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力度的不斷加大,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備受關注,其展現出的實踐性、綜合性特點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有促進作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學生需要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可以從實際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綜合與實踐”對實踐的關注度較高,旨在通過實踐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意識.因此,對于第三學段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實施上.
關鍵詞:小學數學;第三學段;“綜合與實踐”;教學策略
“綜合與實踐”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的內容較多,包括課外調查、數學游戲等,可以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各項內容的實施,無論是對學校軟、硬件的配置還是對教師專業能力均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為保證《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能深入落實,將“綜合與實踐”領域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各方力量應該積極參與其中,為課程的推進提供助力.教師合理地制定教學方案,不僅可以提升“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效率,解決以往遇到的各類問題,還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1 正確理解課程,革新教學理念
教學活動在開展期間,教學理念和認識是核心,可以為教學提供必要的指導,為教育的改革與革新提供助力,同時也能為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提供幫助,是教學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因素.
1.1 發揮學校領導的模范作用
學校領導作為學校教學的帶頭人,對教學內容是否關注,會對任課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較大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下,學校領導的思想認識應該不斷深化,注重對教師的帶動,積極開展相應教研活動.例如,針對小學第三學段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學校領導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開展相應活動,以便教學質量在提高的同時,教師的思想認識能不斷增強.針對該領域的教學,學校領導也要加強對相關文件的解讀、分析,保證所有教師可以對《新課標》中關于此方面內容的重要性有正確認識,以此為前提,讓該領域的教學在本校得到良好發展.
1.2 主動革新教師的教學方法與理念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的全面推動下,“綜合與實踐”領域內容展現出了較強的綜合性,同時突出了課程的實踐性,倘若依然習慣性利用傳統教學方式方法與理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問題,影響教學有效性,甚至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1]因此,在思想上,教師應該深化認識,對該領域的內容重新解讀和理解,注重教學理念的革新,利用切實可行的辦法將“綜合與實踐”活動和課程教學深層次整合.同時,教師應該加強對《新課標》要求、建議的研究與解讀,保證此部分內容的講解能更為靈活,提高教學適應性.針對五六年級段“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新課標》在內容上有明確要求,并給出相應建議,旨在將其重要性充分展現出來.對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強化傳統教學理念的優化,主動學習新方法、新知識,從整體角度上提高自身能力,并靈活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以便“綜合與實踐”教學的作用能全面發揮.
2 完善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
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促進作用.對于“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來說,綜合性、實踐性特征顯著.對此,在對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此作為契機,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以便教學活動能有條不紊地推進.
2.1 認真研讀《新課標》,找準教學目標和方向
在對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依賴性強,習慣性采取直接參考的方式,但由于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不深刻,致使制定的目標不清晰,很難在規定時間內順利達成.針對此問題,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在目標制定前對《新課標》深入解讀和研究,對其中的內容正確把握和理解.同時,教師要從不同層面考量,將教學目標與《新課標》的契合點找出來,確保制定的目標合理、可行、科學.在目標制定期間,教師也要將核心素養全方位體現出來,如在該領域的主題教學時,目標的制定應將側重點放在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上,包括創造能力、探究能力等,同時也要從“四基”“四能”兩個層面出發,將其與核心素養間的關系把握好,確保教學目標在順利實現的同時,學生的能力可以整體提高.[2]教師也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帶動,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視角出發,對現實世界進行觀察和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發現并提出問題,在不斷探索和思考中學會利用數學思維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在運用各類數學技巧解決實際問題期間,教師要讓學生靈活利用數學的語言清楚、正確地表達現實世界.此外,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應該考慮階段、整體兩個層面,在對主題、單元、課時特征充分掌握的前提下,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從整體角度上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細化,保證在完成各個目標的同時,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可以持續提升.
2.2 立足學生實際現狀,注重目標維度的細化
教學工作在開展期間,學生作為主體,若能積極參與其中,教學效率和質量自然會提升.因此,教師在對《新課標》正確解讀和理解后,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充分調查和了解,有側重點地對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完善.通過這種方式,教學目標不僅更為精準,還能促進目標可操作性的增強,讓所有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得到鍛煉,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也要圍繞《新課標》,著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全面了解,依照學生的發展特點,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上.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所有學生的智力優勢存在明顯差異,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高度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多層次的教學計劃與目標,以便所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能得到滿足.[3]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經驗可以不斷豐富,教學目標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2.3 注重教材與資料的整理,設計多元化教學主題
在教學目標實施期間,若想達到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目的,內容的設計尤為重要.教師應該對小學數學階段的所有“綜合與實踐”教學主題合理管理,了解該課程在不同年級的分布情況,厘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精準把握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計劃設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教材以及參考資料的系統整理,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可以得到良好培養,還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為后續的應用打下基礎.同時,教師以教學需求為契機,注重對內容的靈活調整,將關注點放在結構化內容上,且與學生的能力、需求相匹配.
2.4 突出學生主體性,深入挖掘教學內容
與數學其他領域不同,“綜合與實踐”領域對知識結構不會提前設定,所以在內容選擇、相關內容設計上,教師的自主選擇權更大.并且,在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可能與學生能力、需求存在不一致的問題.針對此情況,為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可以不必將目光局限在教材上,而是將學生的學習需求作為依據,對教材中的內容適當調整和補充,或者將煩瑣的內容省略.[4]可以說,在此領域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材靈活應用和創新,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盡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方案的針對性、專業性.
無論選擇何種課程教學內容,均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將學生的探索與求知欲激發,確保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大膽思考和創新,在不斷探索中掌握新方法、新技巧,快速內化知識,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
3 優化教學組織,完善教學過程
3.1 建立健全教師培訓機制,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高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其專業能力與教學質量有著密切聯系,所以學校要強化對教師綜合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培訓機制,以便教師能通過參與各類培訓活動,提高自身水平與素養.尤其是年輕、經驗匱乏的教師,學校需要采取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幫扶手段,不能單純依靠學歷、教學年限確定培訓人數,而是要尋找更多培訓機會,盡可能涉及全體教師,為教師提供更多交流、探討與學習的平臺.為達到這一目標,學校應該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不斷加強,幫助其健全知識體系.在小學第三學段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的解讀不深入,對教材的掌握不全面,教學活動的開展存在頗多問題,且教學結果的評估存在主觀化、片面化等情況.對此,學校應該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持續增強,如通過“綜合實踐”公開課等活動,鼓勵全體教師相互學習和借鑒,特別是優秀教學經驗的分享.同時,學校要加強對數學領域專家的邀請,為教師舉辦專題講座等活動,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者難點,可以由專家詳細解答,確保教師能及時找出并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方法的實施,教師在“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能力不僅得以強化,也就能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提高教學有效性.
3.2 明確教師定位,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綜合與實踐”作為重要部分,對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具有引導作用.從教學的角度分析,若想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進行,教師要明確自身定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對學生的指導,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強化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思考和探索的空間,使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以便學生能在不斷探究、思考中將問題解決.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以便學生能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認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學習期間,如果遇到困惑或者問題,教師應該第一時間提供指導.此外,教師作為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應該與學生一同實踐,共同找尋問題的解決辦法,保證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得到鍛煉,強化學生自信心,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在互動與協作中形成合作精神.
3.3 充分利用跨學科資源,強化教學內容的整合
學生在學習期間,經歷、體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強調直接給出結論,學生很難深入理解知識,也無法做到靈活應用,甚至會讓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興趣削弱,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此外,“綜合與實踐”內容涉及的方面較多,一節課的時間無法讓學生全部理解.因此,教師應該具備跨學科意識,將該領域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充分整合,引導學生積極合作與探究.
4 結語
本文的研究對第三學段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知識的認識和印象不僅進一步深化,還厘清了后續教學的思路和方向.明確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注重內容的豐富與創新,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雖然本文提出的方法與對策是在多方提煉與實踐下得出的,但在教學期間還需要進一步驗證,以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成義森,何昌岳.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策略研究[J].新世紀智能,2024(98):40-41+51.
[2]楊成榮.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4(11):93-95.
[3]程秋香.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3(17):57-59.
[4]黃國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