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學 李梅英 賈東哲
摘要: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對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具有支撐作用,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仍存在大型儀器設備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共享程度低和使用率不高的現象。通過開展績效審計,評估當前大型儀器設備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對策。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升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水平,為高校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高等學校;大型儀器設備;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
一、引言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保障,是反映學校實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對促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對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2018 年,《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明確指出,內部審計的職責包括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經濟管理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2020年,教育部發布《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教育部令第47號)要求[1],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本單位的要求,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的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這為開展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績效審計指明了方向,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順勢而為,積極開展績效審計。
依據國家科技部和各省、市科技廳對高校的考核情況,參考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開放共享平臺數據,以審計視角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在采購、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提升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高校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也為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提供參考。
二、審計調查情況
(一)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定義
《高等學校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和《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中規定,大型儀器設備一般指:單價在人民幣40萬元(含)以上的儀器設備;單臺(件)價格不足40萬元,但屬于成套購置或需配套使用,整套在人民幣40萬元(含)以上的儀器設備;屬于國外引進、教育部明確規定為貴重、稀缺的儀器設備;政府預算資金投入建設和購置的用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活動的各類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的科學儀器設備。
(二)評價指標
根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的《第 2202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績效審計》的規定,將資源投入、設備運行、產出結果等指標具體化。對設備利用率、教學科研工作量、共享服務工作量和收入、科研成果和獎項、制度及執行、運行成本和人員配備等6方面指標進行分析[2]。
(三)審計結果
參考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開放共享平臺數據進行績效審計,審計結果表明,各高校不僅存在開放共享意識淡薄、相關制度不健全、未建立或有效使用在線服務平臺的問題,還存在科研儀器重復購置、低效使用、閑置浪費等現象[3]。
三、原因分析
(一)新增設備論證有待加強
部分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購置前的可行性論證不夠充分,存在因單一科研項目需要而購置儀器的現象,部分設備在項目完成后閑置,造成巨大浪費。
(二)采購環節有待改進
高校在設備采購時,相關技術指標設置不科學,無法形成有效競爭,導致采購的設備雖能滿足技術要求,但存在精確度不高、偏差大、兼容性不好等問題。指標設置不當,還易導致質疑和投訴,影響采購進度、資金使用效率和儀器的正常使用。
(三)設備維修機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資金多為專項經費,設備的維修費主要來自設備使用收入,來源單一。個別高校尚無收費制度,維修經費有限,且部分設備原值較高、維修價格昂貴,致使設備損壞后維修不及時,影響正常使用。
(四)設備共享不充分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程度不高,通常按照“學校—學院—課題組”的模式進行設備共享,實行封閉式管理,專管專用,使用范圍受限。同時設備共享宣傳不足,宣傳渠道少,部分師生對本校及其他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相關信息了解不全面。
(五)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部分高校采用兼職老師或者高年級學生對設備進行操作管理;由于技能不夠熟練,缺乏經驗,無法得出理想的實驗數據,使得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成效不佳。部分高校使用大型儀器設備的學生流動性強,且培訓時長較短,影響設備的有效使用。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管理機制和內控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儀器設備管理的機制和內控制度,加強設備購置、使用和維護環節的管理,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持續完善,力求實現大型儀器設備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
(二)加強設備的論證和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
1.充分論證和評估。根據學校近期的發展目標和長遠規劃,對采購設備的必要性、設備預期利用率、操作人員技能及安裝條件進行可行性論證。既要考慮大型儀器設備的先進性,又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實用性與性價比,盡可能選擇投資少、用途廣、效益高、實用性強的設備,以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
2.健全預算和支出管理制度。結合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將大型儀器設備的采購項目進行充分論證后納入年度預算。
3.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促使國有資產的有效流動和優化組合,建立設備共享與合作機制,樹立資源共享、協作共用的意識。
(三)加強采購指導,提高采購質量
首先,應建立采購和審批管理機制,同時健全驗收制度。其次,合理編制采購文件。采購需求應當合規、完整、明確;科學設定評審標準;簽訂合規且完整的采購合同。再次,相關部門應加強采購培訓。聘請采購專家指導采購人員制定合理的供應商準入資質、采購技術指標和商務指標等,讓采購形成有效競爭,以采購到性價比更高的設備。最后,加強對招標代理公司的管理力度。根據國家對代理公司監管的政策,維護學校的合法權益,增強采購的科學性。
(四)保障維修經費,建立良性運維機制
建議高校建立大型儀器設備維修養護制度,多渠道籌集維修經費,保證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使用效率。
1.合理設置預算??蒲辛㈨棔r,將設備使用費納入科研項目預算中。按照財政部2022年發布的《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具體指引——高等學校》(財會〔2022〕26號)要求進行績效管理、成本核算,健全收費制度。
2.學校、學院共同分擔維修經費。學校和學院應共同設置配套專項經費和使用經費,以保證大型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
(五)多舉措促進開放共享,提高設備使用率
1.樹立正確的開放共享觀念。堅持“依托學科,相對集中,統一管理,開放共享”的原則,根據大型儀器設備的類型和功能,對實驗室進行調整、合并,構建相對集中、統一管理的共享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各類儀器設備的優勢。此外,大型儀器設備集中管理可大幅降低運行與維護的費用,從而節約成本。
2.建立靈活有效的共享模式。各高校應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設備共享模式,以提升設備的使用率,增加設備使用收入。
3.建立良性合作伙伴關系。與相關的科研機構、企業、學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設備共享,減少使用需求較低的設備的采購,從而節約物資采購成本。
(六)建立技術人才隊伍,提高設備效能
將高素質、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引入實驗技術隊伍, 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根據大型儀器分布情況合理配備實驗人員,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培訓,提高其管理、使用儀器的綜合能力。
(七)建立健全動態績效考核及問責機制
建立“多勞多酬,優勞優酬”的薪酬分配機制,將個人獎勵與職責履行、任務承擔、成果貢獻緊密掛鉤。健全問責機制,對操作不當和管理不善導致的儀器設備故障、損壞等問題,追究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責任。
五、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和使用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研究從內部審計視角,對高校設備的采購、經費、共享、人才隊伍、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效能,為高校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28180.htm. 2020-03-20.
[2]柴莉,王建瓊.高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21(4):58-62.
[3]科技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發布2022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EB/OL]. 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2/202209/t20220927_182645.html. 2022-09-23.
責任編輯:田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