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推進高校體育事業持續繁榮的征途中,鍛造一支卓越而專深的體育師資隊伍顯得尤為重要。文章運用文獻綜述法、邏輯分析法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構成元素及培育路徑進行研究,得出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由道德品質高尚、思政水平高超、理論知識豐富、運動技能卓越、科研能力突出、自我反思能力較強、團隊協作能力良好等七個方面所構成。并提出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路徑:(1)加強高校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2)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3)豐富體育教師教學培訓形式;(4)強化高校體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5)注重高校體育教師多種能力的培養;(6)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關鍵詞:新時期;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構成元素;培育路徑
1 "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作為知識與能力的高度凝練,是指個體在應對錯綜復雜問題時所展現出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歸根到底是要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也就是學科的思考素質和關鍵能力。[1]”對于體育教師而言,這不僅要求他們具備深厚、透徹的學科知識,還需擁有前沿的視野,能夠突破傳統方法體系的局限,實現教育教學的創新。
為了推動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鉆研,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微觀層面看,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而從宏觀層面看,它更是我國建設體育強國和教育強國的重要基石。因此,體育教學不能再局限于單一的動作技術傳授,而應致力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育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
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藍圖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始終如一,貫穿于文化積淀、自我成長與社會互動三大支柱之中(見圖1)。該藍圖從人文關懷、科學思維、學習能力、健康生活、責任感及實踐創新六個維度深度解讀,不僅映射出對學生全方位成長的深切關懷,更昭示了教育的時代前瞻性。體育教育專家應以此為契機,不斷革新教學范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勇擔推動國家體育事業的重任,為體育強國的建設貢獻睿智與力量。
在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從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逐步向“靈活培養”和“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轉變。在這一宏大背景下,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核心素養也日漸明晰,它們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重要維度(見表1)。教師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這一使命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確保核心素養能夠與實踐教學過程深度融合,就必須加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因此,制定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核心素養標準,提供政策支撐和資源保障,成為確保教師能夠勝任引導者、輔助者、執行者和合作者角色的重要基石。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學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更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育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所在。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他們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升華為學生成長旅途中的同伴和指路明燈。他們通過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日常教學的點點滴滴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具備全面發展能力的優秀人才。這樣的轉變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2 "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構成元素
在深入推行課程改革與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這要求教師既需透徹領悟核心素養的組成,又須精通其培養途徑。要培養出具備現階段所需核心素養的學生,教師應聚焦于道德品行、心理健康、課程思政融入、理論知識掌握以及運動技能提升等方面[3]。具體而言,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展現卓越的教學水平,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同時強調科研能力的培養,加強自我反思與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
2.1 "道德品質高尚
孔子曾言:“身正者,令不施而行;身不正者,令雖行而不從[4]?!贝苏Z對體育教師尤為適用。他們非單是技藝之師,更是學生德行之范。教師應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遵紀守法,積極進取,致力于環保事業,全心全意為社會服務。同時,體育教師應將奉獻精神融入血脈,勇于擔責,始終堅守崗位,不懼困難,不逃避責任。此外,教師還應恪守崇高的職業操守,視學生如己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幫助,消除偏見與歧視。如此,方能真正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2.2 "思政水平高超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教育被賦予了立德樹人的至高使命,這既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其內在靈魂[5]。面對21世紀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體育教學更應與時俱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為此,體育教學的大綱、方法及目標均應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要確保這一工作的實效性,體育教師必須自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自身的言行示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同時,體育教師應深入學習領會“兩個確立”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者的使命與擔當。
2.3 "理論知識豐富
教師需擁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及深厚的專業技能,在品德、學問、學風等方面均應成為楷模。隨著社會的演進,體育教學亦在變革中前行,傳統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需求。體育課非簡單的放松或游戲,而是肩負著重要使命。體育教師所具備的核心素養水平,對學生的全方位成長產生著深遠影響。故而,加強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關鍵議題。在新時期,需要對教育教學觀念進行更新,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融合核心素養的要素,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擁有較高的核心素養水平[6]。為了滿足核心素養條件下的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師必須具有深厚的學識,這樣才能為現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擁有更加健全的身體和心理,使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得到提升。
2.4 "運動技能卓越
毛主席曾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當代教師面臨著教學任務重、育人責任大的重任,更需要有一副好身板來應對教學工作的重擔。因此,如何增強教師體質,對于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運動能力是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要的素質評價之一。體育教師要盡量多地掌握各項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術與技巧,并以此為基礎,精于專精,以保證教師的體能儲備以及運動能力,能適應各類體育活動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運動技術水平,以贏得學生的信任,贏得老師的尊重,從而達到教好書,好教書。
2.5 "科研能力突出
在現今社會,教師的科研素養尤為重要。大學體育教師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不斷深入研究和學習,挖掘核心素養的更深層次內涵,并將其與體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持續提升教學效果,從而確?,F代大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這種融合研究與實踐的教學方式,正是推動體育教育不斷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
2.6 "自我反思能力較強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師必須把提高自身的教育和教學水平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惫识?,應時常自我審視,以減少失誤,更精準地傳道授業。在執教過程中,必須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態度和教學手段的得失[7]。教師的教學方式能否被學生所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具有真、善、美的特質,教育的成效能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這些都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
2.7 "團隊協作能力良好
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將所有可以聯合在一起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形成一片汪洋大海。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到處都是要團結的,沒有團結是辦不成大事業、出好成果的。常言道,“三人同心,智比諸葛”。教師間的協同合作對于優化教育教學成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體育教育領域,教師們更應相互扶持、共同進步。課題研究與基本功競賽等集體活動,需每位教師以高標準自律,以寬容待人。他們應構建一個互助互學、信息共享、不斷進取的良性環境,力戒狹隘與閉塞。強化綜合素質,團結一心,將集體利益置于首位,共同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學的品質。
3 "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培育路徑
3.1 "加強高校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體育教師作為塑造學生體魄與品格的引領者,應持續深化道德修養,嚴格遵循職業道德規范,致力于成為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充滿愛心、善于創新的“四有”好教師。他們的言傳身教,在體育課堂這一特定場所中顯得尤為重要。高校體育教師應以高尚的師德為基石,嚴明課堂紀律,強化職業操守,恪守清正廉潔的生活準則,從而為學生樹立榜樣,營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環境。
3.2 "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
在培育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前行的燈塔,也是內涵的精髓。在“課程思政”的宏大背景下,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機融合,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更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優良的品格和夯實基礎能力[8]。在培育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前行的燈塔,也是內涵的精髓。在“課程思政”的宏大背景下,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機融合,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更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優良的品格和夯實基礎能力。
3.3 "豐富體育教師教學培訓形式
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質量并非僅憑學歷高低而定,而是需要通過系統的教育教學培訓來不斷錘煉與提升。在此背景下,多種培養方式應運而生,如學術交流、專家講座及巡回指導等,它們共同助力教師拓寬視野、深化理解,進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體育教師,在主動申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與團隊協同,逐漸學會理性剖析,蛻變為智慧型教師。他們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借助信息化教學及先進運動分析軟件,不斷改革體育課堂教學,力求在全院范圍內營造追求教學卓越、打造金課的良好氛圍[9]。
3.4 "強化高校體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
高校應構建一套系統且實用的體育教師專業素養評估機制,以確保評估過程公正、客觀、科學,從而為體育教師和學校提供明確的核心素養定位,揭示存在的不足,并指明改進方向。為了不斷地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進階,高校應精心構筑一套既全面又務實的評價體系。這一體系應以公正、客觀、科學的眼光,深入洞察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內涵。它應將職業素養有機地結合到對體育教師的綜合評價中,并與教師的薪資待遇及職業發展道路緊密相連。通過設立獎懲機制,有效地催生教師自我提升的內在驅動力。此外,評價體系的多元化也至關重要,需綜合考慮學生的即時反饋、家長的觀察評價等多元視角,從而準確反映教師在核心素養方面的真實影響[10]。為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還應特設教育教學獎項,對在教書育人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專任教師給予充分的贊譽和獎勵。這不僅有助于明確教師的職業發展方向,更能為提升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3.5 "注重高校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
通過多種途徑的培訓、教研活動、教學實踐及團隊協作,體育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得以顯著提升[11]。一方面,鼓勵教師參與省級體育教學基本功競賽、在線公開課等活動,不僅錘煉了他們的運動技能,更推動了教學水平的精進。另一方面,教師在專業領域的深耕與跨學科知識的融合,使得教學設計更顯智慧,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質量。此外,體育教師之間的緊密合作與互相學習,也是他們核心素養得以快速提高的重要原因。這種團隊協作的氛圍,不僅促進了教師個人的成長,更推動了高校體育教學整體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3.6 "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體育核心素養以“人本主義”思想為基石,其核心在于全方位育人,力主將課堂的主體權交還于學子。體育教師在此扮演著啟迪者與教化者的角色,專注于錘煉學生的運動技能、促進健康習慣的養成及品德的升華,旨在培育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棟梁,為家國天下貢獻青春之力[12]。針對個性鮮明的青年學生,高校體育教師應秉承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為其創造更加廣闊的自主學習與實踐空間。教師應主動地引領學生投身體育活動,強健體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著重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此外,高校應巧妙整合并改善校內外教育資源,打造多樣化的體育課程架構,諸如引入八段錦、定向運動、太極等多元化的體育活動,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體育需求,進而為其長遠的體育鍛煉和健康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4 "結語
在新時代教育的浪潮中,體育教師需積極應變,與時俱進,深化自身核心素養。他們應沉浸于理論之海,全面洞悉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國家政策、標準及要求,巧妙利用現有資源,通過線上、線下或混合學習,豐富理論武裝和文化底蘊。同時,他們應勇敢躍入教學實踐的洪流,借助課題引領和校本研修等途徑,尋覓提升核心素養的堅實舞臺,從而在不斷認知與實踐中,拔高高校體育教師的核心素養之巔。
參考文獻
[1]何勁鵬.卓越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實踐探索[J].體育學刊,2017,24(2):91-95.
[2]尹志華,田恒行.新時代體育教師應具備的核心素養與提升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20,39(7):33-36.
[3]趙富學,程傳銀,儲志東.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體育學刊,2019,26(1):89-100.
[4]季瀏.新版義教課標:構建以核心素養為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6):1-9.
[5]尚力沛,程傳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生成的三維支撐結構:情境創設、文化統領與意義建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4):420-426+462.
[6]陳東曉,朱傳耿,車冰清.江蘇省特殊體育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2,21(4):57-62.
[7]喻星艷,張磊.中小學體育教師高質量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困境與破解路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10):120-124.
[8]姜國樂,裴悅.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機遇、挑戰及優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1):182-185.
[9]尹志華,付凌一,孫銘珠.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發展核心素養促進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4):385-390+398.
[10]王丹,杜嘯.核心素養視域下體育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3, 40(5):78-83.
[11]黃開放,仰金星,郭月德,等.“雙減”背景下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發展的機遇、挑戰及路徑[J].浙江體育科學,2023,45(5):26-31.
[12]尹志華,付凌一,孫銘珠.中小學體育教師核心素養的結構與特點:基于美國阿肯色州的解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2,36(6):67-76.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后服務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
——以南京市為例(項目編號:SJCX22_1009)。
第一作者簡介:馬圓(1994—),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