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對“綜合與實踐”作了較大范圍的修訂,旨在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理念、實現跨學科實踐、優化課程內容以及重視實踐活動開展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設計成為值得研究的現實問題,也能為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主題式教學設計;案例研究
《小小商店》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部分的第二個主題,這個主題包括對元、角、分的理解、轉換和計算.這個活動的宗旨是讓學生通過模擬購物環境,利用他們已經掌握的數學技能去處理現實問題.筆者以課堂教學的形式,使學生能理解元、角、分的核心知識點;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體驗和經歷數學知識的實踐價值,并積累相關的活動經驗.
1 學習主題:模擬真實的購物活動
《小小商店》的主題活動策劃基于教材,并根據新課標加以實施,該主題的創新來源于蘇教版教材,符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知識掌握與需要.《小小商店》是一個由“認識人民幣”構成的實踐項目,它依托于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并采用團隊協同的方法來完成.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筆者對課程規范、教材內容等相關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確定了此次的主要活動.
盡管《小小商店》的主題是從教材獲取的,但是,策劃此類活動還需深入地思考學生的現實生活,同時也要重視他們的現有知識和技能,并對此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小小商店》的主要活動開始時,筆者優先利用課堂教育去讓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接著展開全面的實踐操作.在此過程中,筆者觀察了學生對人民幣的理解與運用.[1]通過分析調查前后的數據,筆者發現,學生在參與《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之前,他們對人民幣的使用率僅為12%,但是當他們參與這個活動并且掌握人民幣的使用技能之后,他們對人民幣的使用率已經增長至92%.學生掌握的人民幣知識、基礎的購物經驗以及交流技巧能夠協助他們在活動中進行商品交易,這為活動內容的確定打下了基礎.因此,“綜合與實踐”的小學數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已有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實踐相結合.
2 學習目標:關注活動經驗
《小小商店》的主題教學案例設定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并依據“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以下簡稱“四基”)與“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簡稱“四能”)來執行教學計劃,從而塑造正確的情緒與價值取向.依據新課標對“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指導,筆者已經確定了教學目標應該重視學生活動經驗的獲取和情感態度的成長.教育目標不僅要重視數學的基礎知識,也要注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的數學經驗.
《小小商店》主題活動目標具體如下.
(1)通過參加游園會,學生能夠親自體驗并了解人民幣,從而更好地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和基本計算方法.
(2)提升學生運用數學來處理現實問題以及進行教學互動的觀念和技巧,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3)整合多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技能.
(4)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基”和“四能”的掌握和提升構成了教學的理論根基.在《小小商店》的主要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就已經對“元、角、分”的理論做出了闡述.該教學目標的具體規劃是“在實際的取款、兌換、支付和尋找貨幣的過程中,理解1元以上的人民幣,能夠按照規則計算出人民幣,并能夠簡單地兌換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通過參與人民幣的辨認、實際交易及人民幣的運算,開始理解1元及更高金額人民幣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掌握如何計量、交易、結算人民幣的技巧”.借助仿真購物的方式,學生可以感受到購買的樂趣,掌握基礎的購買技巧,并深入理解人民幣的實際使用意義.《小小商店》的核心知識點包括人民幣的理解、轉換和計算,基本能力則主要體現在學生在購物時的交流、表述、溝通以及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上.“綜合與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及跨學科主題學習,應當被融入《小小商店》的主題活動之中.
3 學習內容:主學科+任務引領
教學的關鍵在于課程的內容.《小小商店》的主題學習實踐涵蓋了全部的學習環節,并且所有的內容都是根據新課標的規定和教材的指導來制定的.[2]主要內容涵蓋了人民幣的理解、轉換和計算等方面,這是該主題案例的核心.
(1)確定主學科的核心點.《小小商店》的主要部分是人民幣的理解與轉換,以及在購物活動中的“尋找貨幣”“交換貨幣”等相關的數字加減運算.《小小商店》是學生帶著他們的知識、經驗、思考和興趣參與的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對人民幣的理解和應用狀況,并找出其中的問題;然后,利用游園會的方式,鼓勵學生自行購買和銷售商品,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最后,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人民幣的理解,讓他們實際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鑒于一年級學生的全面認知發展特征,教師在主題活動案例中對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了全方位的管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理解力、運算能力,及他們的財產安全,筆者決定把本次活動的所有商品的售價控制在50元之下.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緩解他們在購買時的運算困擾,還能降低他們遺失物品的風險.盡管如此,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財務處理知識和技巧還有待進步.另外,產品售價也將包含幾元幾角的標準,以提高其復雜性,并適應各種發展階段的學生需求.
(2)清晰地理解內容間的邏輯聯系.《小小商店》是以對人民幣的理解為主題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商品交易.當強調學生可以獨立地搜索或者購買貨物的時候,微型商鋪的裝飾、產品的預備,以及交易環節的互動,都深刻地體現出了語言、藝術、倫理與法律等各個領域的高效整合.在籌劃活動之前的商鋪裝飾階段,廣告海報的創建、店鋪的規劃等都完全結合了藝術領域的知識.學生的口頭表述和溝通貫穿各種活動,特別是在商業交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4 學習問題:層次性問題設置
《小小商店》的主題活動中,問題的設定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與反思的核心環節.針對一年級學生,適當的提問可以幫助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例如,教師通過對人民幣的造型、防偽、盲文、國徽等元素的指導,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推測,以此讓他們體驗到國家貨幣的獨一無二與重要性,從而深化對我國貨幣演變過程的理解.以下是詳細的教學過程.
師:你們已經了解了人民幣,接下來一起討論一下,你們是如何識別這些人民幣的.你在這里還找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觀察到人民幣的顏色差異很大,而且每張人民幣的背面都隱藏著一個風景名勝,據我所知,20元人民幣的背面風景就是桂林的美麗風光.
生2:我注意到,5元背面的風景區就是泰山,我曾經去過泰山.
生3:我注意到每一張人民幣的左下角都刻著一串的字母和數字,但是我并不清楚它們代表了什么.
師:你們了解過這些數字和字母嗎?事實上,它們被標記為“冠字號碼”.每一張人民幣都有其獨特的標識,這是為了記錄人民幣的印刷時間和排列順序.不要低估這個標識的重要性,它同樣具備防偽功能.實際上,這個代碼與我們的身份證編號是一致的.
生4:我注意到人民幣的右側都刻著一些小的圓形,并且人民幣的背面也印著中國的國旗.
師:你們的觀察力極強,回答也非常出色.我國的國旗代表著我們國家,而這個標志被印在人民幣上,目的在于教育你們珍視和保護人民幣,絕對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壞.
在這個主題的活動里,教師會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熱情和數學知識做一些評價,以便找到恰當的問題.該活動的問題設計主要圍繞活動的時間進行,也就是在活動的前、中、后三個階段向學生提出問題,以便讓他們理解整個活動的過程.同時,問題的類型主要是開放式的.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表述需求相當高,所以,問題的設定既要激發他們參與實踐的熱情,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口頭表述技巧.[3]
5 活動過程:實際情境與任務探究
《小小商店》的主題活動流程主要涵蓋了課后的活動執行以及對人民幣的理解.本研究的重點是課后活動的執行,并未涉及知識類的教育內容.《小小商店》的活動步驟主要由五個環節構成:一是對商店進行精心布局.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獨特的小型商店,并且標注了商店的名字,還有各種小型商品供人們選購.二是學生可以使用人民幣來購買各種小物品,并且也能在其他班級的小型商店中自由選擇.三是在活動完成之后,要對商場、學校以及通道進行清潔.四是教師在父母的支持下,引領學生對產品銷售狀態的分析和管理.五是教師會在課堂中詳細地回顧和評價此次活動.從前述的活動步驟來看,《小小商店》主題活動的具體安排相對較少,同時也沒有對特定活動的時間進行規劃.
《小小商店》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鼓勵他們自行規劃購買的商品,自行決定價格并進行討價還價.鑒于一年級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價值觀念尚未成熟,所以教師和家長會在活動中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觀察活動的內容可以發現,活動場景的設計就是創建活動環境,而這個環境正是問題產生的關鍵因素.在構建商店、購買物資等各個環節中,教師、父母和學生都參與其中,并以此為核心來策劃.此外,這樣的環節設定非常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與他們的認知成長趨勢相吻合.此外,這次活動的核心環節涵蓋了現場裝飾、購物行為,以及活動的匯報與概述三個方面.在購物環節并未明確規劃出研究任務,所以許多學生對此理解不足,只是把它看作是一個基礎的購物游戲.《小小商店》的活動主要通過參與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真實環境中體驗各種角色,深入感受尋找貨幣和支付貨幣的活動流程,同時也提升了表達和交流能力.
6 學習資源:校內外資源整合
為了成功地舉辦《小小商店》的主題活動,必須提前做好所有學習材料的準備,比如由學生自行挑選物品、現金,還有商鋪名稱的創意等.換句話說,這個主題的活動所需的資料有人力、財務和多媒體等.人力資源的構成涵蓋了一年級所有的學生、教師以及每個班級的部分家長.參加此項活動的父母不只是能夠幫助教師,也能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協同工作,以及親子之間的配合等,這對于活動的順利實施極其有益.《小小商店》的主題活動所需的資料通常比較方便,只需教師和學校細致地策劃活動的內容,指導學生和父母準備必須的用具,清楚地了解活動的需求.教師會指導學生及父母,為他們的“小型超市”進行裝飾、擺放、購買商品等.學校僅需要提供適當的“銷售區”,教師則扮演著領路人或是參加人的角色,負責管理活動的現場,協助學生和父母順利地完成商品買賣交易.
7 結語
小學應致力于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探索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的綜合素質評價模式,破解重智育、輕德育的教育瓶頸.“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以教師、家長及學生作為活動評價主體開展自評和他評.家長和教師側重于從活動過程中觀察到的學生表現及在活動結束后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匯報來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旨在從各方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便后期對活動進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莊向東.項目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策略[J].教育界,2024(25):137-139.
[2]吳紅云.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活動探究[J].第二課堂(D),2024(8):36.
[3]劉敏.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24(8):91-93.