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通過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設置核心驅動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的整體關聯,并通過評價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以鞏固學生認知,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會分析問題,尋找答案。通過項目實踐,能夠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索,增強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語言水平;核心素養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的課程實施模式,因其注重實踐性和參與性,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要求相吻合,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并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方式。基于學情對教材深度分析與理解是項目產生的基點,以學生為中心的單元整體設計是項目展開的主體,項目過程的動態推進則是項目落地的關鍵。
一、英語項目式學習的內涵
英語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驅動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生在英語學科領域內,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對真實且有意義的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運用英語知識和技能,還通過創造性的項目成果來展示對英語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創造性應用。這種學習方式旨在幫助學生主動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從而領會到更加深刻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二、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本文以Design a Picnic Planning Proposal項目為例,闡述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本項目是結合滬教版牛津英語教材(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第三模塊第八單元At the Shop、三年級下冊第二模塊第六單元Food and Drinks的教學內容,以“為我們的暑期生活增添色彩”活動為契機,設計并開展的一項實踐性學習活動。該學習活動強調學生在英語學科領域內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對Design a Picnic Planning Proposal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
(一)教學目標
學科學業目標:學生能夠在語境中理解、運用“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等句型問答所喜歡的食物;此外,能運用“We can play ...”表達野餐活動娛樂項目。
核心素養目標:通過項目實踐,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索,從而提升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項目成果目標:通過項目研究,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野餐活動策劃方案。策劃方案形式包括立體彩泥模型、活頁書、貼貼書、漫畫書、PPT、展板等。
(二)項目實施
1.組建團隊
班級共31人,學生以自由組合的方式組建小組,共5組,每組6~7人。
2.項目啟動
入項活動:本次Design a Picnic Planning Proposal項目活動的入項形式是導入課。在課上,教師先提出問題:“暑期即將到來,為了給暑期生活增添色彩,度過一個難忘而又有意義的暑假,我們決定在暑假伊始舉辦一次野餐活動。那么,為了這次野餐活動,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呢?請同學們動手制作一份英文野餐活動策劃方案。”基于此,我們的驅動問題為:How to design a happy picnic?
分解問題:根據核心驅動問題,師生共同商討后,設計了4個分解驅動問題,分別為:(1)Where do you want to go for this picnic?(2)What do you need for this picnic?(3)What can you do during the picnic?(4)What’s the process of the picnic?
3.項目計劃
項目計劃是項目啟動后的首要任務,也是項目開始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計劃籌備,各小組查閱搜集有關英文野餐活動策劃方案的相關資料,如野餐方案包含哪些內容及相關的英文表達。
4.解決問題,產出成果
此進程分為4個階段。階段一為小組內商討確定最終展示形式,通過實地考察、分析確定野餐地點;階段二為制作野餐物品、食品調查問卷,展開調查并整合信息,查閱資料學習相關物品及食品的英文表達;階段三為班級內征集野餐期間的娛樂活動,分析活動利弊,確定娛樂活動項目并查閱相關娛樂活動的英文表達;階段四為商討野餐活動流程,制定野餐期間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并形成中英文的活動流程一覽表。
5.成果展示
各小組分別在班級展示各組的項目成果。
第一組的項目成果為漫畫書。7名組員奇思妙想,將自己設計成漫畫書中的人物,并以一首關于Picnic的英文歌曲開場: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7個學生在一起互相詢問暑期都要做什么,多數學生說暑期還是要在家里學習,大家感到非常無聊,此時,其中一個學生提出向老師建議在暑期伊始班級舉辦一次野餐活動,給暑期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讓這個暑期過得與眾不同,也更有意義。大家聽后紛紛表示贊同。于是,他們開啟了野餐策劃方案,分別從野餐活動地點、野餐所需物品、野餐所需食品、野餐期間的活動項目、野餐期間所需遵守的規則及活動流程等方面來設計策劃方案。在介紹野餐所需物品及食品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三年級下冊第二模塊第六單元Food and Drinks的教學內容來介紹野餐相關食物,如bread、biscuits、 milk、 water、candy、meat、bananas等;運用四年級上冊第三模塊第八單元At the Shop中的重點句式“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I have ...”等相互問答所喜愛的食物;運用三年級下冊第三模塊第九單元On the Farm中“Don’t litter. Don’t throw stones. Don’t walk on the grass...”等句式來制定野餐期間的相關規定。學生將課本中所學內容靈活地遷移到生活實際中,將學與用巧妙地結合到一起,提升了英語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及思維品質。學生設計的漫畫人物惟妙惟肖,并貫穿策劃案的始終,其表演也風趣幽默、自然大方,受到了廣泛好評。
第二組的項目成果為PPT。6名組員分別從野餐活動目的、野餐活動地點、野餐期間所需物品與食品、調查問卷、野餐期間娛樂活動、野餐活動流程及相關規定等方面來闡釋策劃方案。學生策劃方案設計內容全面,尤其是野餐活動目的的闡釋清晰明了,直擊主題。學生的口語表達也非常流利,在介紹活動流程時能夠熟練運用四年級下冊教材所學的時間表達法和相關的動詞短語,做到了活學活用。
第三組的項目成果為活頁書。6名組員也從野餐活動地點、野餐所需物品與食品、娛樂活動及相關活動流程等方面入手,其在介紹完野餐期間的娛樂活動后,還特別解釋了為什么選取這些娛樂活動(制作了娛樂活動征集表并在班級內部展開調查)及這些娛樂活動能為我們帶來哪些益處,圖文并茂,生動形象。
第四組的項目成果為立體彩泥。野餐地點是6名組員一起動手用竹筷和鐵絲搭建的葡萄長廊模型,野餐物品、食物和娛樂項目是他們用彩泥捏的模型,活動流程則以活頁小冊子的形式呈現。在介紹策劃方案時,學生一邊用英文介紹彩泥模型,一邊擺出策劃的野餐活動模型,通過有條不紊地相互配合,很好地鍛煉了其團結協作能力和英語語言能力。
第五組的項目成果為貼貼畫。6名組員將策劃方案設計成貼貼畫。首先,學生畫出了學校的平面圖,選出野餐活動地點并闡明原因;接下來,他們將準備好的野餐物品、食品、娛樂項目、野餐活動流程及相關規定等貼紙粘貼到平面圖上。可見,學生的想法非常有創意。
6.復盤結項
為了從此項目中提取經驗和教訓,以便未來能夠更好地進行項目式研究,師生對項目進行全面回顧和總結。
(1)回顧目標
學生能在制作野餐策劃案這個語境中理解、運用“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等句式問答所喜歡的食物;此外,能運用“We can play ...”表達野餐活動娛樂項目。通過項目實踐,學生能夠激發創新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索,從而提升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通過項目研究,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野餐活動策劃方案。
(2)評估結果
本項目貼近真實生活,學生有過野餐經驗;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學生是項目活動的主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促進了深度學習的發生。通過制作野餐策劃方案,學生增強了發散思維、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3)總結經驗
一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精心的策劃與準備、明確的分工及組內的團結一致。在執行過程中,雖然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如團隊意見不統一、任務分工不明確、與策劃方案相關的一些英文表達超出現有的能力范圍等,但學生通過小組內耐心探討、研究、查閱資料,求助教師以及團隊的團結合作,將問題都一一化解。最終,各小組都能得出所需要的項目成果。
(三)項目評價
在項目式學習中,評價的目的既是讓教師獲得“教到什么程度”的證據,它與學習目標緊密相連;又能讓學生在項目執行的每個階段都得到更多的反饋,從而推動項目的成功。基于此,教師和學生可從情感態度、學習素養、合作交流、項目成果、總結反思等方面對項目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總之,將項目式學習運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還能夠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紅梅.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項目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1(6).
[2]崔靜梅.項目學習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究[J].遼寧教育,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