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模式。文章深入探討了五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思路,提出構建以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項目化實踐促進產教深度融通,激發企業合作動力,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激勵教師主動參與。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的運營得到學生的充分認可、企業的高度評價和學校的滿意,可為同類基地建設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 實踐教學基地;產教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8.006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serv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 depth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Wuyi University, and constructs an advanc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the goal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practice, it promot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imulates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es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The oper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fully recognized by students, highly praised by enterprises, and satisfied by the school, providing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bases.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為響應“十四五”規劃,主動適應珠三角區域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五邑大學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著力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尤其是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行業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1-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五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設立之初就高度重視校企合作,依托企業資源建設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然而當前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4-5]:①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不完善,實踐教學和生產過程脫節,簡單地與企業開展一些參觀實習等合作不能有效支撐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②高校和企業溝通不順暢,對企業的實際需求不了解,培養的學生“適崗度”低,產教融通鏈條存在梗阻,企業參與合作的動力不足;③高校重教學科研的激勵機制影響校內教師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積極性和動力,“雙師型”教師資源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建設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機制,構建以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實踐導向課程;通過項目化實踐促進產教深度融通,共享高校實驗室資源與人才優勢,把脈企業實際需要,激發企業合作動力;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激勵專任教師主動參與校企合作,強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1" 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具體舉措
1.1" 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五邑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學院依托廣東芳源、江門科恒等區域新能源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穩定的高水平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以“促進學生成才”為主線,“多樣化、多平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基地不斷優化合作模式形成了穩定的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設立“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三級管理機構。
校企合作核心在于“產”與“教”的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該專業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過程中緊密關注產業需求和市場動態,積極與企業合作,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定期共同研討,商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探索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改革。同時與企業共同開發實踐導向課程,如“新能源工程應用實例”,由企業提供真實的案例和項目,供學生研究和實踐;如“工程技術與管理”,邀請企業專業人士來校授課,分享他們的實踐經驗。課程內容與市場實際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融合推動著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1.2" 以項目化實踐融通產教梗阻,激發企業合作動力
實踐教學基地通過“3+1”產教深度融合模式,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或者企業的實際項目完成項目化實踐,促進產教深度融通,提升學生與崗位的適配度,激發企業合作動力。
本專業學生前三個學年在五邑大學學習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最后一年時間主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相關企業進行項目化實踐。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根據崗位一對一制定培養方案,配備企業和高校雙導師進行個性化指導。實踐過程包含“理論學習+職業能力培訓+輪崗實踐+綜合訓練+畢業論文”五個階段,其中綜合訓練和畢業設計根據企業的實際項目進行訓練。項目實踐中加強過程監督和檢查:在項目開始時簽訂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建設目標、建設內容、預期成果和考核指標;項目結束時進行檢查驗收。這樣學生在完成企業實踐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還深度參與了企業實踐。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到學校的實驗室資源和人才智庫來推動企業創新,極大激發了企業的合作動力。
1.3" 以多元化教師評價機制為激勵,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不僅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應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行業前沿技能,能夠有效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產業發展需求適配度的關鍵。學院通過設置嚴格的“雙師型”教師準入標準、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構建多元化教師評價激勵機制,打造了一支穩定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如圖2所示。
2" 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的實施效果
2.1" 學生充分認可
以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為載體,通過產教深度融合項目化實踐,在" “雙導師”個性化的指導下,通過為期一年的實踐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學生在就業時更加傾向選擇校企合作的企業,如圖3所示。以五邑大學―芳源環保新能源電池材料實踐教學基地為例,2021年和2022年共有17人入職芳源,特別是參加“3+1”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學生100%選擇簽約留任。
2.2" 企業高度評價
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得到了人才資源、科技支撐,推進了企業的持續發展。產教深度融合過程中,企業提前對學生進行考查和培養,相比同樣情況下應聘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無論是從工作的銜接、公司效益的提升,還是員工間的親和力,校企合作過程中選拔出的人才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企業對實踐基地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比如廣東芳源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參與校企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的學生主動進行公開報道宣傳。
2.3" 學校非常滿意
實踐基地的建設使校企協同育人更好地發揮了大學的職能,為企業和學校搭建了一座合作的橋梁,真正實現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學校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運營非常滿意。為更好發揮其示范性和輻射性,學校在2020年和2021年將五邑大學―江門市科恒實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實踐教學基地、五邑大學―芳源環保新能源電池材料實踐教學基地由校級大學生實踐基地升級為省級,同時與更多企業簽訂了協同育人協議并開展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如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佳成新能源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惠州普瑞賽思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等。
3" 結語
五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緊扣國家和地方產業需要,以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為載體,依托企業構建以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既符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高校提出的“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要求,又契合學校“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發展目標。在該人才培養模式下,校企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實踐導向課程,通過項目化實踐促進產教深度融通,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江作軍.應用型大學校企合作的現實邏輯與路徑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21(22):22-24.
[2] 張占偉,徐榮正,朱智,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類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大學教育,2024(4):124-127.
[3] 吳鳴,顏爽,祝志文.校外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與探索[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24,37(1):49-54.
[4] 林華娟,劉軍義,呂春秋,等.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定位、建設思路的思考與實踐——以廣東海洋大學-廣西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36):136-138.
[5] 趙一娟,石福剛.校企合作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4,7(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