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課堂評價作為美術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針對小學美術課堂評價現狀,教師可從美術課堂評價現狀、評價原則、評價方式、評價標準、評價工具等方面探索美術課堂評價策略,從而使課堂評價更加符合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需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課堂;課堂評價;評價策略;小學美術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9-0061-04
評價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美術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的學科,其課堂評價策略也應與核心素養理念相契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課堂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學習態度、課堂學習階段目標的達成情況等方面。[1]115如何通過課堂評價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的目的,培養具有積極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新型人才,值得新時代小學美術教師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小學美術課堂評價的現狀及其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一)小學美術課堂評價現狀
當前,小學美術課堂評價現狀總體來說比較積極,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評價目標傾向檢視教學活動,判定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學成效,對如何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關注不夠;二是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評價為主,缺乏學生自評、互評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導致評價結果不夠全面和客觀;三是忽視過程性評價,只注重學生作品的最終效果,忽略了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嘗試、創新和情感表達等;四是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教師評價時主觀性較強,以簡單的優、良、合格等為標準,評價語言長期停留在“你很棒”“表揚你”等模糊的表述,忽略了對學生素質發展及學習過程本身的評價;五是評價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因為班級人數眾多,教師實施評價時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鼓勵。
(二)美術課堂評價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往往比較重視他人評價,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正?,F象,也是他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課堂評價對學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是促進學生發展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貌、言行舉止、與他人的關系、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等,并試圖通過他人的評價來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二是促進學生學習社交技能。在課堂評價中,學生通過他人的評價了解自己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以及如何更好地適應不同的社交環境。三是有助于學生尋求認可和歸屬感。學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這是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來源之一。學生通過他人的評價推斷自己在某個群體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并通過言行來獲得他人的贊賞,找到歸屬感。四是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學生通常會根據他人的評價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學校的要求。
筆者對500多名小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學生期待他人對自身美術活動或作品進行評價,其中期待獲得教師評價的占51%,期待獲得同學評價的占31%。這說明學生希望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肯定自己,實現自我價值??梢哉f,美術課堂評價正是引導學生激發積極情緒和培養抗挫心理的良好契機。
二、美術課堂評價的原則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評價涉及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貫穿藝術學習的全過程和藝術教學的各個環節。[1]114這就需要教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總目標和學段目標,依據課程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重視對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的考察。
(一)全體性原則
美術課堂評價應面向全體學生,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學習環境,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評價標準公平公正,不因學生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等因素有所偏倚;二是評價方式多樣化,既注重對作品本身的評價,也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評價,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三是評價結果公開透明,及時向學生本人和家長反饋學習情況和成果。
(二)表現性原則
美術課堂評價不僅應關注學生掌握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而且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教師可通過觀察、提問、交流等方式把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表現、學習困難,進而提出具體、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美術課堂評價的表現性原則包括以下4點。(1)評價學生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創作過程和作品的評價,又要關注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嘗試、探索和創新,以及作品的質量、獨特性和創意性。(2)評價學生的表現能力。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作品,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肢體語言表達能力、情感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3)評價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傾聽能力和領導能力等。(4)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應注重發現學生的優點和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即時性原則
美術課堂評價應注重即時性、生成性、針對性,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2]。首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即時生成的,因此課堂評價也應該即時進行,以便學生能夠通過課堂評價及時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反饋時,應通過溫柔的目光、鼓勵的語言、適當的獎勵等方式,幫助學生不斷調整自己的表現,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最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特性,適當給予指導,促進學生進一步提高美術技能和審美能力。
(四)多主體原則
多主體原則即評價主體多元化。首先,要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評價主體和角色的作用,鼓勵他們從各自角度評價,提供不同的觀點和建議,形成多方共同激勵的機制,使教師全方位了解學生的發展潛力和發展需求,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針對性指導。其次,多主體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學生比較、與家長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而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能力。
三、實施美術課堂評價的策略
評價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發展,涉及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方面,貫穿藝術學習的全過程和各環節[3]。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建立多元化、開放性、差異性的評價機制,靈活選擇評價方式,妥善運用評價語言,合理使用評價工具,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一)多元化與互動性評價
課堂上,師生應適時進行互動評價。教師可先發表自己對美術作品欣賞、創作的看法,再引導學生表達對美術學習的看法,說一說自己作品想傳遞的情感和思想,以此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進步成長。
1.通過學生自評培養反思能力
學生自我評價既是具有主觀意向的自我認識活動,也是自我激勵、總結、校正的有效途徑,往往以口頭或反復練習的形式進行。一般而言,涉及畫畫技法掌握的內容,適合采用學生自評。學生通過自評反思貫穿整個創作過程,最終助力良好反思習慣的養成。例如,教學“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畫畫身邊的小物件》一課時,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對自己的畫作線條不滿和不自信,于是引導學生對畫作進行審視、思索、分析、再練習,使學生通過一次次試驗和總結反思,發現不足,從而形成穩定的線條造型能力,使美術作品日臻完善。
2.通過學生互評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互評有助于學生之間建立互相尊重、信任的情感,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并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養成對同學寬容的心態。這也是學生增強抗挫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互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開展。一是欣賞、接納、包容。對于別人的評價和建議,有時候學生可能不一定愿意接受。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耐心傾聽同伴的觀點,以包容的態度來思考這些意見合不合理。這樣有助于學生在互評中促進情感交流,同時有助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二是多角度進行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賞他人的成績和作品,認識到“我可以不喜歡你的學習方式和結果,但不反對這樣的存在,因為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要求學生評價時既要看到同學美術作品的技法、效果,也要看到同學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學習的方法及態度、持之以恒的耐心等。久而久之,這種寬容心態就會促使學生形成接納與包容的美好品質,有助于學生將來順利融入社會。三是公平公正地評價。在課堂中,學生之間主要是伙伴關系,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容易受到伙伴關系的影響,因此在學生互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簡單評價好或差、喜歡或不喜歡,而應說明具體原因,如分析造型是否完整、色彩搭配是否協調、創意是否新穎等,促進學生發揮個性的同時提升抗挫能力。
3.通過教師評價激勵學生積極上進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筆者認為,教師評價正是發揮著“肩膀”的作用,同時有助于調控課堂進程。在開展課堂評價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作品,還要關注創作過程中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實踐能力的提高、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的激發等。
(二)關注內心與情感的評價
美術作品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因此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教師可通過與學生交流、作品解讀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在評價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表達是否真實、深刻,是否能夠引起觀者的共鳴。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感表達的評價,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1.注重情感的評價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每一個兒童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愿望,還帶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美術課上要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需求,以發展的眼光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讓每個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是最棒的”情感體驗[4]。
筆者班上有一名男生,他在美術課上經常不聽課也不按照當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創作,只喜歡用擅長的鉛筆畫表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飛機、火車、武器等。由于擔心被教師發現,每次教師課堂巡視時他都刻意躲避教師。對此,筆者并沒有制止他畫畫或強行要求他必須完成課堂指定作業。有一次,在他畫得入神時,筆者抓住機會對他畫的直升機表示贊嘆:“你的造型能力太強了!你畫的直升機結構準確、細節清晰,畫出了直升機的材質和立體感,看得出你很善于觀察,也經常練習。你可以讓同學們欣賞你的作品嗎?”該生非常驚訝,沒想到會得到教師的表揚,眼里閃動著喜悅的光芒,卻因為害羞拒絕了教師的提議。后來,他仍然在課上自由創作,但不再回避教師,還時不時主動讓教師評價其作品。筆者一邊表揚他觀察細致,一邊引導他向同學們分享自己畫畫的方法和感受。在教師積極的暗示和引導下,有一次他終于鼓起勇氣發言,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筆者借機引導:“美術創作除了可以畫你擅長的鉛筆畫,還有豐富的畫法和表現形式,老師希望你能在課上同步學習,掌握更多的方法去表現你喜歡的題材?!贝撕螅撋谡n堂上的學習態度有了明顯改變,發言也變得積極了,美術學習進步很大。
2.尊重個性的評價
美術學科具備重視個性與風格的特點,要求教師除了關注普遍性,還要鼓勵獨特性。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長環境造就了思想各異的學生,進而影響其美術創作風格。美術教師必須了解并尊重學生的思維風格和學習風格,積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正確運用課堂評價語言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使學生最終將注意力投放在美術學習中。
例如,在上桂美版五年級上冊“造型與表現”領域《黑白畫》這一課時,多數學生參照課件或課本范畫進行創作,畫面大多表現動物、植物、景物或幾何形。此時,一名女生的作業引起筆者的注意,只見她的畫面中出現幾個大小不一的骷髏圖形,這些圖形被縱橫交錯的直線切割開。該生運用各種線條、點進行填充,使畫面出現黑白灰的效果,給人一種陰郁、尖銳、沖突的不適感。這名女生長相清秀,學習認真,課堂上不愛發言,表情比較冷漠,當筆者問她為什么選擇骷髏圖形創作時,她用不在乎的口吻說:“我喜歡看有關死亡的書籍,這沒什么可怕的,而且這種圖案很酷,很適合灰色調?!睆乃恼Z氣中筆者感受到一種戒備,這也是步入青春期少男少女常有的固執態度。筆者沒有否定她的觀點,而是給予肯定:“你選擇的圖案元素很大膽也很獨特,這非??少F,老師欣賞你的個性。相信你也能使用其他圖案進行創作,希望你能充分享受美術課上的自由和快樂!”該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認可之后,表情明顯柔和許多。然后,筆者從黑白畫技法的角度給她提出修改建議,她欣然接受。
可見,美術課上教師多運用肯定的評價語言,尊重學生在課堂中所表現的自我感受、體驗和見解,有助于學生從教師的認可中獲得學習動力。
(三)使用工具和標準進行評價
基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目標和標準,制訂具體的評價標準并正確使用評價工具,開展美術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相結合的立體評價,從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學習任務單
學習任務單包括課前學習任務單和課堂學習任務單,它既是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支架,也是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依據。學習單的設計應遵循學生主體原則,讓學生動腦動手“做中學”,獨立完成部分學習任務;應遵循導學原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應遵循全體性原則,使學習單的設計符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應遵循開放性原則,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設計有利于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2.美術學習評價表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評價標準和方向,可以是對作業完成的自我檢查,也可以是對學習過程的總結(如表1)。
表1從學習難度、學習態度、創作方法、創作表述、創意等方面設定評價內容,每一項都貼近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例如,學習難度和學習態度貼近“審美感知”,創作方法和創意貼近“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創作表述可融合“文化理解”進行。教師通過設計具體的評價內容,將美術課程所提供的價值內化為學生的情感認知,激勵、引導學生自信自尊,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5]。
3.美術學習檔案袋
美術學習檔案袋是評價美術學習結果的重要方式,可以清晰反映每一個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美術創作特色,也是對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生進行有效評價的方式之一。筆者發現,讓學生從小學低年級開始使用美術學習檔案袋,能夠促使學生重視美術學習,并對學習產生積極性和自信心,也能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我校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美術學習檔案袋,讓學生在學期期末將自己的作品、獲獎證書、書面評語、期末測評材料都收藏到檔案袋中。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到下一個學期時,再讓學生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變化與進步,學生往往能收獲不少驚喜,從而培養了成長自信心。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毙聲r代的美術教師需要深入研讀課標與教材,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從目標、方式、創意性、情感表達、進步與成長、課程目標和標準等方面形成美術課堂評價策略,使學生通過課堂評價提高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進成.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江西教育,2022(40):43-44.
[3]張屹.美術教學中的學生作品創設與功能實現[J].生活教育,2023(5):80-84.
[4]劉麗萍.英語課堂教學有效評價方式初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21(Z6):54-56.
[5]徐惠.民國至今小學美術課程目標發展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9:1-60.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