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秋詞》中的詩句。我國民間素來有悲秋的說法,一層秋雨一層涼,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到,秋風起,落葉繽紛,萬物凋零,容易讓人們產生悲傷的情緒,有一種自己被負面情緒包圍的感覺,伴有遇事容易嘆氣、精神不舒暢、身體倦怠等癥狀。這種現象俗稱“秋悲”。有些人可能悲傷一會就過去了,而有的人則會陷入這種負面情緒,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 秋悲易致肺氣消
秋天對應的五臟是肺,肺在志為憂(悲),憂(悲)傷肺,悲會不斷地消耗人體的氣,容易傷肺,故“悲則氣消”。同時,肺氣虛會導致機體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易產生秋悲情緒;若過度悲傷,則還可能會損傷我們心理健康。
那么,該如何預防秋悲呢?《黃帝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鼻锾鞈槕潥?,早睡早起,適當運動,注意保暖,及時增添衣物,宜食潤肺生津通便之品,如梨、枇杷、白蘿卜等。
▲ 五行相勝喜克悲
根據五行相克理論,火克金,/6SAbMLRTHnVuyOGB3Pvno8KEa/2dLuo3bkFC7lEmDo=肺屬金,心屬火,且心在志為喜。因此,“快樂能戰勝悲傷”??梢耘拇蛞粭l使人變得快樂的經絡——手厥陰心包經來預防秋悲。手厥陰心包經是十二經脈之一,根據子午流注理論,戌時(19:00~21:00)是手厥陰心包經值守的時間,此時最適宜拍打。

秋天氣溫逐漸下降,人體溫度也隨之降低。拍打心包經局部會產生熱能,轉化的能量上升后可以疏通瘀滯的經絡,調節臟腑經氣,以調動全身氣血來調節情緒。同時,拍打心包經還能增強人體內分泌功能,啟動自愈能力和免疫系統??偟膩碚f,經常拍打心包經能增強心臟功能,加速熱量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帶走身體中堆積的廢物,緩解氣血瘀滯,疏通經絡,讓我們感到心情舒暢、快樂加倍,從而趕走秋悲。
▲ 拍打心包解秋悲
手厥陰心包經起于胸中,止于中指末端,從天池穴到中沖穴,共有9個穴位,可以依次進行拍打。拍打心包經的最佳時間為戌時,建議在飯前30分鐘或飯后60分鐘進行;拍打工具可以選用拍痧板或手掌;拍打力度因人而異,以個人能承受的痛感為度;拍打方向從一側胸口天池穴開始輕輕拍打到中指中沖穴,兩側交替進行;每天拍打1~2次,每次10分鐘左右;建議拍打后飲用一杯溫開水,拍打完3小時內不可洗澡;孕婦或經期女性不可拍打心包經。
1.天池穴
在乳頭外1寸,位于胸部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5寸處。此穴有疏肝理氣、養心安神之效,可以用來改善胸悶、咳嗽等癥狀。
2.天泉穴
在上臂內側,位于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長頭、短頭之間。此穴有寬胸理氣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胸脅脹痛等癥狀。
3.曲澤穴
為手厥陰心包經的合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尺側緣。此穴有寧心清熱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心悸、肘臂疼痛等癥狀。
4.郄門穴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之間。此穴有清心理氣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心悸等癥狀。
5.間使穴
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經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此穴有清心解郁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心悸、癲狂等癥狀。
6.內關穴
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此穴有寧心安神、疏肝和胃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心悸、胸悶、眩暈、失眠、偏頭痛等癥狀。
7.大陵穴
為手厥陰心包經的輸穴。在腕掌橫紋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此穴有寧心安神、寬胸和胃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胃痛、手腕痛等癥狀。
8.勞宮穴
為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此穴有提神醒腦、清心安神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痛、嘔吐等癥狀。
9.中沖穴
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位于手指,在中指末端最高點。此穴有開竅、清心、瀉熱之效,可以用來改善心煩、心痛等癥狀。

現代研究表明,秋悲情緒還與秋季日光照射時間減少引起的褪黑素分泌異常有關。因此,除了拍打手厥陰心包經來排解壓抑、緩解秋悲情緒外,還可以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如慢跑、登山,習練太極拳、八段錦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還可以增加日照時間,調節內分泌功能,達到預防秋悲的目的。

責任編輯/王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