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學校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教育事業的內在要求,更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石。教育家精神作為一種崇高的教育理念與追求,將為賦能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寶貴的引領力量。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學校教育理念;高質量發展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與會教師,從六個方面概括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踐行教育家精神,如何用教育家精神辦學,如何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是每一位新時代校長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一、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與重要意義
(一)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
教育家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深刻要求,蘊含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執著以及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質。教育家精神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其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教育家精神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備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教育素養,不斷探索教育規律,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能夠引領教育改革與創新;擁有卓越的教育智慧,善于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潛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才。
(三)教育家精神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
教育家精神為學校注入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其強調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有助于營造積極的育人環境,塑造學校的獨特文化氛圍,提升學校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它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以教育家精神引領學校教育理念的優化重塑
(一)聚焦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教育家精神體現在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注重學生品德、智力、體魄、審美和勞動觀念、能力的協同發展。遼陽市師范附屬小學(以下通稱“學校”)通過豐富多樣的課程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學校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注重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校對標教育家精神內涵,著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上下功夫。例如,在各學科融合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通過學科實踐和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學校充分利用校內課后服務時間,開設多樣化的特色課程,遴選具備學科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專業教師參與到課后服務課程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必要的課程基礎、課時安排以及優秀的師資保障。
(三)關注學生差異,倡導個性化教育
學校秉承教育家精神,聚焦學生個性間的差異,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更加關注個性化培養,倡導個性化服務和個性化課程設置,因材施教。學校針對不同年齡特點、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開展不同的適切課程,幫助學生挖掘潛在特長。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求,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提供多樣化的課程和教學方法,讓每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中得到充分發展,樹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
教育家精神強調“心有大我,志成報國的理想信念”,這也是學校加強德育培養的終極目標。除常規化德育培養形式之外,學校注重思政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將德育貫穿于各個學科和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社會責任感。學校通過開展“校園雷鋒節”、校園小衛士、愛校如家禮儀生、孝親尊師好少年評選、主題班隊會、社會實踐、愛心奉獻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同時,要求教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品德修養的榜樣,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德育氛圍。
三、教育家精神在學校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一)充分運用激勵機制,激發教師自主發展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只有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養教師隊伍才能實現高質量的教育。教育家精神強調教師對教育的熱愛與執著。學校在管理中強化運用激勵機制,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內驅力,設立多元化的激勵措施,如評選教育先進、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獎勵優秀教學成果,鼓勵創新教育方法等。同時,為教師提供豐富多元的專業發展機會,包括培訓、進修、成果展示、學術交流等,幫助他們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二)營造積極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方面,學校注重時時育人、處處育人,讓校園文化處處彰顯育人功能,讓環境“說話”,讓墻壁“發聲”。同時,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如校園藝術節、科創節、讀書節、勞動節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發揮家校合作,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教育家精神強調“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胸懷天下不僅適用于教師,也適用于家長。家校應積極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學校成立班級、年級、校級“三級家委會”,每學期舉辦家長會,向家長匯報、分享教育理念以及學生的成長情況。同時,開展家長育人案例沙龍會、親子閱讀分享、家長開放日、家長藝術團、家長一日班主任等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各項管理活動。
四、以教育家精神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
(一)加強課程設計與課程設置優化
教育家精神強調“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教育工作者要勤于思考、善于鉆研,不斷優化課程設計與課程設置,以適應新時代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學校積極融合先進教育理念,不斷完善、創新課程設計與設置,積極探索更加適切的教育教學策略,深入探究學科知識體系,構建富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的課程框架。
(二)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
學校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實質,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引導教師時刻以教育家精神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的教育行為,以集團化“組團式”研究為抓手,大膽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如在大單元教學中,積極探索學科教學新方法,融入學科實踐活動、跨學科實踐課程、學科項目式學習等,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綜合能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探討“六環、六動、四活力”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高效課堂,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三)探索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
學校踐行教育家精神中“勤學篤行、求實創新的躬耕態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習成績,更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學生本人、學生家長等不同層面全員參與評價過程,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評價體系。
五、多維度培養具備教育家精神的師資隊伍
(一)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可持續發展
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學校為教師提供豐富、有效的學科培訓資源,通過開展特色學科教學研討、觀摩優秀教學案例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及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學校建立多元教師評價機制、常態化的激勵機制和考核制度,激勵教師積極進取,以名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學科工作坊、集團校名師工作聯盟為依托,定期開展教師基本功大賽、公開課、示范課等,促使教師在專業領域不斷成長,更好地踐行教育家精神。
(二)教師的教育情懷與責任感培養
教師的教育情懷與責任感是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學校以優秀先進教師為楷模,通過實施一對一結對子活動;定期聘請榜樣教師交流互動;組織教師到優秀的教育團隊參觀學習;聆聽專家及優秀教師的報告;樹立一批身邊的名師等方式,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教師主動作為,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教育家精神為標準,為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六、教育家精神引領下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一)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下,教師呈現出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運用教育家精神內涵中的“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不斷提升學習能力。
(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教育家精神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全面引領,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教師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狀,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關愛心。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與社會責任感相關的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參與意識,使學生明白自己身為社會一員的責任與義務。
(三)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的發展
教育家精神強調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的發展,確保學生每天有一至兩個小時的運動時間,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開設豐富多樣的藝術課程,如合唱、器樂、繪畫、舞蹈、話劇等,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
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必然要求。各校應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將其融入自身發展的各個環節,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創新的舉措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國良,張良.教育家精神引領教研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與實踐路向[J].人民教育,2024(8).
[2]孫海洋,徐建華,張欣偉.以教育家精神助推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J].遼寧教育,2024(14).
(責任編輯:趙靜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