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產教融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并推動教師隊伍發展。研究重點在于明確“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分析其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重要性,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設策略;方法:首先,分析梳理“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其次,結合產教融合的背景,分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建設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從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明確梯次發展,改革考核方式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設策略。結果:“雙師型”教師建設策略可以持續提升隊伍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關鍵詞 產教融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451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8.029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 \"Dual Qualified\" Teacher Team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dual qualified\" teaching team for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team.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analyzing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posing targete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Method: Firstly,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connotation of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Second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Finally, specific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deep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jointly building industrial colleges, clarifying hierarchic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ing assessment methods. Result: The \"dual qualified\" teacher construction strategy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eam's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al qualified teacher team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產業需求的不斷變化,培養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成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特別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一專業領域,產教融合的理念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1"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雙師型”教師這一概念自1995年國家教委首次提出以來,在高等教育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深入的探討。其核心在于強調高等教育教師應具備的雙重素質和能力,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目前,“雙師型”可以理解為雙證(教師資格證和高等資格證書)、雙能力(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綜合理解“雙師型”教師就是強調教師在高等教育中的雙重角色和能力——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實踐技能的指導者。這一理念對于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發展將繼續成為關注的焦點[1]。
隨著產教融合理念的提出,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產教融合強調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要求高等教育必須緊密對接產業需求,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因此,“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必須具備深厚的行業背景和實踐經驗,能夠將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師型”教師內涵:具備深厚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理論知識,能夠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和教學內容。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和方法,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擁有在IT企業或相關行業的工作經歷,熟悉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能夠將行業實際案例和項目引入課堂,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參與或主持相關領域的科研項目和技術開發。能夠引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持續學習與自我提升,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識,能夠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前沿。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 產教融合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2.1"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保障。這類教師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還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技能和行業經驗,能夠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質量教學。他們的存在確保了教學內容緊跟實際工作需求,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無縫對接。通過“雙師型”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職業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和綜合素養。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出既懂理論又善實踐的高素質高等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2.2"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在校企合作日益緊密的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成為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橋梁。他們通過參與企業實踐、技術研發和項目合作,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還能將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和技術前沿。同時,“雙師型”教師在企業中傳播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課程開發[2]、實訓基地建設等多個方面的深度合作。這種深度的產教融合模式有助于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推動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同步升級。
2.3" 推動教師隊伍發展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和成長的廣闊平臺。通過參與產教融合活動,教師可以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與企業界的緊密合作使教師有機會接觸到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和挑戰,從而促使他們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這種合作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晉升空間,如參與企業項目、進行技術研發、申請專利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成果。這種雙向互動不僅促進了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也為高等院校的整體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
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3.1" 深化校企合作,實施外引內培
高校應積極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的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這些專家和技術骨干可能來自知名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互聯網巨頭、網絡安全企業等,他們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他們作為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直接參與專業教學,為學生帶來最新的行業技術動態和實際需求。如:邀請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的AI技術專家來校舉辦講座,分享深度學習在智能推薦系統中的應用案例和技術細節。又如,與某大數據分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一門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課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大綱的制定、教學案例的設計以及實訓項目的指導等工作,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
學校應鼓勵和支持專任教師通過脫產掛職、項目合作、企業實踐等方式深入計算機相關企業一線。學校根據教師的專業背景和發展需求,制訂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目標和內容。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提升專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支持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科研項目,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或實際應用,促進教師向教學科研生產服務型轉變。對于積極參與內培并取得顯著成果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3.2" 共建產業學院,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高校應積極與計算機產業龍頭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圍繞計算機行業需求,與企業共同研發課程、教材,以及建立教學教研培訓基地,全面實現教研成果轉化,構建起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師資培訓模式。
高校應與企業聯合,共同進行教材研發。針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專業課程,編寫系統、全面的基礎知識教材。教材應涵蓋課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時融入企業的實際案例和行業經驗[3],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針對前沿技術課程,編寫介紹最新技術動態和研究成果的教材。教材應包含技術的基本概念、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等內容,同時結合企業的實際項目經驗,使學生能夠對前沿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針對實踐技能課程,編寫注重實踐操作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材。教材應包含豐富的實踐案例和項目,以及詳細的操作步驟和解決方案。
在共同研發教材的過程中,企業應充分發揮其在技術、案例和市場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為學校提供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實際需求信息。同時,學校也應借助企業的專業力量,共同開發出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教材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科研、創新及實踐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3.3" 明確梯次發展,持續提升隊伍能力
在高校計算機科技與技術專業的“雙師型”人才隊伍建設中,學校應制定梯次發展的路徑,以持續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能力。這一路徑包括“教壇新秀—骨干教師—專家型教師—專業帶頭人—大師名師”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著教師職業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基于此,學校制定詳細的遴選機制。這一機制不僅考慮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成果,還注重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行業影響力。通過多維度的評估,學校能夠確保選拔出的教師具備在不同階段所需的能力和素質。
同時,學校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學校提供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包括專業培訓、學術交流、企業實踐等。這些培養方案旨在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增強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激勵教師不斷進步,學校還需制定科學的評價機制。通過定期考核,學校能夠全面評估教師的教學成果、科研貢獻和實踐能力。同時,學校根據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晉升機會,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梯次發展路徑的制定和實施,為高校計算機科技與技術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4" 深化考核評價,促進“雙師型”隊伍發展
3.4.1" 改革職稱評聘制度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高校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標準,將企業生產項目實踐經歷、業績成果等納入評價標準。同時,轉變傳統的以論文、課題等學術性為主的考核評聘方式,將師德師風、工匠精神、技術技能水平與教育教學實績作為職稱評聘、崗位晉升和績效分配等的主要依據,致力培養一支“德技雙馨”的“雙師”隊伍。
3.4.2nbsp; 深化校企合作,優化協同評價
校企深度融合是解決高等教育中教師企業經歷不足、技能指導能力薄弱等問題的重要途徑。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高校應與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校企人才雙向流動共同體,探索專兼職教師交流與交換機制。通過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兼職師資庫”等方式,完善企業專家與院校教師的雙向聘用制度。同時,積極探索教師分類評價、代表性業績成果、同行專家送審、第三方獨立評價等考核辦法,共同制定評價標準,客觀評價教學工作。
4 結語
基于產教融合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促進產教深度融合以及教師隊伍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明確梯次發展以及深化考核評價等措施,高校可以有效地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乃至整個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馮莉.基于大數據的高校產教融合實踐路徑[J].廈門城市高等學院學報,2024,26(3):53-58.
[2] 王相金,陳穎鈮.新媒體背景下基于產教融合的高校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13):131-134.
[3] 郭廣軍,陳鵬,吳強,等.高校產教融合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4):141-14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