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體能是人參與運動和訓練所必需的能力,為學生增進體質健康和學練專項運動技能奠定良好基礎,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立足新課標,關注水平四階段學生的綜合體能發(fā)展,積極探索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利用輕器械和依據學情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而從學生“賦能”的角度出發(fā),制定激發(fā)學生練習積極性的教學程序計劃和有效的練習方法。
關鍵詞:綜合體能;輕器械;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2-0044-02
筆者無意間看到“一名高中男生提不動一袋大米上樓”的新聞,為此感到驚訝的同時,也開始審視近些年學生體育學習問題,并思考,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如何堅守崗位,力所能及地引導學生、發(fā)展學生綜合體能素質。積極探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體能素質不僅僅是課程改革、學科建設的需要,更是新課標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深知合理的體育運動對一個人的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利用跳繩設計一節(jié)有趣、新穎的綜合體能課,這不僅是運動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學生生活的需要,更為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發(fā)展專項體育技能、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一、以學促練,讓“賦能”有章可循
教師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跳繩擺放不同的圖形,嘗試運用不同的練習方式發(fā)展不同的綜合體能素質,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學生賦能做好鋪墊。通過合作探究最終確定四種擺放方式及過繩方式。
(一)擺放方式:“十”字型擺放
人數分組:分成兩組,兩組同時練習。
練習內容:雙/單腳前、左、前、右跳(跳起有高度)。
(二)擺放方式:“U”字型擺放
練習內容:開合跳(直臂要擊掌)。
(三)擺放方式:“U”字型擺放
練習內容:快頻跑或高抬腿(擺臂后腳跟不落地)。
(四)擺放方式:“一”字型擺放
練習內容:俯撐側身移動--螃蟹爬(身體要平直)。
體育課的基本部分由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后確定跳繩的四種擺放方式。預先將這些擺放方式打印成圖片并備注文字說明發(fā)給四組組長,學生分組體驗“十”字跳、“O”型開合跳、“U”型螃蟹爬、“一”字快頻跑的學練,之后聽教師統(tǒng)一放音樂跟練。教師語言提示動作要領,量化每個動作完成的任務,分組點評;學生跟做,動作規(guī)格到位,按要求完成。
二、以練促賽,讓“賦能”有條不紊
分組分解教學后,鼓勵學生通過體驗、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練習掌握;再采用完整練習法,將組合過障礙技術動作串聯(lián)起來。學習過程中嘗試設計問題導向,以小組合作學練的方法,圍繞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展開。分組學練,激發(fā)競爭意識,讓學生賦能有了載體,課的流程有序進行(圖5~8)。
三、以賽促評,讓“賦能”有形有色
在運用階段學生將所學的過障礙方法進行適當調整,組合嘗試,學生利用每人手中的跳繩擺放成組,在教師播放的體能練習音樂下循環(huán)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所學內容的進一步鞏固,符合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同時也是對小組合作學練的檢驗,更是以小組為單位評價的要素之一。
四、以評促學,讓“賦能”落地生根
采用分組學練、分組比賽讓分組點評有了依據,以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整組評價為評價方式,變單個點評為小組整體評價,增強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變結果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自我要求,自我賦能。
借助如跳繩這類輕器械用來輔助練習,變化練習的形式和方式,增加練習過程中的娛樂性,練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賦予練習的趣味性,讓學生鍛煉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