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中職學校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田徑》課程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在為期16周的情境教學法實踐應用后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情境教學法在身體素質提升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在促進中職學生運動技能、提升中職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以及促進學生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建議教師在田徑課程教學開展中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同時要重視提供反饋和評價以及校外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中職田徑教學;情境教學法;實踐教學;效果
從當前中職《田徑》課程教學的實踐來看,由于田徑運動需要消耗較多的體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加之田徑課堂相對枯燥,師生互動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少中職學生在田徑學習方面缺少熱情和積極性,學習效果相對欠佳。而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通過創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在中職《田徑》課程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田徑學習的積極性。本研究通過對中職《田徑》課程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進行探討,并分析其應用效果,為提升田徑教學效果提出建議。
1中職《田徑》課程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將學習內容置于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在田徑運動的教學中,尤其是跳遠項目,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種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運動技能。
1.1 競技場景模擬
教師設置一個模擬的田徑比賽環境,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比賽氛圍。通過模擬比賽的流程,包括熱身、檢錄、進場、比賽等環節,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跳遠的比賽規則和流程,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比賽意識和心理素質。
1.2 故事情境引入
教師講述一個與跳遠相關的故事或歷史事件,如介紹著名的跳遠運動員或歷史性的跳遠記錄,通過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更加渴望了解和掌握跳遠的技巧。
1.3 角色扮演
教師讓學生扮演教練員、裁判員或其他運動員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體驗跳遠運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跳遠運動的各個方面,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技巧。
1.4 視頻案例分析
通過展示一些高水平跳遠比賽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和策略。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直觀地了解跳遠的技術要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和思考,從而加深對技術的理解。
1.5 互動式學習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如虛擬現實(VR)或增強現實(AR)設備,創建一個互動式的跳遠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嘗試不同的跳遠技巧,并獲得即時反饋,由此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某中職學校一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田徑》課程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觀察法
采用觀察法,直接進入中職學校的田徑課堂,觀察教師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的反應和互動情況,以及教學方法的實際效果。
2.2.2問卷調查法
設計問卷,對中職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收集他們對情境教學法在田徑課程中應用的看法、建議和需求。
2.2.3實驗法
在某中職學校一年級學生中選取40名學生作為實驗班,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40名學生作為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開展田徑教學。實驗周期為16周,實驗結束后,通過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習效果,評估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性。
2.2.4 數據分析法
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3 結果分析
3.1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實驗后,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能夠看出,兩組學生在立定跳遠、50m快速跑以及1000m、雙手投擲實心球幾項運動的測試結果并沒有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gt;0.05),表明傳統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方面沒有明顯差別,在學生的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素質方面的教學效果相差不大,具體可見表1。
3.2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運動技能對比分析
田徑運動技能的提高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本研究選擇50 m跑、擲實心球、蹲踞式跳遠三個項目對學生的跑、跳、投技能進行測試,實驗后,測試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在經過16周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50 m跑平均分數為78.48分,而對照班的平均分數為76.35分。通過統計分析,兩組成績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班的速度和爆發力表現顯著優于對照班。蹲踞式跳遠測試的是學生的下肢力量和協調能力。實驗后,實驗班蹲踞式跳遠的平均分數為67.38分,對照班則為64.15分,實驗班在蹲踞式跳遠的表現上也顯著超過了對照班(P<0.05)。投擲實心球主要對學生的力量和技巧進行考察。從實驗后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班投擲實心球的平均得分為65.23分,而對照班平均得分為62.47分,兩個班級的擲實心球成績也顯示出了顯著性差異(P<0.05)。綜合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傳統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方面顯示出了明顯的優勢。情境教學法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或創建特定情境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技能,從而提高中職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
3.3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習興趣對比分析
實驗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進行測試可以看出,首先,兩個班級在體育消極興趣方面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實驗班學生和對照班學生相比,其消極情緒明顯更少,這主要是由于對照班采用的是傳統的機械重復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習環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而情境教學法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情境參與中體驗樂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負面情緒相對較少。其次,從體育積極興趣數據結果能看出,實驗后測試,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平均得分分別為27.49和25.03,統計檢驗結果顯示P<0.05,表明兩個班級的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其原因為情境教學法注重靈活性和多樣性,充分考慮了中職一年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征,并針對班級內個體差異進行了情境創設,確保了教學內容在心理與生理層面均契合學生實際需求。依托于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專業知識,教師成功地將學生納入精心設計的學習情境中,從而拓展了教學的維度,在激發中職學生體育課堂積極性方面更為有效,優化了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其三,從實驗后運動參與程度測試結果能夠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成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這是由于實驗班的課程設計往往以游戲化和競技化的情境為核心,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熱衷于參與競賽活動,并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戲環節中進行技能練習,即便是基礎技能較弱的學生也能輕松加入,從而確保了學生的廣泛參與。此外,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融入了音樂,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聚焦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充滿音樂氛圍的體育活動中體驗運動的魅力。其四,自主探究程度的實驗后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平均值為25.17,高于對照班的23.19,且P<0.05,表明兩班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班表現更佳。情境教學法通過激發學生好奇心和主觀能動性,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形成高效輕松的教學環境,促進師生關系民主化,使學生更積極地進行體育探索。最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體育關注程度和認識程度上的后測數據顯示,實驗班的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班,且差異顯著(P<0.05)。這表明情境教學通過多媒體內容、故事、問題、音樂、比賽和游戲等手段使體育課更生動,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理解,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對體育的關注和認知。
3.4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方面的對比分析
實驗后,通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測試能夠看出,實驗班在情意表現方面的平均值明顯優于對照班的平均值,具有顯著差異(P<0.05)。而就合作精神方面來看,實驗班級的均值數據為24.62,而對照班的均值數據為22.05,在統計學上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3。表明實驗班在合作精神方面表現優于對照班,主要是因為實驗班采用情境式教學法,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反應,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與活力。此外,實驗班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田徑運動和小組協作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不僅增進了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情感表達與團隊協作的價值。
4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4.1.1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身體素質提升方面沒有明顯差異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的縱向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情境教學還是傳統教學方法均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身體素質。實驗后對兩班進行橫向比較時,發現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身體素質方面并無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表明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效果相似,即情境教學法并未顯示出在提升身體適能方面的顯著優勢。
4.1.2情境教學法在促進中職學生運動技能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相比于傳統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在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方面顯示出了明顯的優勢。情境教學法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或創建特定情境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技能,從而提高中職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
4.1.3情境教學法能夠顯著提升中職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實驗結果顯示,情境教學法除了在消極體育興趣方面不具有顯著效果外,在對體育的關注程度、對體育的認識深度、自主探索體育知識的程度、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以及體育學習中的積極興趣等方面都表現出比傳統教學方法對照班級更優的成績。充分表明,情境教學法在提升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
4.1.4情境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提高
情境教學法在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反應,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與活力,故而在情意表現方面和合作精神方面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在統計學上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4.2建議
第一,要重視提供反饋和評價。在任何有效的教學過程中,反饋和評價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情境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立即進行反饋,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表現,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同伴評價、自我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積極開展校外活動。為了加深中職學生對田徑運動的理解和提高其運動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田徑比賽或觀摩高水平的田徑賽事。讓學生通過實際參與或觀看比賽,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加直觀地理解田徑運動的規則和技巧,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認識,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宋紀偉.情境教學法在初一年級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23.
[2]寧道新.情境教學模式在高校公共排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以安陽師范學院為例[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20.
[3]杜占全.5E教學模式在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