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事是幼兒當前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工具,創造性思維能力則是幼兒終身學習與發展的關鍵能力,以故事豐富幼兒的學習與生活至關重要,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基于此,在故事教學中,從“豐富的故事素材”“多樣的故事活動”“豐富的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探究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園故事教學實效。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創造性思維
作者簡介:劉雪燕(1971—),女,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西街村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由此可見,故事對幼兒語言能力、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幼兒園實際活動中,故事的價值不止于此。
幼兒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故事既能培養其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也能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可在幼兒園實際活動中,充分運用故事素材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由此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用豐富的故事素材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故事對于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刺激作用。利用故事教學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應以引人入勝的故事吸引幼兒;其次應利用故事情節、插圖等,刺激幼兒的思維;最后應依托大膽、奇妙的想象,提高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應保證故事的豐富性和新穎性,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持續的培養。教師可整理民間故事和繪本故事,以此豐富故事素材。
(一)民間故事“多創造”,培養思維“有妙招”
民間故事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是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其創造性不言而喻。故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收集民間故事,帶領幼兒走進勞動人民創造的虛構世界等方式進行。
比如,在民間故事《神筆馬良》中,傳說馬良在獲得神筆后,天天替村子里的窮人畫畫,誰家沒有犁耙,他就給他畫犁耙,誰家沒有耕牛,他就給他畫耕牛,誰家沒有石磨,他就給他畫石磨。勞動人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和期待,創造了這樣的故事。馬良還用神筆幫助人們實現了哪些愿望?馬良后來又去了哪些地方?這些將激發幼兒展開無窮無盡的想象。教師可以搜集《神筆馬良》故事素材,制作相應的動畫課件,以講故事為起點,在“實現愿望”中逐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馬良畫筆下的小鳥能飛起來、小魚能游起來、火爐能熊熊燃燒、梯子能幫人翻過高墻。教師可以先通過動畫課件帶領幼兒讀懂故事情節,感受畫筆的神奇之處,再詢問幼兒“你有什么愿望?”“如果能找到馬良,你希望他用神筆幫你實現哪些愿望?”幼兒帶著美好的愿望展開想象,創造新的故事,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繪本故事“多想象”,培養思維“有奇效”
繪本也稱圖畫書,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故事書。繪本故事的創造性既體現在故事情節上,也體現在插圖內容上。在教學中廣泛運用繪本故事,教師可以先利用鮮艷、生動的插圖吸引幼兒,再使幼兒在“讀圖”過程中展開想象,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1]。在運用繪本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并注意繪本主題與活動主題的一致性。
1.依據幼兒年齡選擇繪本故事
《指南》指出,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將幼兒按照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的特點,分為小班、中班、大班。在不同年齡段末期,幼兒的觀察、聯想、理解、表達能力處于不同的水平。教師應基于此,在小班、中班、大班的故事教學中,運用不同的繪本故事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以繪本故事《借尾巴》為例:小壁虎在墻上爬著玩,突然被一條大青蛇咬住了,雖然小壁虎用力一掙逃走了,但是它的尾巴斷了。沒有尾巴的小壁虎決定去借一條尾巴。它找到了大花貓、啄木鳥、小松鼠、老黃牛、小魚兒和負鼠媽媽,都沒有借到尾巴,只能傷心地回家了。繪本生動有趣,通過“尾巴”串聯起故事。翻開繪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小動物的尾巴,其次才是對應的故事情節,符合小班幼兒“先看圖想象,再串聯故事”的特點。
教師也可以將繪本故事轉化為動畫課件,在故事教學中,首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尾巴圖片,引導幼兒聯想對應的動物;其次出示完整的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想象小壁虎向其借尾巴的具體過程;最后出示相應的說明性文字,引導幼兒將故事表達完整,猜想回到家后的小壁虎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以“看圖猜物”為起點,幼兒不斷識別動物,串聯故事,進而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2.依據主題活動選擇繪本故事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特殊形式,具體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即主題)組織教育活動。以主題為統領,整合相似的繪本故事,使幼兒在特定的時間內閱讀豐富的故事,能夠進一步提升繪本故事對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因此,在利用繪本故事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期間,教師可以適當開展主題活動。
比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設計“節日和想象”繪本故事活動,向幼兒提供《年》《餃子和湯圓》《端午節》《臘八粥》等傳統節日繪本。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繪本,展開獨立閱讀,進而在了解節日習俗的過程中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用多樣的故事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故事教學中,教師講故事,幼兒聽故事、問問題,創造性思維發展空間不足。故而在新形勢下,為了在故事教學中更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應設計更加多樣的活動形式,如解讀故事、續編故事、改編故事、表演故事等[2]。教師應給予幼兒充足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其盡情釋放創造性思維,提高相關能力。
(一)猜一猜:在解讀故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解讀故事是幼兒園最常用的故事教學形式。教師可以觀察幼兒的興趣點,通過展現故事中的插圖讓幼兒“猜一猜”,以此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故事題目本身的懸念調動幼兒的好奇心,使其在“猜一猜”中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以故事《開往春天的列車》為例:“立春了!在陽光的照耀下,雪慢慢融化,大地變得柔軟起來。從冬季中蘇醒過來的小種子努力地鉆出了濕土。小火車也醒過來,精神抖擻地準備出發,去探尋春天的秘密!”春天有哪些秘密?小火車準備出發去哪里?出發后,小火車在路上會有哪些奇遇?故事題目本身就帶有懸念,有助于幼兒對“列車怎樣開往春天”“開往春天的列車會遇到什么”產生好奇。教師可整合故事封面和題目,設置“猜一猜”活動,引導幼兒自主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說一說:在續編故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續編故事,即為故事增加新的情節。為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許多作者在設計故事情節時有意留白,使幼兒意猶未盡。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續編故事,使幼兒在富有個性的“說一說”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3]。
比如,《三只小豬蓋房子》故事結尾,小豬嘟嘟說:“那我們一起蓋間大大的磚房把媽媽接過來一起住吧!”讀完故事,許多幼兒沒有盡興,好奇“三只小豬接下來會蓋怎樣的房子”“豬媽媽過來后,三只小豬會和豬媽媽一起過怎樣的生活”。教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機,設置“說一說”活動,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續編新情節,如:三只小豬一起來到河邊,呼呼撿石頭,嚕嚕挖泥土,嘟嘟撿起一些樹枝和花籽兒。回到家里,三只小豬分工合作,呼呼搭墻壁,嚕嚕建臺階,嘟嘟不知道在屋后鼓搗什么。過了一段時間,原本的小磚房變成了大磚房,三只小豬給媽媽建了寬敞明亮的二樓,嘟嘟種下的小樹長大了,花籽兒也長大開花了,它們一起等待媽媽的到來。
幼兒假設自己為媽媽蓋一座大房子,將自己的愿望融入故事情節,在續編故事時,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改一改:在改編故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改編故事,即重新編寫某一部分情節。在故事教學中,部分幼兒對作者設計的部分情節感到不夠滿意,由此提出改編需求。教師可基于此,設置“改一改”活動,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比如,對于故事《龜兔賽跑》,有的幼兒認為,在兔子打盹的時候,烏龜也會感到疲憊,也會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還有的幼兒認為,在這次比賽之后,兔子會感到不服氣,和烏龜再進行一次比賽。教師可以先帶領幼兒閱讀原故事,再了解幼兒的改編靈感,設置“改一改”趣味活動。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發散思維,重新設計《龜兔賽跑》的部分情節。最后,隨著新故事的形成,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四)演一演:在表演故事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指南》指出,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由此可見,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表演故事也是關鍵的一環[4]。教師可以在幼兒理解故事后組織表演活動,使幼兒在創意演繹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以故事《小熊買糖果》為例:小熊家里來了客人,媽媽讓小熊去商店買蘋果、鴨梨、牛奶糖。記性不好的小熊就這樣出門了,一邊念叨著媽媽交代的事情一邊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后全忘了,把氣球、寶劍、沖鋒槍買回了家。第二次出門,小熊接著念叨媽媽交代的事情,一頭撞在了大樹上,把木盆、瓦罐、大水缸買回了家。媽媽哭笑不得,又給了小熊一些錢。第三次出門,小熊總算把媽媽交代的東西買好了,可是一陣風吹來,小熊的帽子被吹掉了,撿回帽子的小熊又忘了裝滿東西的竹籃是誰的。
小熊家里來的客人是誰?媽媽是怎樣交代小熊去買東西的?小熊是怎樣摔跤的?小熊又是怎樣和老板買東西的?媽媽看了小熊買的東西是怎樣的反應?每個問題都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角色,合作表演《小熊買糖果》。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動作、臺詞,幼兒充分經歷自主創造和表演故事的過程,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師要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搭建故事小屋,為幼兒提供固定的活動空間;整合區域活動與故事教學,設計家園合作的故事活動。在此基礎上,幼兒既能在固定的空間探索故事,持續地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能隨著區域活動、家園合作的創新,潛移默化地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搭建故事小屋,讓故事“落地生根”
故事小屋的搭建可以為幼兒提供故事素材,也可以珍藏幼兒的故事。教師應高效利用幼兒園空間,為幼兒搭建故事小屋,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優良的環境[5]。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搭建“小小故事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繪本資源。幼兒可憑借“通行證”進入“小小故事屋”,借閱各種繪本,進入神奇的想象世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又如,教師可以在園所搭建“大大故事屋”,并將幼兒自主創編的故事改造成特色繪本,將其珍藏于“大大故事屋”中。幼兒可進入“大大故事屋”分享各自的創意、想法,并在其他伙伴的啟發和激勵下,進一步展開想象,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整合區域活動,讓故事“遍地開花”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對幼兒進行自主游戲起關鍵的支持作用。在自主游戲期間,幼兒不斷提出新創意,這對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豐富故事教學方法,適當整合故事教學與區域活動,以此優化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比如,教師可以將故事教學與美工區活動進行整合,在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基礎上,運用剪紙、折紙、皮影戲等方式,創意完成區域活動任務,增加故事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
結語
閱讀故事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生活,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本質要求,也是幼兒終身學習與發展的現實需要。教師應靈活運用豐富的故事素材、多樣的故事活動和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張艷梅.基于繪本情境劇的幼兒創造性思維培育研究[J].早期教育,2023(48):15-17.
龔禛彥.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98-100.
趙曼.民間故事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兒童與健康,2022(6):42-43.
張莉琴,周莉瑩.故事創編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研究[J].安順學院學報,2021,23(4):76-80.
權寶琴.探究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J].智力,2021(1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