相對變化為評價學生的新標準,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觀察階段性變化趨勢。這樣就能解決很多學生的“瘸腿”現象,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三)創新性原則
作業中原創題的新穎性,能提高學生作業興趣,從而激發學習內驅力,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例3? 3月8日早上,小紅的媽媽收到了一條信息如下圖,意思是? i miss you
本題靈感來自早期收到的一則短信息。學生探索興趣盎然,利用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找正確的語義,幾何直觀能力及中心對稱的模型觀念得到培養。
(四)精簡性原則
設計作業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精簡。根據“雙減”精神,作業量要減少。但要達到減量增效的目標,作業就必須要精,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減負。
例4? 如圖,在已知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都在正方形網格的格點上,若點A、B、C的坐標分別是A(-2,1)、B(-3,3)、C(-1,4)。
①作出△ABC關于x軸對稱的圖形△A1B1C1,并寫出此時B1的坐標;
②若點P(a,b)是△ABC內任意一點,其關于y軸的對稱點是P1,求點P1的坐標;
③在y軸上直接畫出點Q,使QA+QB最小。
(五)反饋性原則
作業設計的最后環節是收集學生作業評價的反饋情況,一是為了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方便針對班級學生情況調整作業設計的效度,如下表2:
三、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甄選方法
(一)分層測評方法
通過準確評估學生的數學能力水平,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從而為他們提供適合的作業內容和要求。常見的分層是根據學生的日常數學成績將學生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和較差等幾個層次;或者基于學生的診斷測試結果進行層次劃分,通過測試學生對數學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還可以根據學生參與度和主動性進行分層,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參與度,提供相應難度和要求的作業。
(二)多元智能培養方法
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適合不同智能類型學生的數學分層作業,充分挖掘和開發學生的各種智能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數學學習。
1.關注學生的多元智能類型
根據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智能類型包括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等。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智能類型和特點,針對不同的智能類型進行任務設計和組織,以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揮其擅長的智能。
2.注重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針對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數學教學。比如,對于擅長邏輯數學智能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的機會;對于空間智能較好的學生,可以側重培養他們的幾何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興趣。
四、總結
可采用實驗設計或長期的教學跟蹤研究,對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甄選進行驗證,以獲取更加客觀和具體的結論。學校在教研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教師在作業設計上精心甄選題目,讓學生的腳步輕盈起來,前往立德樹人的高速通道也將越來越寬。
參考文獻:
[1]孔麗麗.高中化學作業現狀的調查與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大學出版社,2022.
[3]石沖.培養初中生良好數學作業習慣的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4]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EB/OL].http://wap.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ml.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