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開設雙語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綜合素質,同時又要避免外來思潮給學生價值觀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雙語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尤顯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結合“信號與系統”雙語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內容與目標,探索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與實施,思考如何構建思政教育與雙語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將立德樹人貫通教育教學全過程。
關鍵詞:思政羅盤;雙語教學;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30-0127-04
基金項目:淮陰工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項目“基于思政羅盤的雙語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GJ09)。
作者簡介:常波(1970—),女,碩士,淮陰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與物聯網技術應用;王曉燕(1981—),女,博士,淮陰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光電檢測與信息處理;顧相平(1983—),女,博士,淮陰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號處理、機器學習;王海燕(1982—),女,碩士,淮陰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陣列信號處理、有源噪聲控制。
隨著課程思政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入推進,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已逐步成熟,一些高校教師根據課程特點對課程思政的內涵及課程思政元素進行了深入挖掘。[1-3]同時,隨著高校國際化合作的增強,許多高校也開設了雙語專業課程,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雙語課程思政展開了研究。[4-5]然而,“語言+專業”的雙語課程思政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探索“語言+專業+思政”的課程思政觸點,為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與完善提供新的支撐。
淮陰工學院的“信號與系統”課程內容與數學基礎緊密相關,又與現代通信技術緊密聯系,該課程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豐富,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促進全面育人。
一、課程思政在雙語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思政化建設為雙語教學尤其“境外課程共建”項目明確了基本方向
雙語教學模式下,學生具有一定的外語語言功底。以中英雙語教學為例,通過雙語授課,學生能夠更容易地讀懂一些英文資料,對于現階段的理論學習和以后的工作,都可以借助英文資料,更好地學習和工作。[6]除了雙語教學,隨著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的增設,很多學校會開展“境外課程共建”,雙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要緊密融合,思政方向的指引為雙語課程建設指明方向,使雙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行,發揮課程協同效應,實現全程和全方位育人。
(二)雙語課程思政化建設豐富了雙語課程的內涵和形式
依據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文件精神,淮陰工學院課程組成員與恩來干部學院合作研討,科學分解出6個特色指標點與21個課程思政標準指標,形成課程思政羅盤(已授權全國課程思政領域首個專利),如圖1所示。羅盤的最內圈有6個指標點,羅盤的外圈是課程思政21個指標點,較為全面地梳理了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進行了編號。羅盤中6個特色指標即我國目前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5門傳統思政課程加上具有淮安特色的恩來育人精神。
課程思政羅盤明晰了思政元素的體系,為專業課教師提供課程思政的理論基礎。雙語課程思政化建設為“思政羅盤”增加“指針”和“觸點”。羅盤對思政指標點進行劃分,在雙語課程中面臨的中外思維方式沖突,這為在不同專業技術發展史中增添中國元素提出新的要求,也將為思政羅盤中增加中國科學與技術貢獻等新的觸點。
(三)雙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是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
雙語教學場景是文化、價值觀碰撞的前沿陣地。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內容時,除提高自身的英語和專業綜合應用能力外,也在有意或無意地進行著文化和價值比較等,雙語專業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引導學生在這些比較中堅持文化自信。[7]在雙語背景下,尤其是與境外高校共建的雙語課程中,語言本身就是一種障礙,所以研究如何在恰當的科技發展史和創新史中融入中國元素,是決定雙語課程思政建設成敗的關鍵。
二、“信號與系統”雙語課程思政案例庫建設
(一)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融合
為了實現雙語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首先要對雙語思政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課程組老師通過挖掘信號與系統的思政元素,將專業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形成思政案例庫。按照思政點與知識單元的對應關系,可把信號與系統的教學內容分為5個單元,如表1所示。表中最后一列對應思政羅盤指標點標號,如A1對應辯證唯物主義,C1對應人生觀等。希望通過自然的引導,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
(二)課程思政的案例分析
為了提升課堂溫度,需將專業課堂知識和思政育人元素巧妙結合。表1中的每個單元,對應有若干章節,每節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思政案例庫設計教學案例。每一節教學案例實際上就是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方案。雖然“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內容偏理論和數學,但與現代科技前沿密切相關。為了提升課程的創新性,需要適當引入學科前沿,并注重與后續專業課程之間的協調和拓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該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還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信息技術前沿內容,在信息多媒體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通過新媒體搜索相關的素材,教學時做到理實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教學案例為一次課,共兩個學時,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將課程知識點與思政點結合在一起。本研究選取第1章緒論的內容進行案例分析,如表2所示。
三、“信號與系統”雙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
專業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還需在教學方式、組織、考核等方面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全方位協同,以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
(一)培養教師課程思政教育的理論素養
首先,學校和課程組、教師等要通力合作,如學校可以通過視頻、學期例會等各種宣傳方式組織教師及時了解和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其次,要充分發揮教研室與課程組的作用,定期研討,更新案例庫,強化思政教育的內涵和導向。最后,教師要能主動提高知識傳授和價值觀相結合的能力,引導學生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世界,既加強專業課的學習,也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
(二)教學過程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表2中的教學過程構建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思政元素與知識元素是有機結合的。從思政元素來講,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其次,在課中教師要把準備好的思政素材有效地融入專業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自然融入辯證思想、愛國情懷等思政元素,通過啟發式、案例式教學,讓學生體會信號傳遞科技自信,系統融合思政內涵,從而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力。
(三)強化課程思政的考核
淮陰工學院信號與系統雙語課程成績包括平時考核成績(30%)、階段考試成績(30%)與期末考試成績(40%)。課程思政內容的考核體現在三個方面,在章節總結作業中按照教學單元布置思政作業,涉及思政教學的4個目標。如學完緒論后布置作業“舉例說明信號與系統在國家重大工程中的作用”,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深刻認識信號與系統這門課程在專業體系中的重要性。
(四)嚴格規范雙語教學管理
加強教學管理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通過課前預習和練習、課后作業和總結、階段測試與總結以及課程綜合作業等形式,督促學生課外學習。通過課程網絡平臺,要求不同形式的作業都要按時提交完成,在網絡平臺中有評分,將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對于雙語課程教學,其所需的基本教學資料,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案、學生作業等都要求是英文。思政案例庫采用中英雙語形式,教師講課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能夠聽懂,可以結合中文講解。
四、結語
淮陰工學院“信號與系統”雙語課程經過20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一些教學成果,尤其是雙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相結合,不僅能夠講授生動有內涵專業知識,豐富上課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同時,雙語課程思政建設也推動了一流課程建設,2021年該課程認定為校級一流課程,獲評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另一方面課程建設也助力了專業建設,專業建設助力了學科發展與學校發展。淮陰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2020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并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招收國際留學生,2022年獲批省“十四五”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建設專業,屬全國同類高校唯一。在國際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信號與系統”教學團隊將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爭取獲得更多教學成果,助力高校面向社會及就業市場需求,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梁吉業. 大數據時代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 光明日報,2017-11-07(13).
[2] 陳后金,李艷鳳,陶丹. 思政鑄魂的信號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內涵改革[J]. 中國大學教學,2022(06):14-18+26.
[3] 廖健,王素格,齊姍. 大學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實踐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09):156-160.
[4] 宛汀,鄒玉龍,孟慶民. 高校雙語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探索與研究[J]. 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2(05):20-23.
[5] 汪波,花為,王政. 電動汽車新技術雙語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22,44(01):116-119.
[6] 劉蓮英,于運花,鄧建平,等. “材料導論”雙語課程融合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20(48):78-80.
[7] LIANGTAO LAI. The bilingual revolution:The future of education is in two languag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21,24(03):452-454.
(責任編輯:張若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