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已經被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在促進學生能力提高、課堂高效構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豐富學習體驗。文章通過對問題情境、生活情境、任務情境、游戲情境、角色情境五種不同情境的闡述,分析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情境教學法;信息素養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上,許多教師并未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影響。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教師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種學習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促進學生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1. 營造學習氛圍
在情境教學法的輔助下,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實現從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到形式多樣、內容生動的轉變,改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刻板印象。教師在調整授課內容呈現形式的時候,課堂氛圍也會從低沉變為輕松、愉快。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有重要意義。
2. 激發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對教師講授的信息技術知識興趣不高,既與教師選用的素材過于陳舊有關,又與課堂內容缺乏趣味性有關。為了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選用帶有趣味元素的素材,如能展示信息技術知識點的視頻、圖文、生活案例等,這些素材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故而能在情境中發揮效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豐富學習體驗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上,部分教師采用單一的講授教學方式,未能做到與學生充分互動、關注學生的感受,導致學生的課堂體驗不佳,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課堂氛圍得到了活躍,學生也能夠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豐富自己探究問題的體驗;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中豐富用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體驗,知曉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此可見,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且不同的情境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體驗。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
1.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許多學生存在對知識理解不透徹、掌握不牢固等問題,導致他們在應用信息技術時不熟練。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阻礙學生能力的提高,還會影響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導致其在實踐過程中無法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獨特見解,收獲深刻的學習體會,進而實現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熟練掌握。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科書·信息技術》(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章“活動4 網絡安全與道德”這節課時,學生需要認識到網絡與身心健康的關系,做到對網絡的正確使用;掌握網絡行為與道德規范的內容,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對著作權相關法律有一定的認知。為了促進學生對上述知識內容的扎實掌握,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在學習“健康使用網絡”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提出問題:“結合自己曾經使用網絡的情形,思考網絡對我們的身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有的學生認為,如果花費大量時間瀏覽網絡,會對視力產生不良影響;有的學生認為過度沉迷網絡會成癮,對心理產生不良影響;還有學生認為網絡也有好的一面,在適度瀏覽的前提下,可以讓我們獲得適當的放松,緩解學習壓力。上述學生的觀點,既有對網絡危害的認知,又有對網絡優點的認知。由此可知,關于網絡的使用,學生要有健康的認識,做到適度使用,將使用網絡有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轉化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優勢。
教師借助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入學習。同時,學生的獨特觀點也會為其他學生提供學習思路,實現對知識點的有效認知和理解。
2. 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實踐運用
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時,課程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授課方式的單一性,但是長時間采用單一的方式授課,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厭學的心理,不利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生活經歷入手,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獲得不同學習體驗的同時,喜歡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愿意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探討,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生活化運用的認識。
例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章“活動3 組建局域網”這節課時,學生需要達成以下學習目標:掌握常見的網絡類型及其特點;認識常見的網絡設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將路由器、計算機和智能手機進行連接;掌握多種設備共享上網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創設生活情境,帶領學生對局域網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從學生都熟悉的Wi-Fi入手。在當下的生活環境中,大家對網絡的需求較高,而Wi-Fi則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讓人們在不同場合都能使用網絡。家庭中的Wi-Fi、公共場合的Wi-Fi等,這些都屬于局域網的一部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尋找Wi-Fi和使用Wi-Fi的情況,通過分享實現對局域網相關知識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跟隨教師的節奏完成對局域網相關知識的掌握。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網絡的相關知識,如網絡的類型。網絡按覆蓋的地理范圍可以分為局域網和廣域網,按網絡拓撲結構的特點可以分為總線型、環形、星形和網狀,按服務方式可以分為主從網和對等網,等等。這就要求學生結合上述分類方式對生活中的網絡做到有效認知與合理利用,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教師借助對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既能做到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真正理解,又能做到在生活實際中有效運用知識。
3. 創設任務情境,開展合作學習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許多學生存在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夠積極、主動的情況,原因是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沒有明確的認識。為了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創設任務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明確的任務驅動學生學習,以合作的方式達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1章“活動2 三維設計的相關技術”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教師可以采用創設任務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圍繞具體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具體來講,在介紹關于虛擬現實技術時,教師為學生設置如下探究任務:思考虛擬現實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場景,以及該技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先整理搜集的資料,發現虛擬現實技術在生活中已經被廣泛運用,如虛擬現實文旅、沉浸式戲劇、交互式游戲、數字博物館等。隨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讓學生結合資料總結出虛擬現實技術的主要內容,包括發展時間、技術支撐、系統構成、現實意義等,小組中每名學生負責一部分內容,再交流討論,加深學生對虛擬現實技術的認知。教師通過設置任務的方式,激發學生想要探究知識、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掌握和運用,為學生后續高效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由此可見,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找到學生學習效率低的原因并“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若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創設任務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目的性認識。
4. 創設游戲情境,實現寓教于樂
初中生好奇心強、喜歡思考,自主學習意識萌發,若教師依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授課方式,會出現學生課堂上不注意聽講、抵觸學習等情況,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會拖慢教學進度。對此,教師需要在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基礎上,采用創設游戲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知識融入游戲,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2章“三維建模基礎”這節課后,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章節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以闖關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闖關游戲中,教師需要將三節課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進行梳理,學生則需要以小組形式搶答,完成闖關,答對題目最多的一組獲勝。具體來講,教師設置的題目要都是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以基礎性知識為主,如“什么是三維建模?什么是三維建模技術?三維建模技術的優勢有哪些?三維設計軟件按照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哪幾類?3D One系列軟件的特殊性是什么?”通過搶答上述問題,學生完成知識闖關。這種形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活動,實現對知識的有效鞏固。
在創設游戲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確保學生能在游戲中實現對知識的有效掌握,這樣才能讓游戲情境發揮效用,讓課堂教學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5. 創設角色情境,達成教學相長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的一方,教師是主導課堂進度的一方。這種形式的教學,雖然可以保障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按計劃完成,但是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否實現了對知識的有效掌握,是教師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為了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師生角色,教師可以采用創設角色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3章“活動1 制作班級徽章”這節課時,學生需要通過創建內嵌圖案模型、拉伸草圖、創建底座模型等過程,實現班級徽章的制作。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可以創設角色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并組織學生將自己制作的班級徽章與同學交流、分享。具體來講,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既要清晰地闡述自己的制作思路,又要充分吸收同學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為徽章的后續調整進行意見整理。一名學生制作了一枚白楊樹主題的徽章,徽章上有班級序號、白楊樹圖案等元素,其中白楊樹代表著正在茁壯成長的學生,寓意著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班級序號則代表著班級整體。在色彩的選擇上,采用了簡潔、大氣的金色。該名學生在完成講述后,獲得了教師與同學的贊賞,認為其有想法、有創意。在角色互換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深入地學習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夠進一步了解整體的教學過程,這對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創設更多的角色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分享與探究的過程中做到扎實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實現自身應用能力的提高。
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站在講臺上闡述知識的感覺,還可以讓教師近距離接觸學生、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相長有重要意義。
三、結束語
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包括以問題為主,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問題情境;以生活實際為主,強化學生對知識實際運用的生活情境;以學習任務為主,促進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情境等。不同的教學情境既能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又能促進學生不同學習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知識、提升綜合素養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鄭麗金.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方法研究[J]. 中小學電教,2022(5):46-48.
[2]曾襯弟.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信息技術,2021(5):75-77.
[3]李文霞. 創設教學情境,打造初中信息技術魅力課堂[J]. 智力,2020(30):151-152.
[4]董偉.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 學周刊,2021(32):29-30.
[5]李烏緞.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導學,2020(2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