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職學生;法律意識;思想政治課;策略
中職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步定型的重要階段,他們正在向成人時期—這一新的人生階段邁進。在這一階段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法治觀念具有重要意義。思想政治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能夠主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普及憲法知識,對思政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對法治案例進行剖析,讓學生們拓展法治知識,養成法治觀念,這樣才能使他們在成長道路上不斷前進, 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一)中職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定位不清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往往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教師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和內容安排上,對于法律知識和法律素養關注不足,在目標定位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這會限制和影響思想政治課在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方面作用的發揮。
(二)中職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不足
從學情來看,中職學生本身在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方面較為薄弱,對法律知識、法治觀念認識不清。在思想政治課程上,教師如果不注重引導,會導致學生對于法律基礎知識重視不足,學習效果不佳。
(三)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形式單一
從當前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來看,教師采用的多為灌輸式教學,教學形式單一陳舊,難以引起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更難以啟發學生結合法律知識進行思考分析、判斷、應用,這也會影響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效果。
(一)豐富思想政治課中的法律元素
1. 加強平等意識的教育
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中的法律元素,強化對學生的法治教育。例如,結合法律意識中的平等觀念,引導學生認識到平等的重要性。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上的平等意味著在法律規定下同一條件同一情境中,人們應享有同等的權利。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樹立平等觀念,只有具備正確的平等意識,學生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康積極的心態,進而在成長過程中自主表達個人意志,作出合理選擇,不斷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推動社會進步。
2. 滲透權利意識的內容
權利意識主要是指法律權利,是指公民在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中行使自身合法權利。教師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在行使自身合法權利的同時,也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合法權利。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不僅要重視經濟發展,也要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權利,充分保護個人權利。在中職思想政治課中,教師要結合公民權利的相關知識,帶領學生開展系統學習,引導啟發學生認識到公民權利的重要性,并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現實案例,引導學生體會和了解公民權利。
3. 培養學生正確的訴訟意識
在當前日益法治化、市場化、民主化的現代社會中,訴訟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的最終方式,司法機關的介入為糾紛當事人帶來公平公正的解決結果。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訴訟意識,鼓勵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中遇到矛盾沖突等問題時,尋求正當的法律途徑予以解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訴訟意識,幫助他們摒棄輕訴、避訴的習慣心理。
4. 鼓勵學生建立誠信觀念
誠實守信作為道德層面的公民操守,體現出公民對于社會規則和約定俗成的自覺遵守。同時,誠信也是法律要求,是民主法治社會中調整社會經濟行為的有效準則。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法治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時,也要向學生傳遞誠信理念,結合公平公正意識、效率意識、國家責任意識、程序正義意識等做好引導,將其作為中職學生法律意識養成的重要內容。
(二)結合法治案例豐富教學內容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平臺。在中職學校,教師要將法律意識培養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不同年級的教育目標落實好法律意識的培養,將其融入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思想政治課程案例,引導學生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挑選法治案例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習能力,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真實案例。例如,教師可以從網絡平臺中較常見的造謠案例切入,讓學生知曉造謠、傳謠的危害和嚴重后果,以及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學生深入交流后由小組選定一名成員總結本小組的觀點,之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總結。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鞏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當前信息技術日益發展,學生接觸信息的來源和渠道更加豐富,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網絡造謠的相關案例以及警方的處理結果進行案例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對網絡法治進行深入思考,并意識到網絡并非法外之地,言論自由是有邊界的,人們在行使自身權利的同時不能侵犯他人權利。通過剖析法治案例,講解法律知識,引導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法治習慣,避免實施網絡犯罪行為。
(三)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
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學校要在課堂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法治主題的活動實踐,或者組織法治講座、模擬法庭、聽證會等一系列活動,將法律意識培育寓于各種活動之中,提高中職學生學習法律、了解法律的積極性。學校還可以加強與當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的合作,選聘一些優秀的法律工作者擔任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對師生進行法治教育,開展多樣化的法治教育活動。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也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提升法治素養,努力成為高素質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為開展高質量思想政治課程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解法律知識,還要通過充分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各種法治實踐活動提升綜合能力。
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程中培養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教師明確課程定位,強化法律知識的講解與傳授,通過多種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實踐。在課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平等觀念、權利意識、訴訟意識、誠信意識等,通過生動翔實的法治案例啟發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