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出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構建要點,探討了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的實踐過程及其成效。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分析,評估項目式學習的效果,并根據結果總結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和方法。研究表明,通過研究項目式學習的實踐全過程,能夠更科學地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創新思維。
關鍵詞: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教學實踐;教學成效
作者簡介:蘇冉(1976—),女,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中學教育集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在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應用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面對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忽視數學學科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問題,教師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索,通過深入參與、研究、反思,應對跨學科挑戰并解決實際問題。這一教學方法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與意義,提高他們運用數字知識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項目主題的選擇與設計
構建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模式的第一步是項目主題的選擇與設計,應在考慮初中生的興趣、年齡特征,以及數學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項目主題[1]。
在主題設計上,要圍繞新課標對數學學科應用性的要求,注重與社會的相關性,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如環保節能、社區規劃等。這樣的主題可以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有效幫助他們理解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紤]到當前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項目主題設計應涵蓋多領域的數學知識,如幾何、代數、概率與統計等,同時注重與科學、技術、工程和藝術等其他學科的整合,以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2]。
適當的挑戰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因此,項目主題的選擇應富有挑戰性。教師需要確保項目難度適中,能夠激勵學生進行深入探索。鑒于新課標要求,項目主題要具有深刻的實踐性、良好的操作性,有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要包括實驗、調查、收集數據等環節,便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主題還應具備創新性。創新性主題能推動學生進行創意思考,探究多種問題解決方案并對結果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尋找標準
答案。
(二)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環節。鑒于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特點,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流程,確保學生有效參與,取得良好的教學
效果。
在活動組織方面,教師需要明確項目的目標、期望成果以及評價標準,幫助學生理解項目的意義。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進行分組,確定組內成員的職責和任務,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建立團隊合作與溝通的結構。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項目式學習資源和材料,包括數學工具、參考資料、信息技術設備等,以便學生能夠順利地進行探究活動[3]。
在活動實施方面,教師需要制訂項目主題、把控項目進度、開展項目評價等。為了幫助學生有效管理時間,確保各階段目標順利實現,教師需要與學生密切合作,制訂時間表,合理安排進度。在項目式學習的推進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提供指導與支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要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持續關注學生的進展,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監督,以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匹配。項目完成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展示成果,從他人的學習成果中汲取經驗,并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反思,討論項目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從實踐中吸取教訓,促進他們的成長和進步。
(三)學生與教師角色的合力轉變
在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與教師角色的同步轉變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項目式學習中,這種師生角色和關系需要發生變化。
學生應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探索者。在項目式學習模式下,學生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包括自我管理、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創新思考。他們不能只是單純地接受知識,而應通過實際操作、討論反思,積極參與到真實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能夠學會自主獲取資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協調者和促進者。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學生探究活動的支持者。教師需要設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合理分配資源,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并在必要時提供幫助和指導。此外,教師還要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提供反饋,幫助學生進行評價和反思。
在這種學生與教師角色的同步轉變下,課堂氛圍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得到強調和鼓勵。項目式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強的學習環境,有助于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培養社會生活所需的關鍵技能。
二、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實踐過程
(一)具體項目的引入和設計
在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實踐過程中,具體項目的引入和設計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欲望的關鍵步驟。這一步驟的順利進行要求教師具備高度的創造性,深入了解學生認知特點[4],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興趣選擇或設計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項目主題。
初中數學的主要知識點包括幾何、數學運算、數據分析、概率與統計、方程式和函數等,為項目式主題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例如,針對幾何知識,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于校園綠化的項目,讓學生通過測量校園綠地面積、計算綠化覆蓋率等方式,學習不同圖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學生可以結合數理運算知識,對測量數據進行運算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概率與統計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交通擁堵等,學習如何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繪制圖表和計算相關概率。對于方程式和函數,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模擬商店經營的項目,讓學生建立成本與利潤之間的函數關系,根據市場需求和成本預算列出方程并求解[5]。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靈活設計項目式學習主題,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具體項目的引入和設計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且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數學實踐能力。
(二)實施過程中的互動與反饋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互動與反饋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持續進步的重要方法。這一環節不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涵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對學生學習的即時反饋。這種互動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問題,拓展思維,實現對知識的深層次建構。
以“探索生活中的三角形”主題項目為例,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探討建筑中的三角形結構,或者研究自然界中的三角形,如山脈、河谷等地理形態。在這個項目中,學生獲得的反饋一方面來自教師,另一方面來自同學。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概念和解題方法,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展,適時提出引導性問題或建議,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自我修正,通過推動小組展示優秀案例或進行評比,激勵學生探尋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容,獲得進步。而學生之間要互相評價對方的工作,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種互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評價能力。
項目式學習的關鍵在于發揮團體智慧,通過集體討論與反思來優化方案。因此,教師應定期組織反思會議,讓學生分享他們在項目中的體驗和收獲,討論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通過這種集體反思,學生可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是實現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關鍵。為此,教師需要采取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他們在項目中充分參與并積極展現自我。
教師可以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項目主題,增強學習情境的真實感和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教學數據分析的知識時,可以設計主題為“我們學校的碳排放”的項目式學習活動。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學情、項目背景等進行了解,包括學生對學校能源使用情況的認識、學生對環保的認識等。其次,教師要將整個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的任務,根據先前了解到的信息,為學生分配任務,如選出數據收集員、數據分析師、報告撰寫者等,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再次,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如調查表、計算器、統計軟件、參考資料等。最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巡視、觀察,并適時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在項目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給予學生正面評價和建設性意見,強調他們在項目中的努力和進步。通過上述策略,教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使他們在積極參與項目活動的過程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四)教師指導策略
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經常涉及復雜計算和高階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有效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針對二次函數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主題為“優化公園游樂設施布局”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在這個項目中,學生需要應用二次函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根據游客的喜好和公園現有的條件,優化游樂設施的布局,以吸引更多游客并提高他們的滿意度。
為了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教師需要實施分階段指導,將整個復雜的計算過程分解為多個階段或步驟,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步驟的邏輯和方法,幫助學生一步步掌握整體流程。例如,在著手開展項目前,教師可以組織一節二次函數知識復習課,通過引導學生解決二次函數問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確保學生們已經熟練掌握了必要的數學知識。在數學模型構建環節,教師先進行演示,用具體的例子展示如何逐步解決問題,再讓學生嘗試模仿這一過程。例如,演示如何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構建二次函數模型,解釋模型中每個變量的實際意義,并讓學生構建、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數學模型。在方案設計環節,教師展示如何使用二次函數來求解最值問題,即如何找到使設施使用率或游客滿意度最高的游樂設施布局方案,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嘗試找出最優解,并考慮實際條件對方案的影響。針對學生的運算錯誤,教師應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糾正錯誤的方法。
三、成效評估
具體教學實踐表明,項目式學習法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起到較好的提升作用,還能讓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獲得顯著發展。
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學會了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提高了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團隊合作中,學生學會了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觀點,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態度和團隊精神。此外,項目式學習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嘗試新的解題方法、提出獨特的設計方案或對現有知識進行創新應用。
四、結論
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具有顯著效果。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項目式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黃瓊.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學園,2024(12):48-51.
[2]趙琨.基于新課標的初中數學項目式教學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2024(10):66-68.
[3]陳鋒,薛鶯.智能技術賦能初中數學項目化學習初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4(4):40-43.
[4]孫金霞.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8):46-48.
[5]周青松,李明樹,王曉峰.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以“土圭遇數,九畿見學”為例[J].中學數學月刊,2024(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