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在此背景下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應該具備創新實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等業務能力和文化自信、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等思政素養?;诋斍皣H商務談判人才培養在培養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師素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改進教學模式和提高師資質量等策略,進而探究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智能化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提供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業務能力;思政素養;人才培養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高速發展,人類社會邁入了數字經濟時代。
在數字經濟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這一背景下,國際商務活動日益數字化、信息化。作為國際商務活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國際商務談判在其各環節的實施中同樣嵌入了各項信息技術,這對國際商務談判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科技素養也提出了新挑戰?!?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強調“提升勞動者數字工作能力”和“提高數字創新創業創造能力”。當前,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滿足社會對于智能型、創新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種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特征和要求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動數字技術與專業教育高度融合,輸送更多具備談判能力且智能素養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一、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必備素質
數字經濟時代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應注重業務能力和思政素養的雙重提升。前者為談判者做好本職工作提供支撐和保障,后者則確保談判者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以及政治立場不偏離正確方向。培養國際商務談判人才需要將這兩個方面的素質緊密結合,全面融入人才培養目標。
1.業務能力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發展的結果就是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國際商務談判人才而言,要適應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和多變的談判環境,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其中創新實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是需要重點培養的核心能力。
創新實踐能力是學習者依靠積累的理論知識,經過探索研究,從頭腦中產生創新思想以解決現實問題的綜合能力。國際商務談判在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下變得更為便捷,談判方式和策略也漸趨多樣化。具備創新實踐能力的談判人才,不僅應掌握先進的通信技術,更應探索并運用新型談判技巧和方法,以提升談判效率和效果。此外,現代通信技術將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國際商務環境也因此變得更加復雜和多變。創新實踐能力有助于談判人才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談判中贏得主動權。
數據分析能力是一種能夠對大量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建模的能力。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要素,是了解市場動態、預估發展趨勢和促進企業決策的重要資源。置身于數字化環境中,談判人才應培養數據分析能力,善于在各種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從而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和談判對手動態,并制定恰當的談判策略。同時,在了解市場情況的基礎上,能夠對未來發展趨勢和可能性進行預測,從而助力企業制定長期戰略方針。
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是運用數字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字技術能將各類信息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語言,進行加工、儲存、分析以及傳遞。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等,談判者能迅捷地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目標客戶建立聯系,直觀展示產品或服務的優勢,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此外,視頻會議、即時通信等數字化溝通工具有助于建立更高效的溝通渠道,縮短信息傳遞時間,提高談判的迅速性和靈活性。
2.思政素養
在數字經濟時代,國際商務談判人才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商務環境。為保持正確的立場和方向,維護國家與企業的尊嚴和利益,他們應具備以下思政素養:
一是國際視野和文化自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傳統、文化背景存在較大差異,在商務交往中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因此,談判者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這些差異,以避免因文化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摩擦。同時,著重培養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談判中正確理解工作對象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此外,談判者還應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文化的優越性,做到不卑不亢,對外講好中國故事。
二是職業道德和商業倫理。每個談判者都應誠實無欺、講求信譽,這是樹立國家和企業良好信譽的前提。唯有提升職業道德、遵守商業倫理,談判者與工作對象之間才能建立并維持商業信任,保持穩定的商業關系。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談判過程中減少矛盾,促使談判各方達成公正合理的協議,實現互利共贏。
三是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談判者對國家利益的關注和維護,能夠讓談判對手感受到誠意和責任感,幫助雙方建立情感聯系,促進談判共識的達成。此外,國際商務談判往往涉及多個國家、地區的利益相關者,談判者需要對各方利益進行平衡,關注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以及社會福祉,使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協調一致,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現狀
數字經濟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此時代下,國家和企業所需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應當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談判技能,又擁有創新思維、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數字化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然而,當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亟須改進和完善。
1.人才培養理念有待更新
國內高校在培養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時,大多遵循傳統的育人理念,側重學生談判理論的掌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同時,人才培養理念缺乏對文化差異的關注,因而難以培養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人才培養目標中缺少對數字能力和智能素養的要求。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很少接觸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更無法做到熟練運用。這導致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供給與企業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缺口,進而引發了社會的結構性失業現象。
2.教學模式有待調整
在教學內容上,國際商務談判教學主要側重于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缺乏對其他重要方面的關注。其一,數字技術的應用涉及甚少。學生缺乏學習各項先進智能技術的機會,限制了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其二,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較少。課程教學在價值引領和品格塑造方面作用不足,可能導致學生在未來的談判工作中面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時難以堅守立場和本心。其三,對文化差異的關注不足。由于缺乏對文化差異的認知和敏感性,學生可能難以形成國際視野和掌握跨文化溝通技巧。
在教學方法上,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無法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很多課堂缺乏實戰模擬的教學環節,學生沒有機會親身感受和實踐談判技巧。這使學生無法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導致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難以提高。即使部分課堂開展了實戰模擬教學,但由于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有限,一些先進的數字工具在模擬真實談判場景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在考核評價上,多數高校通過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來考查學生理論知識和談判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談判技巧運用的考核,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在實際談判中的表現和應對復雜談判場景的能力。另外,在評價體系中缺乏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價值觀的考核,因此不能系統反映學生的真實學情和綜合能力,也無法基于合理的評估結果對學生的后續學習進行優化,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談判能力和思政素養。
3.教師綜合素養有待提升
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需要大批兼具國際商務談判理論和技能、數字化能力和思政素養的多學科背景教師,但是當前從事談判教學的教師往往難以同時滿足上述要求。首先,在數字經濟時代,智能技術加快推進了教育的智能化發展。這要求教師掌握數字化技術和工具,能夠運用智能手段進行教育創新。然而,許多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和智能素養還有所欠缺。其次,教師往往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傳授,很少參與實際的商務談判活動,因而缺乏談判的實踐經驗,對于談判技巧和策略的運用不夠熟練。最后,全球化視野、文化自信等是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但是一些教師在這些思政素養的培育上稍顯懈怠,可能會導致學生缺乏正確思想的引導,道德素質的培養難以得到保障。
三、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第一,結合新的人才培養理念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培養理念也有了新標準。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談判技能,還要具有相應的科技素養和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修養,成為順應并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滿足國家和企業對新型談判人才的需求,高校應該基于新的人才培養理念,調整并優化其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結合地方經濟形勢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高校應全面了解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水平及趨勢,對當地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進行調研,確定其對外合作的方向和重點領域,從而明確當地市場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的具體要求。通過市場調研,有針對性地更新人才培養目標,并積極整合人才資源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
2.改進教學模式
第一,優化教學內容。首先,國際商務談判教師可在課程中植入數字技術的內容,如教授學生使用大數據、可視化工具等數字技術統計市場信息,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商業趨勢和客戶需求進行預測,從而在談判中獲得優勢。其次,課程思政有利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教師可以將誠實守信、合作共贏、社會責任感等思政元素融入談判教學,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最后,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添加文化的內容,如西方國家的歷史傳統、節日習俗、餐桌禮儀等,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使其掌握跨文化溝通的技能。
第二,創新教學方法。首先要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領、師生雙向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采用項目教學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在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教學,如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進行談判模擬和預測、談判資料的管理和共享以及談判現場的監控和協調等。最后,加強校企合作,關注實踐需求。通過建設實踐基地、創立實習項目等方式,給予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積累談判經驗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第三,完善評價體系。首先,建立過程性評價體系,將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科競賽等納入形成性評價,并將模擬談判作為學生成績的終結性評價,全方位評估學生的自主性、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其次,注重數字化能力和思想政治素養的考核。在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環節和案例分析、小組項目、實景模擬等教學活動中考查學生的數字化能力、政治素養和思想品德,使學生意識到科技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最后,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如在模擬談判中,實行教師和學生共同打分點評的考核方式;在企業實習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并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在學生競賽中,根據學校的認定標準和比賽的難易程度進行打分。
3.提高師資質量
師資力量是培養國際商務人才的重要保障。數字經濟時代下,國際商務談判教師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強化數字化能力和科技素養。教師應保持對科技動態的關注,了解最新的科技趨勢和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應用場景;學習數據清洗、數據可視化和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數據分析技能,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參加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的培訓課程,了解數字技術運行原理,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積極參加研討會和交流會,申報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課題,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深入挖掘數字化和科技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價值和應用。
第二,提高思想道德素養。教師應主動關心時事政治,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政策走向,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在日積月累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通過參加思想政治教育講座、研討會和教學競賽等活動,在實踐培訓中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積極對接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思政課教師進行交流合作,從而培養跨學科思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結語
國際商務活動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日益數字化和信息化。作為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一環,國際商務談判的智能化程度也逐步提高,這要求從事國際商務談判的人員進一步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和科技素養。針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培養現狀,高校應該從人才培養目標、談判教學模式和教師綜合素質等方面探索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變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和企業培育更多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又擁有數字化能力和思想政治素養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曉.新格局背景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道[J].對外經貿,2022(12):98-101.
[2]馮琳琳,王艷紅,李麗榮,等.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實踐能力融入途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3(50):165-168.
[3]劉清.“新文科”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數據分析能力培養[J].中國冶金教育,2022(6):39-41.
[4]孫一平.從數字技術到數字職業:內涵、特征與類型[J].中國人事科學,2023(2):23-30.
[5]李潔梅.國際商務談判課程思政的探索[J].高教論壇,2023(6):26-29.
[6]范恩輝.高校思政課培育大學生家國情懷的價值與路徑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3(6):117-119.
[7]于秀麗.數字經濟時代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對策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23(21):42-44.
[8]張雨,李易航.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23(12):144-147.
作者簡介:陳淑珍(1982— ),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教學、跨境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