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湖州市高校結合地方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實踐研究“生態聯盟式”人才培養模式,旨在提高跨境電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地方跨境電商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該課題圍繞產業發展、產教融合和人才培養,構建跨境電商生態聯盟,探索“五位一體”新模式,推動政府與高校在人才招引、選育、就業等方面的合作,促進產業與教育融合,推動湖州經濟發展和跨境電商數字化建設。
關鍵詞:產教融合;跨境電商;生態聯盟式
一、湖州市跨境電商的現狀
1.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湖州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跨境電商,形成新格局。2021年湖州市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270億元,同比增長80%,占全市外貿總額的18%。其中出口245億元,增長114%,占全市出口總額的14%;進口61億元,增長51%,占全市進口總額的11%。湖州市跨境電商企業超過1萬家。湖州作為內陸開放型城市和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積極推進跨境電商工作,推動湖州成為產業新高地。
2.高校跨境電商專業建設
“一帶一路”和跨境電商的崛起,為湖州跨境電商行業帶來機遇與挑戰。為應對這些變化,湖州地方高校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首先,構建專業生態鏈,以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完善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
其次,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科研資源和實踐教學資源,實現跨境電商專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緊密對接,推動“產教融合”和“產學融合”。
最后,打造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平臺,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結合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同時,建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平臺,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建設的融合。
二、跨境電商背景下的“五位一體”生態模式
政府、高校、企業、行業等共同構建跨境電商生態聯盟,以“政校企行”四方聯動形成“五位一體”模式。圍繞“產教新勢能”“產學研發展”“政校聚資源”“本土化落實”“數字化服務”,探索湖州跨境電商生態新模式,促進政府與高校在人才招引、選育、就業等方面的合作,推動產業與教育融合,助力湖州經濟發展和跨境電商數字化建設。此模式實現政府、企業、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受益、企業共贏”的方式,協同推進人才培養與就業。
在產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湖州跨境電商“生態聯盟式”的實踐研究,旨在推動學院與地方企業深度合作,促進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通過深入調研與分析跨境電商產業和人才需求,結合企業發展情況和人才需求,為地方高校提供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思路與方法。
1.產教新勢能
產教新勢能,通過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在跨境電商領域,產教融合有助于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同時促進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學校與跨境電商企業建立緊密合作,利用企業優勢為學生提供實踐實訓平臺、訂單式培養和實習就業機會。通過落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模式,與政府、高校、行業協會等緊密合作,構建政校企緊密合作的長效機制,實現校企共贏發展。
2.產學研發展
產學研發展,將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研究、教學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模式。跨境電商產學研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跨境電商領域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產業升級,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針對湖州市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學院積極探索以“四鏈融合”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科研轉化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優勢,強化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
3.政校聚資源
近年來,出口跨境電商已成為中國外貿的重要力量,正由“新業態”轉變為“新常態”。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充分利用政府、高校、企業、行業等多方資源,構建了“產教融合、政校聚資源”的跨境電商生態聯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湖州式”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定期與合作方開展專項合作交流,舉辦跨境電商高峰論壇、教學研討會、人才招聘會等活動,打造良好的跨境電商生態圈。積極服務地方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助推跨境電商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4.本土化落實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下,浙江等沿海地區外貿持續增長,但增速減緩。新形勢下的跨境電商行業出現新特點: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中小企業受沖擊;供應鏈不穩定,全球供應鏈問題顯現;跨境物流成本高且不穩定;國際規則變化增加運營難度和風險;海外消費習慣變化影響跨境電商業務。為應對這些挑戰,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在政府、企業以及高校等多個維度均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確保適應行業發展的規律、產業的變革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
5.數字化服務
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作為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重要基地,數字化服務模式不僅要體現現代教育的創新,更對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湖州市跨境電商學院通過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構建線上線下的互動教學環境,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就業路徑規劃,實現智能化的學習評估與反饋以及提供政、校、園、企、生的服務支持等方式,為跨境電商學院學員提供了一個高效、便捷、個性化的數字互動平臺。跨境電商數字化服務為行業培養人才確定了清晰方向,為推動區域跨境電商行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三、跨境電商生態聯盟建設成果
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堅持以“產教融合、政校資源匯聚”的原則,運用“生態聯盟”理念與方法論,打造了“湖州式”跨境電商人才培育之路。通過構建“五位一體”跨境電商生態聯盟框架,政、校、企、行四方形成深度聯動,共同推動跨境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該生態聯盟模式融合了“產教新勢能”“產學研發展”“政校聚資源”“本土化落實”“數字化服務”五大支柱,旨在強化政府與高校在跨境電商人才引進、培養、就業等各個關鍵環節的協同合作,為區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
1.產教新勢能
為了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精神,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聯合各方共同推動創建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打造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為主的產教融合發展機構。學院按照“產教融合、多元協同、服務湖州、助力跨境”的思路,政校行企共建共管共享,打造服務湖州重點產業集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湖州模式”,推動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實現創育結合。同時,積極探索中高本一體化人才培養銜接機制,建立區域“中、高、本”院校的跨境電商學院分校區。通過生態聯盟建設,實現合作共贏,取得豐碩成果。
2.產學研發展
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自成立以來,圍繞跨境電商生態聯盟的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組建“雙師型”導師隊伍、專家智庫團隊。跨境電商學院正式組建起一支“雙師”身份的導師隊伍以及專家智庫團隊。專家智庫的成員構成廣泛而深入,涵蓋了經濟、金融、互聯網、跨境貿易、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由來自湖州市的多個部門、高等教育機構、行業內部的專業人士、成功的企業家以及跨境電商平臺的資深從業者構成。
第二,開設跨境電商產業學院課程。跨境電商學院在課程規劃上嚴謹而系統,以理性的教學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對跨境電商的運營策略和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學院精心設計了涉及市場調研、產品篩選、平臺管理、物流運作及售后服務等核心要素的課程內容。為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學院構建了包含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優質在線課程、創新形態教材和跨境電商微課在內的多元化課程體系。同時,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實戰技能,學院采取了實驗室實踐、工作坊研討和實際訂單項目交叉并行的教育模式。
第三,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學院人才數字資源庫。依托分校區的現代學徒制跨境電商創新班的人才儲備,構建跨境電商學院人才資源庫,建立“校—企—人”的人才資源庫云平臺,開發實操性專業課程,實施人員精準培訓,結合電商培訓“萬千”計劃和公共服務“雙百”行動,組織資源對接活動,為湖州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服務人才超過560名。
第四,完善跨境電商重點實驗室條件。湖州市跨境電商數字技術交叉創新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是湖州市在跨境電商領域邁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一步。通過深入研究和應用跨境電商大數據、眼動與腦電技術、直播技術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實驗室將為湖州市跨境電商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湖州市在全球跨境電商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3.政校聚資源
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秉持嚴謹、務實的態度,與當地政府、企業界和高等教育機構等多元主體展開深入合作。學院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致力于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綜合平臺,探索并實踐政府、學校、企業和研究機構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湖州市商務局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攜手學院,成功策劃并舉辦跨境電商學術交流會、人才招聘會、技能培訓會以及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等。促進跨境人才與產業之間的緊密合作與協同發展,為數字化人才培養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視角。教育行業和用人單位構建了一個富有價值的研究與交流平臺,為跨境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動力與支持。
4.本土化落實
湖州市政府致力于推動“生態聯盟式”合作,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金融扶持以及物流優惠等舉措,為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育打造有利的環境。區域企業積極應對挑戰,優化跨境電商平臺的建設,完善海外倉儲布局,并加大運營推廣的投入,以提升國際化競爭力。高校緊密圍繞崗位需求、課程學習、技能競賽與證書獲取等方面的融合,構建全面的跨境電商育人框架,加強跨境電商專業的構建與課程改革,深化與行業的合作,培育具備創新精神的跨境電商運營人才。
5.數字化服務
第一,數字賦能跨境“中高本”一體化教學設計。以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統籌制定了“中高本”一體化有機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契合現代職業需求的創新性課程體系,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邏輯為依據,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編排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課程內容。中職重技能打基礎,兼顧升學和就業;高職重技術為提升,重點培養綜合素質、綜合技能;職業本科重點突出綜合技術、問題解決以及創新技術培養。
第二,深化跨境電商的培養創新人才方案。經過深入探索與實踐,高校成功實施產教融合戰略,有效推動了區域跨境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已順利開展了十期跨境電商現代學徒制創新班,打造出獨具“湖州式”特色的跨境電商實際運營能力人才培養體系,為廣大有志于投身跨境電商行業的優秀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與寶貴機會。同時,這一創新模式已在浙江省內外的高校中得以廣泛推廣與應用,真正達成了學生、學校、企業、政府及行業等各方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第三,重塑跨境電商人才孵化基地職能。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已設立四大分校區,構建跨境電商人才培育基地。根據湖州地區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孵化一批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為加強產教融合,學院攜手區域企業,共同構筑“跨境電商運營人才培育基地”及“產業+跨境電商直播基地”。通過實踐操作的鍛煉和項目經驗的積累,學院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職業素養,為其在跨境電商領域的職業生涯鋪設堅實的基石。
四、“生態聯盟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1.搭建平臺,精準高效對接
為了有效實施“生態聯盟式”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一個精準對接的平臺尤為重要。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需緊密圍繞產業發展、產教融合及人才培養等核心要素,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多渠道的跨境“生態聯盟”平臺。該平臺需具備信息發布、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核心功能,并能夠有效整合政府、學校、企業、學生等各方資源。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聚焦政府戰略導向和行業需求導向,打造跨境電商公共實訓基地與跨境電商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一基地,一平臺”的精準對接機制,構建一個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通過該平臺,各方可以共同分享資源,共同承擔風險,協同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
2.構建機制,完善管理流程
“生態聯盟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協同共生的原則為發展導向,致力于促進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的穩健發展。為確保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需進一步完善生態聯盟的運行機制,保障其良性運作。在構建“生態聯盟式”人才培養模式時,需要注重多元化合作機制的建立,完善人才培養管理體系,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并推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加強各方合作,探索“高校+”模式與“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構建生態聯盟內校企合作共同體。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以促進生態聯盟的持續優化與進步。
3.共建體系,多維合作共贏
湖州市跨境電商“生態聯盟式”共建體系是一種創新的多方參與、多維合作的模式。該體系的核心在于“共享”和“協同”,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共享信息、技術、渠道等,實現各方在跨境電商全流程中的共同參與,形成共贏的生態系統。多維合作涉及物流、支付、金融、法律等多個領域,能夠打破產業鏈界限,促進產業融合和創新。湖州市的跨境電商“生態聯盟式”共建體系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用戶體驗,可持續發展。隨著共建體系的不斷完善,它將有效推動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多機遇和價值,同時也為政府提供了更高效的監督和管理手段。經過不斷的技術革新與市場適應,這一體系將為跨境電商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確保其穩健、高效且可持續發展。
4.產教聚焦,賦能產業優化
湖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學院在推進“生態聯盟式”人才培養模式時,應深化對產教融合產業需求的認識,適時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向,保證教育與產業的緊密銜接。借助生態聯盟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信息的順暢交流,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展。學院需匯聚學校、企業、政府等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生態聯盟式”模式能有效緩解當前人才供需之間的矛盾,提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精準度和實效性,進而推動跨境電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學院應緊密圍繞區域產業需求,強化產教融合,構建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互動機制,為跨境電商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五、結語
湖州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產業生態鏈逐漸形成,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湖州市跨境電商“生態聯盟”由高校、政府、企業、行業共同參與建設,集人才培養、資源共享、技術服務、社會服務等功能于一體。聯盟平臺助力政府統籌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企業利用高校人才和科研成果,行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昌道勵,陳曉.建立跨境服務數字化生態聯盟[N].南方日報,2022-04-07(A02).
[2]左鋒.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產業學院建設探析——以珠澳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2(29):6-10.
[3]李嶧.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特點、機遇與挑戰[J].供應鏈管理,2024(3):20-26.
[4]連遠強.高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生態化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379-380.
[5]王群飛.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路徑與精準扶持政策研究——以湖州市為例[J].商場現代化,2022(1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