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服務型黨組織作為一種宣傳性話語表達方式,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服務型政黨背景下,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高校工作實際和高校黨組織建設實際相結合,積極轉變傳統領導方式進行的理念創新。其實質是建設服務型政黨在高校的具體體現,本質是夯實黨的階級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既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也要立足高校黨組織工作實際,積極轉變理念,改革工作方法。
關鍵詞: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服務型政黨;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D267.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24-0193-04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強調“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1]建設服務型政黨是新形勢下黨對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指示,也是戰勝“四大危險”,克服“四大考驗”,保持黨的政治優勢的理論指南。高校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是服務型政黨建設在高校的具體體現,對提高黨對高校的思想和政治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內涵
新形勢下,深入理解“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內涵,要以馬克思主義黨的宗旨意識為理論指南,以高校黨組織建設實際為關照,以建設服務型政黨為統領,以提高黨對高校的政治和組織領導為宗旨,賦予高校服務型黨組織以科學內涵。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思想淵源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歷史方位決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價值觀念和價值心理的總和,它內在規約黨員干部思想,外在體現為黨員干部的形象和作風。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就指出共產黨人的無私性,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礎。1944年,毛澤東在紀念張思德的文章中明確提出“為人民服務”的命題。改革開放以來,黨緊緊圍繞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重要思想,深化了“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意蘊。新世紀新階段,黨再次強調“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要求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人民做事”體現了黨“為人民服務”理念的本原回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而“服務”二字更出現27次,體現了新時代黨對“為人民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有了更高要求。[2]
(二)高校黨組織建設實際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現實關照
高校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教育領域的戰斗堡壘。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高校堅定社會主義辦學理念,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但在改革開放和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怎樣抵制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影響,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青年學生心中的指導地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正確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二是怎樣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提升科學管理效能,爭創一流大學;三是怎樣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接軌,培養符合社會需要且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人才。這些是當前高校工作和高校黨組織建設工作面臨的迫切問題,也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現實關照。
(三)服務型政黨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統領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服務型政府”代替“經濟建設型政府”呼聲日盛,[3]旨在實現政府職能由“管理”向“治理”的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在中國特色政黨制度和政治國情下,建設服務型政黨就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是服務型政黨在高校的具體體現,二者天然存在著個性與共性、局部與整體、被指導與指導的關系。因此,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以服務型政黨建設為統領,將服務型政黨的理念、要求、目標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相結合,立足高校工作實際,將領導與服務有機統一、將推進教研工作與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相統一,將為人民群眾服務與為本黨黨員服務相統一,在服務型政黨建設全局中分析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形勢問題和對策出路。
(四)提高黨對高校的政治和組織領導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宗旨
高校不僅是教書育人、傳承文明之地,而且承擔著政治社會化、培養先進青年的重任。中國高校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教育場所,是黨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灌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渠道。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對青年學生和高校黨組織的領導。早在20世紀初,北京大學等高校就是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主陣地,在中國青年中播撒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火種,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根據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黨員9804.1萬名,其中學生黨員290.1萬名;2022年共發展黨員244.9萬名,發展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125.9萬名,占51.4%。[4]可以看出,高校學生是黨的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源泉。同時,高校以知識為紐帶,以技術為橋梁,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工業企業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加強黨對高校的政治和組織領導,對夯實黨的階級基礎、提高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均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高校服務型黨組織作為一種宣傳性話語表達方式,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服務型政黨背景下,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高校工作實際和高校黨組織建設實際相結合,積極轉變傳統領導方式進行的理念創新。實質是建設服務型政黨在高校的具體體現;本質是夯實黨的階級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二、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特征
特征是比較而言的。從歷時和共時角度出發,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與“一元化”領導體制下“全能型”黨組織相比較,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與高校學習型黨組織、高校創新型黨組織相比較,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與服務型政黨相比較,不難發現,服務第一和科學領導的理念、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立足高校和服務社會的目標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特征。
(一)服務第一和科學領導的理念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但不同的歷史時期,受黨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和工作任務的需要,黨踐行宗旨的方式有所不同。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體現社會主義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一元化”領導方式是黨領導政權的重要方法。在這一理念指引下,“為人民服務”蛻化為黨在工農兵學商中“領導一切”“指揮一切”的全能型領導,暴露出懸浮于服務客體表面,與服務客體的融合度低;輸入性服務有限,服務效果欠佳;治理性功能缺失,被逐漸邊緣化和執政功能虛置化,以政代黨色彩濃厚等弊端。[5]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凸顯,職責細分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就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對高校黨組織原來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進行再造,革除“全能型”黨組織行政化的弊端,將高校黨組織的工作重心和注意力從“指揮”“領導”轉移到“服務”上來。同時,強化高校黨組織服務意識,不是要高校黨組織做唯唯諾諾的愚仆,而是要將“服務第一”的理念與創新領導方式相結合,積極發揮高校黨組織在服務師生、推進教研中的作用,為爭創一流大學,加強黨對高校的思想和政治領導提供保證。
(二)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
與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和高校創新型黨組織相比,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特征。首先,這是由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初衷決定的,與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創新型黨組織旨在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不同,加強黨的宗旨意識,密切黨群關系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初衷。其次,這是由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本質決定的,當前,中國進入發展的關鍵期和改革的深水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踐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是新形勢下夯實黨的階級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方法。最后,這是由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面臨的形勢決定的,隨著現代化建設和高校教育機制的改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也對全黨同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與社會需求對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校畢業生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難題。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積極踐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根據社會需要調整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標準,是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現實要求。
(三)立足高校和服務社會的目標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是服務型政黨在高校的體現,二者之間天然存在著局部與整體、個性與共性、被指導與指導的關系。具體而言,和服務型政黨與服務型政府的對應關系不同,作為服務型政黨的下位概念,立足高校、服務社會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又一特征。立足高校,是針對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主要工作對象和工作內容而言的,要求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工作要以服務師生、服務科研為首要目標,積極提高教學科研質量,爭創一流大學。服務社會,是針對高校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言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品德是國家和民族復興的精髓,培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能自覺承擔時代使命的學生意義重大,要求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在服務師生、服務科研的基礎上,與社會各界群眾和組織積極聯系,以知識為紐帶傳播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三、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對策
(一)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原則
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堅定政治性、人民性、務實性原則,這是區別社會主義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與非社會主義高校服務型黨組織、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與非馬克思主義服務型政黨的根本要求。首先,政治性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首要原則。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對高校和高校黨組織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保持高校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其次,人民性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價值體現。堅持人民性原則,一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高校黨員和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民;二要正確理解人民性與黨性的有機統一關系,用以指導高校黨組織工作的開展。最后,務實性是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核心要求。堅持務實性原則,就要著眼于高校師生在教學科研中面臨的問題,以提高學校辦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高校師生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二)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途徑
在倡導理念創新、職能轉型的今天,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也必須從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出發,有效整合資源,探求可行性途徑。
首先,要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與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相結合。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永恒主題,也是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前提和基礎。將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與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相結合,就要在思想上保持黨的先進性、在組織上保持黨的純潔性、在作風上保持黨的清廉性。
其次,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與學習型黨組織、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相結合。一方面,從最終宗旨上看,三者均著眼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具有宗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從途徑和方法上看,建設學習型政黨是手段、建設創新型政黨是方法、建設服務型政黨是目的,三者相輔相成。
最后,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指導形成的群眾路線工作思路和方法是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將群眾路線活動從思想理論灌輸推進到實踐層面,把“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理念和口號切切實實轉變為行為和實踐,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密切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通過服務力的提升優化執政能力、加強公信力,夯實執政基礎。因此,將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既是理論必然也是實踐之必需。
(三)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建設方法
毛澤東曾把工作方法比作“過河的橋”,來強調方法的重要性。根據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內涵和特點,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應主要從幾方面著手。
首先,要加強宗旨意識建設。黨的宗旨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價值觀念和價值心理的總和,是規約黨員思想和行為的內在驅動力,“黨的宗旨意識就是為人民服務”。加強高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宗旨意識建設,是建設服務型政黨的首要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更要建立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且能切實服務群眾的黨員隊伍。[2]
其次,要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從傳統全能型服務政黨向現代服務型政黨轉變,一要改革領導方式,發揮黨的思想領導和政治領導功能,加強理論學習和黨史學習;二要改進工作方法,通過構建服務網絡體系等方式,搭建高效專業的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率,如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服務群眾工作信息管理系統”,提升整合服務民眾的能力;[6]三是要安全合理利用新媒體手段,通過網絡、微博等現代科技手段暢通服務渠道。
最后,要加強制度體制機制建設。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制度和體制機制建設著手,是建設高校服務型黨組織的治本之策。一要厘清高校黨組織與高校行政組織之間的權責關系,明確高校黨組織的職責定位,防止高校黨組織越權和行政化;二要查找原來工作機制中容易出現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的薄弱環節,進行高校黨組織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再造,防止權力型、命令型黨組織死灰復燃;三要加強黨內監督和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利,為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外在驅動力。[7]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2:46.
[2]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 人民日報,2022-10-26(05).
[3] 遲福林. 全面理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基本涵義[J]. 人民論壇,2006(05):14-15.
[4] 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J]. 共產黨員,2023(13):11.
[5] 馬國鈞.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本質內涵與建設路徑[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5):80-85.
[6] 周文碩. “互聯網+”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探析[J]. 中國商論,2021(14):122-124.
[7] 劉紅凜. 大學科視域中黨的建設學科定位與學科體系[J].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3(01):116-127.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