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暢云 汪清平
摘 要:貫徹建構主義思想的問題式教學有利于落實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課堂教學質效。本文以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的治理為案例,以建構主義思想為引導,從“創設問題情境,搭建問題支架—問題鏈設計,探究問題鏈—總結評價,形成意義構建”等環節開展問題式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教師的引導,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及教師鼓勵性評價等方式激勵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最終實現對知識的意義構建,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實現地理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問題式教學;問題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4)08-0007-05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學側重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落實,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與新課改的理念相吻合,探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問題式教學,而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問題支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式正是建構主義理論引導下的教學理念。
一、基于建構主義的問題式教學設計思路
1.建構主義與問題式教學的內涵
建構主義是當代地理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石,不僅影響地理教學的理論推進,還影響地理教學的實踐發展[1]。建構主義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認為知識學習是學生基于一定社會文化背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根據自己已有經驗在一定情境下主動生成并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2-4]。踐行建構主義理論,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知識經驗,為學生提供“支架”輔助,給學生創設理想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合作學習與溝通交流過程中探索并生成新知識,主動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5]。
問題式教學以問題為線索,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包括創設情境、提出與分析地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及展示評價四個教學程序[6]。“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是問題式教學的中心,要求教師選擇恰當的主題情境并整合學習內容,創設有梯度的問題鏈,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運用地理思維方式,建立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結構,形成和發展地理核心素養,進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7-8]。
2.建構主義視域下的問題式教學設計思路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教學為學生提供的“支架”類型主要有范例、問題、建議、工具、圖表等,其中問題支架是在開展學生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建好問題鏈,并發揮其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順利展開,最終完成學習,這種教學稱為“問題支架”教學[9]。
基于建構主義的問題式教學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能力,并依據課標制定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供學習的“問題支架”;通過設計有關聯的問題鏈,運用相關子問題,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種形式探究子問題,思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形成意義建構過程;最終,學生重組原有認知,生成新的認知結構從而實現意義建構。從問題情境創設—設計和探究問題鏈生成問題—總結評價解決問題等教學環節,構建“以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建構地理知識為教學活動的基礎;以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為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以學生實現地理知識建構、地理思維形成為教學活動的終極目標” 的問題式教學課堂。
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問題式教學設計實踐——以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的治理為案例
1.教學設計基礎分析
(1)課程標準要求
課標對“生態脆弱區的治理”的要求是:以某生態脆弱區為例,說明該類地區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以及綜合治理措施[6]。生態脆弱區是指生態系統不穩定性、敏感,且有退化趨勢的區域;“環境與發展問題、綜合治理措施”為最終要在課堂上落實的中心教學任務:包括環境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并解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產生的原因;針對區域的環境問題、社會經濟問題及其原因等,提出區域綜合治理措施,并解釋其理由;最終形成該類區域發展問題的綜合知識體系。基于此,本文選擇“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的治理”主題作為案例進行探討。
(2)教學內容分析
本主題教學內容是基于綜合遷移運用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選擇性必修1和選擇性必修2中的相關基礎知識,具體包括自然要素、環境整體性、產業區位因素、環境問題、環境承載力、可持續發展途徑、區域關聯等知識,發現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的環境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歸納“分析生態脆弱區生態問題成因”和“分析生態脆弱區貧困原因”的一般思路,建構新的知識結構;立足區域整體、綜合分析,提出多維度、互關聯的綜合治理措施,綜合解決區域環境和發展問題,并且歸納“說明生態脆弱區的生態和社會經濟問題綜合治理措施”,最終建構出本主題的高階綜合知識體系。
(3)學情分析
在高三之前的學習階段,學生分別學過自然環境要素、自然環境整體性、環境問題類型、產業區位因素、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內涵、區域關聯等知識,學習基礎良好,但基于學業水平2的要求,學生很少體驗到更高階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的考查,多停留在知識記憶和文字理解層面,學生對一兩年前學過的相關基礎知識難免會生疏甚至遺忘;在遷移調用知識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方面缺少訓練,對地理學習方法的總結和領悟不夠。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與歸納解答問題的邏輯思路時,可能出現“思維跳躍不連貫”“邏輯不正確”“停留在具體個體區域陳述,而未上升到一般區域層次進行抽象概括”“綜合概括不到位”等現象。因此,一方面通過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生生互動,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把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簡單問題解決,同時,適時啟發,準確遷移調用相關知識解答問題。
2.學習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1)學習目標
觀察地理景觀圖片與綜合區域特征,確定西南喀斯特地區的核心生態問題,說明該核心生態問題對當地和相關區域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負面影響。
查閱相關圖文資料,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法,簡析西南喀斯特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分析其核心生態問題的成因,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區貧困的原因。
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從地方綜合和區域關聯的角度,說明西南喀斯特地區生態、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綜合治理措施;從人地協調的角度,把握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與人地協調觀之間關系,解釋西南喀斯特地區生態與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綜合治理措施。
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為中心任務,強化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觀念,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擁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形成關注地方、國家和全球地理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意識,從地理教育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區的環境和發展問題及其綜合治理措施的學習體驗,歸納解決同類型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難點:綜合歸納說明生態脆弱區環境和發展問題及其綜合治理措施的整體思路,建構知識結構體系。
3.教學活動設計
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習目標要求,教學過程設計如表1所示。
4.教學評價
依據本課例問題探究性特點,制定學生課堂表現評價量規(表2)進行教學評價。
三、結論與反思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探索問題式教學是提升教學效果、落實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有益嘗試。在創設問題情境、搭建“問題支架”的基礎上,科學地設計師生活動,營造積極的意義建構環節十分重要。
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重視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并適時給予鼓勵性評價,激發建構積極性。本文中的教學以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為主,通過制定課堂表現性評價量規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適時評價,小組間互相學習、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有利于課堂互動生成,提高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關注和指導少數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低或遇到障礙的小組。
重視教師的引領作用,依據學情,提供學法指導,適時指導小組實踐,排除學生意義構建障礙點,推動學生意義建構的完成。本文的教學內容需調用過去所學知識“自然環境要素、自然環境整體性、環境問題類型、產業區位因素、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內涵、區域關聯等知識”,這些知識大部分學生還達不到熟練調用的水平,尤其是綜合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學生歸納思路和建構知識結構的體驗少、缺乏方法等;針對以上學情,教師在教學時進行專門的學法指導,教學生歸納思路和建構知識結構的方法;并適時下組指導學生進行具體實踐和方法點撥,幫助學生盡快克服歸納思路的障礙點。
參考文獻:
[1] 范泰洋.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論的地理教學設計診斷[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0):15-18.
[2] 高 培,董滿超,栗潔玲.建構主義理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地理教育,2015(51):21-22.
[3] 孫香偉.基于建構主義的地理教學方法芻議[J]. 地理教育,2010(11):50-51.
[4] 楊潔美,李金霞.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研究——以“產業轉移”為例[J]. 地理教學,2021(20):56-59.
[5] 莫彥涵,廖偉業,黃麗元,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地理學習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4):73-74.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 周文杰,陳 瓊,劉峰貴.基于情景問題式教學法的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設計與實施——以“青藏線”研學為例[J]. 地理教育,2023(2):10-13.
[8] 謝惠清.指向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問題式教學實踐研究——以“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20):32-34.
[9] 高艷.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12(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