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燕
摘 要:閱讀對學生系統化學習語文學科及其他學科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開拓學生的思維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一二年級的學生重點培養(yǎng)其對閱讀的興趣,對三四年級的學生重點更新閱讀教學工作的方式。“整本書閱讀”教學是一種比較高效的閱讀教學手段,與家校共育結合能夠有效鞏固閱讀效果。以下內容將立足家校共育視角,結合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如何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家校共育的作用。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5-0075-04
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以及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教師應當全面提升課堂教學工作的效率,與學生家長展開有效的合作。以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為例,家校合作能夠拓寬學生“整本書閱讀”數量,延長學生“整本書閱讀”時間,連接學生“整本書閱讀”場所,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盡管現階段家校共育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但教師正在積極展開對“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研究,力求將家校共育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
(一)“整本書閱讀”蘊藏豐富情感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首先,“整本書閱讀”圍繞一個故事或多個故事展開,故事情節(jié)生動且豐富,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其次,“整本書閱讀”能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在了解前因后果的基礎上產生豐富的情感[1]。
(二)“整本書閱讀”包含大量詞匯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中包含大量的詞匯,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庫。首先,“整本書閱讀”中的精美語錄、用詞能夠啟發(fā)學生,學生可以將其應用在日常寫作中。其次,“整本書閱讀”內容能夠對典故、故事展開詳細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詞匯。
(三)“整本書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提供支撐。首先,“整本書閱讀”能夠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展開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其次,“整本書閱讀”能夠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將學生的閱讀習慣應用在課外閱讀過程中。
(一)家校共育能夠豐富學生“整本書閱讀”數量
家校共育與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融合,能夠豐富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數量。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的內容推薦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并為學生提供“整本書閱讀”素材。其次,家長可以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整本書閱讀”素材,實現對教材中內容的補充,使學生閱讀數量增加。
(二)家校共育能夠延長學生“整本書閱讀”時間
家校共育與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融合,能夠延長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時間。首先,課堂中的閱讀時間比較有限、課外的時間比較豐富,課外閱讀能夠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2]。其次,家校共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發(fā)揮興趣對學生閱讀的牽引作用,引導學生展開自發(fā)閱讀,從而有效延長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的時間。
(三)家校共育能夠連接學生“整本書閱讀”場所
家校共育與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融合,能夠連接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場所。首先,課堂和家中成為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的兩大主要場所,學生可以在家中完成課堂中未能完成的閱讀任務。其次,家長能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場所,包括現實生活、圖書館等,讓學生從“整本書閱讀”中獲得更多收獲。
(四)家校共育能夠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
家校共育與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融合,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效果。首先,學生除了有機會和教師、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之外,還可以和家長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加深學生對閱讀收獲的印象。首先,家長可以主動和教師分享學生在家中的“整本書閱讀”進度和閱讀情況,教師向家長分享“整本書閱讀”教育方法,保障“整本書閱讀”教育效果,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
(一)針對性和個性化閱讀不足
在家校共育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缺少對學生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指導。首先,教師決定了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書籍類型和內容,學生缺少選擇圖書的機會,“整本書閱讀”書籍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閱讀需求,一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未能得到尊重。其次,學生家長未能及時將學生的個人需求、閱讀能力反饋至語文教師,影響了語文教師個性化指導工作的正常展開。
(二)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在家校共育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有效性并不高[3]。首先,家長在生活中缺少對學生的引導,未能充分發(fā)揮個人對學生的榜樣影響作用,限制了學生個人閱讀習慣的形成。其次,班主任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習慣的教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閱讀效果,導致學生缺少正確、高效閱讀方法的引導。
(三)“整本書閱讀”維度不夠深入
在家校共育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維度的探究不夠深入,未能充分了解“整本書閱讀”內容的內涵。首先,教師缺少對學生的引導和對“整本書閱讀”教學主題的延伸。學生在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之后,缺少對“整本書閱讀”內容的多角度、多層面深入思考。其次,家長帶領學生開展的實踐性探究活動不多,影響了學生對“整本書閱讀”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整本書閱讀”知識的掌握。
(四)“整本書閱讀”內容應用不足
在家校共育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整本書閱讀”內容應用不足,導致“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價值意義不大。首先,教師缺少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與寫作教學工作結合的意識,“整本書閱讀”中的收獲難以被學生靈活地應用在寫作中。其次,家長缺少將“整本書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意識,很少指導學生將“整本書閱讀”中的收獲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自然也影響了“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
(五)“整本書閱讀”思路不夠清晰
在家校共育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思路不夠清晰,影響了學生“整本書閱讀”效率和“整本書閱讀”效果。首先,學生未能制訂清晰且科學的“整本書閱讀”計劃,導致閱讀過程比較迷茫。其次,學生缺少與其他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即便是課堂中能夠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但合作閱讀學習也未能延伸在現實生活中,限制了閱讀思路的打開。
(一)采用因材施教方法,提高“整本書閱讀”針對性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改善“整本書閱讀”針對性和個性化不足的問題。
首先,家長可以從日常相處和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喜好,判斷學生感興趣的閱讀類型。大多數男生對科技、宇宙類的閱讀比較感興趣,女生則通常對人物成長類的閱讀比較感興趣。在了解學生的興趣之后,家長便可以聯合教師為學生挑選“整本書閱讀”的素材,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4]。
其次,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差異開展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教育。比如,小學四年級“快樂讀書吧”中向學生介紹了神話故事,能夠引起學生無盡的想象和好奇心。針對理解能力不佳的學生,教師可以使用音頻、視頻輔助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帶領學生閱讀更多中外神話故事。針對理解能力比較出眾、自主學習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神話故事圖書,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拓展閱讀,并向學生家長復述書籍中的故事,實現家校共育,有效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針對性。
(二)指導學生閱讀方式,培養(yǎng)“整本書閱讀”的習慣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式的指導,改善學生“整本書閱讀”習慣不佳的問題。
首先,家長可以規(guī)定家庭閱讀時間。比如,家長可以設置每晚8點至8點30分為家庭閱讀時間,家庭成員需要全身心投入閱讀之中。家長可以閱讀報紙、雜志等,學生則閱讀中外名著和故事。在閱讀結束之后,家庭成員每人用3分鐘的時間分享自己從閱讀中收獲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家長能夠起到榜樣和激勵作用,學生也能夠逐漸養(yǎng)成堅持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
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展開高效的閱讀,改進學生的閱讀方法。比如,語文教師可以詳細向學生介紹精讀和略讀兩種閱讀方法。在展開“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第一遍閱讀可以使用略讀,主要目的是了解整本書的大概內容。第一遍閱讀結束之后,學生可以繼續(xù)展開多次精讀,每一次閱讀都可獲得不一樣的收獲。久而久之,精讀和略讀結合的閱讀方式將指導學生開展高效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借助讀寫結合教學,提升“整本書閱讀”應用性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可以與寫作教學工作相結合,讓學生將個人“整本書閱讀”中的收獲靈活應用,提升“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首先,家長可以要求學生堅持每日記錄和撰寫筆記。比如,學生需要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今天讀了哪本書的哪一章節(jié)、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學生需要將閱讀內容中的經典語錄、成語記錄在摘抄本中。常言道“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學生對書本中優(yōu)美語句的印象將更加深刻,而這些優(yōu)美語句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
其次,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內容進行改編或是原創(chuàng)。比如,在學生閱讀大量的中國神話故事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行編寫神話故事或是寓言故事。如此一來,閱讀教學實現與寫作教學融合,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打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考慮到部分學生能力有限,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對書本中的神話故事進行改編,并從多元化的角度評價學生的寫作和“整本書閱讀”,延伸“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范圍。
(四)提升閱讀教學維度,研究“整本書閱讀”的內涵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有必要延伸閱讀教學的維度,改善傳統“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維度不夠深入的問題。
首先,學生家長可以帶領學生展開必要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領略“整本書閱讀”的內涵。比如,為了讓學生有機會閱讀更多神話故事,家長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少兒圖書館[5]。為了讓學生領悟到愛國主題閱讀的深層內涵,家長可以帶領學生前往紅色教育基地。為了讓學生領悟到描寫自然和環(huán)境的閱讀內涵,家長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鄉(xiāng)村、走進大自然。為了讓學生領悟到傳統文化主題的閱讀內涵,家長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展開對閱讀內容的思考。比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不僅具有趣味,更是包含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不僅講述了牛郎和織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更是體現了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生活;嫦娥奔月的故事則彰顯了人們對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從“整本書閱讀”中取得更大的收獲。
(五)應用合作學習方法,梳理“整本書閱讀”的思路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有必要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改善學生閱讀思路不夠清晰的現實問題。
首先,家長可以聯合社區(qū)、社會組織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機會。比如,家長可以建議社區(qū)成立青少年兒童讀書室,同一社區(qū)的學生可以一同參與社區(qū)組織的閱讀活動,并交換彼此的閱讀心得體會、交流自己閱讀的內容。在學生交流各自閱讀心得之后,學生的思路將被打開。家長還可以積極為學生報名圖書館組織的青少年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和更多同齡人相處和展開合作閱讀,這對于學生個人的綜合健康發(fā)展很有幫助。
其次,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劃分“整本書閱讀”小組,同一小組中包含能力突出和能力較差的兩類學生。同學們可以在課堂中展開整本書合作閱讀,能力突出的學生為能力不足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建立聯系,將合作閱讀延伸在課外,同學們可以在信息技術工具的輔助作用下共享閱讀進度,也可以互相分享與“整本書閱讀”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制訂“整本書閱讀”思維導圖,從而梳理思路。
通過對以上論述內容展開分析可以得出,家校共育能夠指導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質量提升。語文教師和家長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個人需求的尊重,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對學生的閱讀方式進行指導,將閱讀與寫作有效連接起來,適當提升閱讀教學的維度,并將合作學習方式應用在學生“整本書閱讀”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將得到改良、閱讀思路將更加清晰,從“整本書閱讀”中收獲的內容更是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用,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劉婷婷)
[1]杜蘭芝.“師生共讀整本書”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三四年級閱讀課堂的開展途徑[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5):3.
[2]章海藍.主題閱讀“筑”架構家校合作“設”陣地——小學語文鏈接閱讀現狀與延伸路徑探索[J].華人時刊·校長版,2021(10):58-59.
[3]魏利.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小學師生共讀整本書之實踐與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1(7):243-244.
[4]駱海燕.閱讀策略體系化:第三學段古典名著閱讀助讀設計——以《三國演義》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3(19):26-28.
[5]蘇元楚.紅色經典名著的育人價值與教學策略——以《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研究,2022(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