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文 張開華


關鍵詞:水平五;足球傳接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6-0072-0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根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視體育學科素養目標統領教學內容,基于“學會、勤練、常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在真實比賽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保障學生至少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
二、教材分析
本次課是足球模塊3第5次課,教學內容是提高足球傳接球能力,傳接球是足球比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傳接球的質量會影響比賽的最終結果,也是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術。基于足球模塊1-2教學內容學習,本次課將之前學習的多種單個傳接球技術進行組合練習,并置于復雜的情境與比賽中。學生需要掌握傳球時的準確性和力量,逐步提升傳球的時機和隱蔽性;掌握接球的方法和接球緩沖方式,逐步提升接球后的位置和接球后技術銜接。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上學期足球模塊3選修學生,男生40人。學生身體素質整體一般,大部分男生運動能力較好,表現在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質良好,協調、靈敏、柔韌等素質一般。學生從零基礎進行學習足球,通過足球模塊1-2的學習,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各種運控球、傳接球技術,練習了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掌握一些足球知識以及簡化規則的足球比賽。由于學生運動能力、學習能力不一樣,學生之間的足球水平有明顯差距。高中學生認知水平接近成人,抽象思維不斷增強,擁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意志行動的獨立性增強,能夠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和意圖獨立行動。注意的廣度和分配能力達到成人水平,能根據學習的目的要求及時而迅速地轉移注意力。
四、教學設計思路
1.微課導學,融合信息:課前將足球微課轉發給授課班級,學生進行自學,了解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課堂練習流程與組織形式,課中學生使用平板觀看練習方式視頻進行自主練習及拍攝糾錯。
2.關注差異,分層教學:模塊學生是四個班級選修足球項目,學生運動能力差距較大,一部分學生沒有足球基礎,學生分成基礎組與提高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練習內容及評價。
3.創設情境,結構設計:通過創設由簡單到復雜的比賽情境,提高學生足球水平以及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進行結構化教學,將之前學習的技術進行有效的組合,置于真實比賽情境下進行學習與運用。
4.學練賽評,負荷達標:堅持“學、練、賽、評”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學法指導引導從學會到會學,通過反復練習法讓學生的技術從分化、泛化到自動化,精心組織隊形調動,做到精講多練。通過練習中的展示、比賽,保障常賽。把握練習的次數與組數、練習與間歇時間,實現課堂練習密度50%以上,運動強度達到140~160次/分鐘。
5.任務驅動,激發興趣:使用任務驅動法,通過通關進行積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積分比賽中逐步提高技能,幫助學生擺脫枯燥的技術練習。
五、實踐課教案
水平五足球傳接球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 水平五(高二年級) 模塊名稱 足球模塊3 班級人數 ? ? ? ? ? 40人
教學內容 提高足球傳接球能力 課的位置 5/18 授課地點 ? ? ?阜陽市第三中學
學習目標 1.運動能力:45%以上學生在10米以上距離無對抗下成功完成20次以上,以及在對抗下成功完成15次以上傳接球練習;45%以上學生在15米以上距離無對抗下成功完成25次以上,以及在對抗下成功完成20次以上傳接球練習。
2.健康行為:90%以上學生注意學練的安全,適應足球比賽帶來的壓力,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體育品德:90%以上學生表現出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精神,遵守足球比賽規則,擁有良好的團隊意識。
教學重點 1.傳球準確性和力量。
2.接球的方式和接球后位置。 教學
難點 1.接、傳兩個動作的銜接流暢。
2.接、傳在比賽中合理運用。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形式與要求 運動負荷
時間 次數 強度
準
備
部
分 一、課堂常規
1.集合整隊,師生問好。
2.宣布課的內容及要求。
3.安排見習生。
二、熱身活動
1.區域自由運控球
(1)帶球跑、變向、轉身。
(2)兩人一組爭搶控球。
2.動態拉伸
(1)頭部運動。
(2)擴胸運動。
(3)小步跑+小腿后側。
(4)小步跑+大腿內側。
(5)小步跑+大腿正面。
(6)提膝外展+內收。 1.教師集合整隊,教師向學生問好。
2.教師安排課的內容及課堂要求。
3.教師安排見習生。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區域內自由運控球,并根據教師口令變換練習。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動態拉伸隊形變動,并領做動態拉伸。 1.學生配合集合,向老師問好。
2.聽教師安排課的內容及要求。
3.見習生觀摩學習。
1.學生聽教師安排練習內容,根據口令進行認真練習。
2.學生配合教師進行動態拉伸隊形調動,并認真跟做動態拉伸。 1.組織形式:
2.要求:快、靜、齊。
1.組織形式:
2.要求:認真熱身,防止拉傷。
1′
2′
3′
1
2
6
小
中
小
基
本
部
分
一、提高傳接球能力的限時闖關積分比賽。
總分100分:第一、二關30分,任務1、2各15分;第三關40分,任務1、2各20分。
1.第一關:“四邊形”傳接球練習,小組連續3組不失誤,即為完成任務。
基礎組:
任務1:右腳距離10米。
任務2:左腳距離10米。
提高組:
任務1:右腳距離15米。
任務2:左腳距離15米。
2.第二關:“菱形”傳接球練習,小組連續2組不失誤,即為完成任務。
基礎組:
任務1:距離15米回做分球。任務2:距離15米回做前插二打一。
提高組:
任務1:距離20米回做分球。任務2:距離20米回做前插二打一。 1.教師向學生布置提高傳接球能力大闖關的流程及要求。
2.教師安排基礎組、提高組學生10人一組進行練習。
3.教師幫助學生擺設場地器材,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練。
4.教師巡視各小組練習情況,給通關困難的小組進行指導,給技術錯誤的學生講解、示范技術。
1.學生聽教師布置任務,根據要求自主、合作逐級挑戰。
2.學生配合教師進行分組,相互配合完成挑戰。
3.組長帶領組員觀看視頻、圖示與要求,擺設練習場地。
4.學生按照通關要求進行練習,相互合作,接受教師糾錯指導。
1.組織形式:
2.要求:快、靜、齊。
1.組織形式:
2.要求:積極探討,關注要點,認真練習,齊心協力。
1.組織形式:
1′
6′
7′
1
10
15
小
中
中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形式與要求 運動負荷
時間 次數 強度
基
本
部
分
3.第三關:中路墻式配合分邊,下底傳中射門。
基礎組:
任務1:完成射門10次。
任務2:完成射門15次,其中頭球射門至少5次。
提高組:
任務1:完成射門10次。
任務2:完成射門15次,其中頭球射門至少8次。
二、小場地比賽
四組學生,基礎組兩組一個場地進行8v8比賽,提高組兩組一個場地進行8v8比賽,每個場地一組裁判員,輪流執裁。 5.教師指導各組組長進行練習積分。
6.闖關積分結束,統計各組總分,基于優勝組口頭及物資獎勵,并進行技術總結。
1.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隊形調動與分組比賽。
2.教師巡回指導學生比賽,并提出技戰術指導。 5.組長通關后根據積分要求進行積分。
6.組長統計總分,學生聽教師的技術總結。
1.學生配合隊形調動,認真比賽。
2.在比賽中積極配合,提高技術運用能力,接受教師場下指導。 2.要求:積極探討,關注要點,認真練習,齊心協力。
1.組織形式:
要求:積極探討,關注要點,認真練習,齊心協力。
1.組織形式:
2.要求:認真比賽,遵守規則。
10′
10′
20
5
大
大
結
束
部
分
一、放松活動
(1)拉伸頸部
(2)拉伸手臂
(3)拉伸小腿后側
(4)拉伸大腿內側
(5)拉伸大腿正面
(6)拍打手臂、大腿
二、師生總結,布置作業。
三、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隊形調動跟著音樂領做。
2.教師組織學生評價,布置課后作業。
3.向學生再見,組織學生回收器材。 1.學生配合完成隊形調動,學生按照要求跟做。
2.學生舉手進行評價,在智學網上查看作業。
3.向教師再見,值日生回收器材。 1.組織形式:
2.要求:認真放松,緩解疲勞,積極評價。 3′
2′
6
1
小
小
場地器材 足球場1塊、足球40個、音響1套、平板4個、掛圖4個、標志桶16個、7制人足球門4個、對抗服40件。
安全措施 檢查場地器材,熱身活動充分;保持練習間距,加強安全教育;遵守比賽規則,避免危險動作。
預計運動
負荷 練習密度:52%? ? ? ? ? ? ? ?平均心率:145~150次/分鐘
課后小結 1.需要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及時關注學生學練情況,提高自己的課堂把控能力。
2.減少練習項目之間銜接時間,增加個人練習的次數與學生比賽時間,保證運動強度。
3.提高自己課堂評價與總結能力,及時抓住課堂德育教育時機。
課后作業 課時作業A套餐 (難度高)? ? ? 課時作業B套餐(難度中) 課時作業C套餐(難度低)
1.查閱越位規則,與同伴交流。
2.慢跑1500米。
3.無球模仿多種傳接球5次×4組(有條件進行對墻有球練習)。 1.查閱越位規則,與同伴交流。
2.慢跑1000米。
3.無球模仿多種傳接球5次×3組(有條件進行有球對墻練習)。 1.查閱越位規則,與同伴交流。
2.慢跑800米。
3.無球模仿多種傳接球5次×2組(有條件進行有球對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