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單元教學是以單元為學習單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現結合英語、生物、地理等學科中的具體課例探討單元教學實踐策略,旨在促進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構建教學整體意識,提升教學效益,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本專題文章將持續刊登,歡迎廣大教師圍繞本專題內容踴躍投稿!
摘" 要: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實施大單元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為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和授課模式,將教材中原本零散的英語知識轉變為整體、系統的教學輸出,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化對單元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共同提升。文章簡要論述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的基本原則,并針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是指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運用系統性思維整合單元教學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并將其遷移到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一種課程組織形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大單元教學,教師要圍繞單元主題解讀、重組、開發課程內容,構建一個具有明確目標、活動、評價等要素的結構化課堂,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的原則
1. 主體性原則
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求教師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利用新穎性、創新性的教學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這就意味著,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不僅要深入挖掘本單元的重、難點知識,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基礎、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因素,并以此為依據組織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建立完整的單元知識框架,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提高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制訂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組織實踐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單元教學的應用價值。
2. 關聯性原則
關聯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把握不同課時之間的聯系,為大單元教學的開展作鋪墊。為此,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挖掘每個課時之間語言知識、主題內容和學習視角等方面的關聯性,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重新規劃大單元教學內容,以由淺入深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英語核心素養中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維度之間的聯系,設計的課堂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且能使他們的思維品質、語用技巧、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一定提升。明確以上兩點后,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應該遵循關聯性原則,合理規劃課時,設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個性化活動,使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實踐中得以發展。
3. 整體性原則
在進行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整體性。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對應的主題,教師應該圍繞主題整合課內知識與課外資源,按照不同課時劃分教學內容,使教學結構更加系統、科學;從教學活動的角度來說,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引領者,要將大單元整體教學觀念融入課堂中的各個環節,如制訂課程目標、布置學習任務、設計課后作業等,使整體性原則得以落實。這樣,學生便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對單元主題的整體感知,全面掌握不同課時的主要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以此提升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助力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1. 制訂單元教學目標,滲透核心素養
單元教學目標對各個課時起到引領作用,是教師組織學習活動的重要依據。因此,在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制訂單元教學目標,依據核心素養將其詳細劃分為兩個方向:一是達成性目標,即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二是發展性目標,即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各個課時的主要內容整合起來,挖掘它們之間的關聯性,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模式和接受能力等因素完成達成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的制訂,為學生指明單元學習思路,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英語核心素養,體現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對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積極影響。
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稱“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以“節日”為主題,由“了解世界各地節日”到“理解中國傳統節日”,探討節日對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要意義。教師通過對單元主題和課時內容的研究設置了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達成性目標如下。(1)語言能力:能夠在中外傳統節日相關的真實情境中正確使用由that,if / whether引導的賓語從句,以聽、說、讀、寫、譯等方式理解并簡要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提高聽力、閱讀、寫作技能;(2)學習能力:掌握由that,if / whether引導的賓語從句和由what,how引導的感嘆句,能夠運用這些語言結構談論與節日有關的話題,闡述自己對某個節日或某種觀點的看法。發展性目標如下。(1)思維品質:通過本單元的聽說、閱讀、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得到發展;(2)文化意識:了解中外重要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嘗試用英語介紹中華傳統文化,進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堅定文化自信。教師在設置單元教學目標時融入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可以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指引,使大單元教學更加系統化,為后續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作準備。
2. 優化單元教學,發展核心素養
(1)注重課前預習,培養學習能力。
要想在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中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應該提高對課前預習環節的重視程度,根據單元主要內容研制導學案,使學生初步了解單元主題和主要內容。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要考慮學情,將單元內的單詞和語法以清晰的方式呈現,并精心準備助學音頻,讓他們在完成導學案中的習題后認真聆聽語音資料,以此掌握生詞的正確發音,同時也起到鍛煉聽力的作用。隨著學生學習經驗的積累,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預習,使學生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自主探究單元核心知識,通過查閱工具書、網絡搜索等渠道高效完成預習任務,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時,教師提前將單元導學案發送到班級學習群中,具體內容如下。
翻譯下列短語:
your first name ______
his pencil case______
her eraser" ______
in English______
深入研究:
“Is that your backpack?”這是一個一般疑問句,在含有am,is,are的一般疑問句中,要將它們放在______位置,句末用______標點符號,讀時用______(升 / 降)調,如"______(am / is / are)you Mark?其中,that為指示代詞,表示______,一般用來指時間或空間上離說話人或物較遠的人或物;this表示______,指時間或空間上離說話人______的人或物。this和that作主語時,be動詞用______",如This is______(am / is / are)my sister.
此外,教師還要發送本單元重點句型的音頻資料至班級學習群,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學習能力。
(2)關聯單元版塊,鍛煉思維品質。
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教師要帶領學生挖掘單元不同版塊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他們初步形成綜合分析單元內容的意識。通過教師的指引,學生能夠將聽力、閱讀、寫作等版塊中的語言知識整合起來,構建全新的學習體系,鍛煉邏輯思維;在分析文章主旨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鍛煉批判性思維;學生根據多個版塊提供的素材進行拓展學習時,鍛煉發散思維。為了收到這樣的大單元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開展趣味性的課堂活動,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創編表演劇本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習,以關聯單元版塊的方式形成整體意識,逐漸厘清單元學習思路,為思維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
例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 8“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的核心話題是通過運用一些方位介詞來詢問某一場所的具體位置。在聽力訓練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以下對話練習。
Conversation 1:
A:Is there a restaurant______"Bridge Street?
B:Yes,______ ".
Conversation 2:
A:______" there a post office______" "here?
B:Yes,there"______" "one on Long Street.
在進行聽力練習之前,學生要先結合單詞版塊所學內容閱讀題干信息,對談話內容形成初步了解,這樣在聽力時便能快速地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隨后,學生根據閱讀版塊中積累的學習經驗思考空缺部分填寫的單詞與前后文語境是否一致,并順利總結出做好聽力題的兩個關鍵:一是聽前看圖片或文字材料;二是聽時抓住關鍵詞。如此一來,通過挖掘單元內不同版塊之間關聯性的方式,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充分鍛煉,助力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3)設計多元作業,提高語言能力。
課后作業是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方式。對此,教師要根據單元重、難點知識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布置多種形式的課后作業,并不局限于練習題這一種模式,還包括對話練習、寫作訓練、實踐任務等,讓學生在多元作業形式的輔助下鞏固單元知識,促進聽說讀寫等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具體來說,初中英語作業可以分為聽說作業、閱讀作業、寫作作業、選做題等多種類型,其共同點是都與單元知識有著密切聯系,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重新梳理單元主要內容,對單詞、句型和語法等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夠靈活利用它們解決各類問題,在口語和寫作任務的輔助下達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10“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后,教師可以布置如下多元單元作業。聽說作業:聆聽重點句型。I think I’ll go to the party with Karen and Anna.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 What will happen if they have the party today?Half the class won’t come. 隨后,學生以錄制視頻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練習成果,將其發送至班級學習群,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寫作任務:用本單元所學的if從句描寫自己參加聚會的真實經歷,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一段以第三人稱口吻進行敘述的具體事件,旨在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教師通過設計多元作業的方式使這項學習任務更具趣味性,促使學生結合大單元學習經驗展開復習,為語言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有利條件。
(4)補充課外資源,增強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拓展與延伸教材內容,結合單元主題補充豐富的課外資源,滲透大量與文化有關的內容。通過講述故事、播放視頻、分享截圖等方式,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豐富的內容,起到增強文化意識的作用。補充課外資源的方式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讓他們有機會見識到精彩的世界文化,通過對比的方式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例如,人教版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主題是“不同國家的文明禮儀和風俗習慣”,要求學生掌握東西方國家在不同情境下的文明禮儀。其中,在Listeningamp;Speaking環節,學生需要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兩部分的聽力任務,了解各國在初次見面、時間觀念和餐桌禮儀等方面的文化,初步認識文化差異;在Reading環節,對比學習兩個國家在相同情境下的不同文化禮儀,啟發學生尊重文化差異。完成以上教學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資料,介紹哥倫比亞和瑞士兩個國家在守時、訪友、制訂計劃這三個方面的文化差異,在課外資源的輔助下使學生的文化意識得到增強。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學會用be supposed to / be expected to / be important to來介紹不同國家初次見面的習俗,并利用本單元重點詞匯,如shake hands,drop by,pick up,make noise等表達自己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以此鍛煉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課外資源起到開闊學生眼界的作用,能使他們意識到學習中西方文化的必要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指引,教師在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中要深入研讀教材內容,根據基本學情確定單元主題、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隨后組織趣味性、多元化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主動挖掘單元內不同版塊之間的關聯,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使其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提升。另外,教師通過補充課外資源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使他們對單元主題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增強文化意識的同時推動英語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淑華.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思[J]. 校園英語,2022(45):124-126.
[2]賴愛娣. 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探究[J]. 英語教師,2022(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