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分析了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教學價值,探討了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術課堂的策略,包括介紹與賞析、傳統技藝學習與傳承、美術課堂實踐等。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民間藝術;本土文化;壯族文化
作者簡介:林兆品(1979—),男,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區第三初級中學。
初中美術課堂不僅是學生審美意識形成的搖籃,還是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民間藝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能為美術課堂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將民間藝術融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深化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情感。而本土文化承載著獨特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是構成多樣化世界文化的重要元素。在美術課堂中,通過了解不同的本土文化,學生能夠養成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態,從而在心中形成文化共生的思想。本文主要分析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教學價值,并探討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入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及其對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的認同感,促進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教學價值
民間藝術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并廣泛流傳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藝術形式。本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區或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傳統和習俗等。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聯系緊密。通過學習和欣賞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應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傳統,提升文化自信,進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對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1]。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具有豐富的藝術形式和創作技巧,這些元素可以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可以提升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將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術課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與藝術風格,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這種跨文化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一些民間藝術形式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將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術課堂,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這些藝術形式,從而促進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民間藝術的深入學習和實踐能夠加深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而本土文化的傳承則能為民間藝術的創新提供支持。
通過學習和欣賞民間藝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民間藝術作品通常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民俗文化和審美元素,它們是學生了解本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深入學習和實踐民間藝術,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還能提升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本土文化的多樣性為民間藝術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可以從本土文化中汲取養分,創作出更有地方特色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例如,在繪畫、雕塑等美術創作中,學生可以將當地的自然風光、歷史建筑、民俗活動等元素融入作品中[2],使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這種將本土文化與民間藝術相結合的創作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藝術表現的手段,還能夠促進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教學能夠推動美術課堂的多元化發展。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和課程內容,如民間藝術工作坊、本土文化調查、創作展覽等。這些活動與內容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二、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術課堂的策略
(一)介紹與賞析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民間藝術,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間藝術形式,包括民間繪畫、剪紙、刺繡、雕塑等。教師可通過展示經典作品和進行現場演示,讓學生直觀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培養他們的審美素養。本土文化是民間藝術發展的基礎,因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也要對本地區的特色文化進行深入的講解[3],通過講述歷史傳說、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文化探索,讓學生進行實地調查或采訪民間藝人,以加深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展示各種壯錦的圖案和成品,讓學生了解其獨特的色彩、圖案和制造工藝,并體驗壯錦的制作過程,以此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壯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教師可以展示壯族刺繡作品,讓學生了解壯族刺繡的基本針法和圖案設計,并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刺繡練習,以感受壯族刺繡的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介紹廣西三月三歌節等傳統節日的起源、慶祝方式和意義等。
(二)傳統技藝學習與傳承
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技藝。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應注重傳統技藝的學習與傳承。教師可通過邀請民間藝人授課、組織技藝傳承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傳統技藝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一些民間藝人掌握著獨特的傳統技藝,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可邀請他們到課堂上講課,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4]。民間藝人可以通過現場演示、互動教學等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民間藝人還可以分享他們的從業經歷、心得體會等,以此讓學生了解傳統技藝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意義。
在廣西,邀請民間藝人進課堂的實踐已經得到了積極的推廣和實施,比如廣西北海市的“文藝進校園”項目,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將民間文藝和傳統技藝引入北海市的中小學美術課堂。在這個項目中,民間藝人會被邀請到初中美術課堂中,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傳統技藝課程教學,如刺繡香包的制作技巧、傳統版畫創作、剪紙藝術等。該項目的開展,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能使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和掌握傳統技藝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能提升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樣的教學不僅體現了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價值,也為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美術課堂實踐
美術課堂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創造力以及藝術技能等多重任務。要想有效完成這些任務,僅靠理論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藝術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民間藝術與本土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首先,臨摹民間藝術作品是一種有效的實踐方式。通過臨摹民間藝術作品,學生可以近距離感受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深入學習傳統技藝和藝術表現手法。同時,臨摹實踐也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5]。在學生臨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其分析作品的構圖、色彩、線條等要素,以此培養他們的藝術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廣西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這些藝術不僅是當地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傳承這些民間藝術,初中美術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臨摹民間藝術作品的教學活動。例如,瑤族刺繡紋樣精美,寓意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帶領學生欣賞瑤族刺繡的紋樣,教授學生刺繡的基本技巧,并讓學生仿照已有作品進行實踐,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瑤族刺繡的細膩和精致。又如,壯族銅鼓是壯族文化的瑰寶,其獨特的紋飾和精湛的工藝展現了壯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帶領學生欣賞銅鼓的紋飾,并指導學生臨摹。學生通過觀察紋飾的線條和構圖,能深入了解壯族銅鼓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
其次,創作具有本土文化元素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本土文化元素是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藝術創作的紐帶,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使學生的作品更具個性和特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身邊的文化資源,如地方特色建筑、民俗文化、傳統節日等,將這些元素融入繪畫創作中。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還能夠在創作中提升自己的創造力和表現力。例如,壯錦是壯族傳統的精美手工藝品,以豐富的圖案和鮮艷的色彩著稱。在美術課堂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壯錦的圖案設計,并嘗試用畫筆在紙上畫出具有壯錦特色的圖案。這樣的創作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壯錦的藝術魅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圖案設計能力和色彩運用技巧。再如,廣西民間剪紙線條簡潔明快,寓意豐富。在美術課上,教師可教授學生相應的剪紙技巧,并讓他們嘗試用紅紙剪出具有廣西民間特色的剪紙作品。這樣的創作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剪紙技巧,還能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廣西民間剪紙的文化內涵。
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興趣,設計更多創意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寫生,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或開展主題性藝術創作活動,如環保主題創作活動、節日主題創作活動等[6],讓學生在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比如,廣西三月三歌節是一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元素。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這個節日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的藝術創作活動,讓學生了解壯族文化,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這個節日為主題創作作品,通過描繪節日的場景、人物形象、服飾等元素,展現節日的喜慶和歡樂。通過這樣的藝術創作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壯族文化,更好地傳承壯族文化,還能夠有效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結語
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的融入為傳統的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將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還能在無形中增強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學生不再是美術知識和技巧的被動學習者,而是能領略本土文化魅力、傳承本土文化的主動創造者,能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未來,期待初中美術課堂在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傳承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希望能看到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教育模式出現。
[參考文獻]
王思莉.多元文化視域下泉州提線木偶在初中美術課程的開發應用[D].廈門:集美大學,2023.
白潔.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10):216-218.
劉凱.依托本土資源開展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以《絢麗的少數民族美術文化寶藏》教學設計為例[J].廣西教育,2020(41):88-89.
董帥.初中美術課堂引入民間藝術的實踐研究: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例[D].伊寧:伊犁師范大學,2023.
趙娟娟.本土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3(24):106-108.
黃子嘉.民間繪畫中十二生肖元素在初中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D].固原:寧夏師范學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